首页  >  图片报道
门神: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守护神

作者:苏小欣 · 2015-02-02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不息的千年传承

门神这一民俗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生活的普遍要求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对过去一年中辛勤劳动及成果的回报和对来年更大收获的期望。我们的向往美好的愿望是一直永远存在,那么门神就会跟着这种对生活的信仰一直存在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门神的源起 

华夏民族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想象的族群,神话传说便是最佳的例证。据古老奇书《山海经》载:在苍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 

于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重视,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详细】 

门神的发展 

门神的风俗本是生活行程的历史积淀和人们敬畏大自然的产物,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对事物认识而推陈出新。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秦琼、尉迟恭是门神中的武门神,大约元代以后,才祀之为门神,然二人确为唐人。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 

门神作为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作为人类的文化基因,在现实社会中虽是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但其内部却蕴藏着民俗承受者即群体民众相通的“我们”感——一种心心相印的共同意愿,荡漾着自古以来连绵不绝的具有共同精神内涵的集体意识流,并由此构成了群体民众——民族、国家思想精神文化的基础,民族魂、国魂的内核。起初是寄望神灵看门护院,驱逐邪魅,主人借此安慰自己。后以历史上的将军武士作门神,似较想象中的神灵更可信,于是神荼、郁垒——神话传说中的门神便褪色了。继而发展到了以民族英雄来护卫国门、家门,门神画的功能涵义起了质的变化,即:门神的身份已由守门看户,防范鬼魅,转变为教育人们敬爱国家,反抗侵略,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团结意识。这样以来,门神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无形的心意表象,以节日为载体,沟通了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外一个历史阶段的连续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的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密码,并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着色添墨。 【详细】 

 01 定格的经典形象

每当春节的时候贴门神的情形对今人犹如童年的梦,遥远的种种事象,在想望中分外亲切,民俗中的某一个物件、某一项活动都能唤起这份珍贵的回忆。正如人类天生有追根溯源的特性一样,对门神也有怀旧情结,这种情结就是经典。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能慰藉我们的心灵!这一器一物之上,不光有着岁月砥砺和文化锤炼,更有着富足安康的美好心愿与精神图腾。 

经典源于意蕴 

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神”的秦琼和尉迟恭。一文一武、一黑一白的绝佳拍档,堪称经典。一个黑脸,一个白脸;一个性情暴烈,一个温厚斯文,这是唐宋时期就已形成的经典范式。然而这其中包涵着无穷的意蕴……【详细】

门神形象的类别 

门神作为人们心灵情感的一种美好寄托承载形式,各种形象随着人们心想事成的意愿而日渐丰富丰满。从起初对大自然畏惧的心理而产生的驱鬼辟邪类门神;到对生活美好的追求而产生的各种良好愿望类的门神……【详细】 

十大经典门神形象独家解读 

门神是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记忆深处的,不管是传说的神仙或神话的人物;无论是威武的名将或治世的贤臣;还有各种寓意吉祥喜庆的图画都让我们想起家。一抹温馨的情感并由家门口张贴的护卫蔓延开去,萦绕在心头永远挥之不去。而这样的情感最初来源并定格在儿时门上面一个个鲜活的门神形象。 

门神始祖——神荼和郁垒:自古汉族信奉的“神”,没有任何一个是凭空掉下来的,而且在这个族群中产生的“神”都是特别“接地气”。神荼和郁垒也不例外,起初他们是“看管山鬼”的守卫。人们信仰他源自对大自然的敬畏,这种朴素的鬼神思想又和人们的食衣住行、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所谓“幽则有鬼神,是幽暗之处有细小之鬼神”。这些神灵时时刻刻看着人们的所作所为。把门神的画像印出来,贴在堂屋前面左右两扇大门上逐渐形成风俗习惯,以作供奉,祈求实现保护一家人一年四季平安无事的愿望。  

天下第一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秦琼和尉迟恭的骁勇善战,忠贞不二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把他们列为“天下第一门神”,看重的是他们作为将帅身上那种“领导”有忧,“愿戎装立门外以伺”,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分忧解难的“党员”般的优秀品质。这样的作风在群众中果断“点赞”,受到群众的拥护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最接地气的门神——灶神和财神: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即是生存动力,也是理想目标。在仰望星空之时,首先要脚踏实地。那么吃饱肚子是必须的前提,所以灶神在人们最低需求下横空出世。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原始的动力是对“活色生香”的欲望,万能的财神能支撑起人们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那么“食”、“财”二位爷被奉若神明就再理所应当不过了。 

最有警示教育意义的门神——韩信和萧何:我想在过春节和长辈一起贴年画的时候,长辈会顺便围绕他们两个人的历史典故进行一番“做人和做事”的阐述。“萧何月下追韩信”,由于萧何的力荐,韩信才得以展示才华,封官进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成”一“败”系于一人,看起来是种平衡。其实,功过、是非、利害、得失,谁又算得清?正是因为算不清的为人处事哲理,才更要讲清楚道明白。做人做事要清要白要实在。 

最有故事的门神——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令武圣关二爷义勇双全的形象深入民心,妇孺皆知。张翼德遇到一个义薄云天、忠义无双的好兄弟,才入“神”列,以其鲜明的个性这个也完全可以有。再说“仁义忠信”是人们最基本而又至高至尚的道德信条,谁不喜欢敬仰忠肝义胆的化身呢! 

“超级保镖”——赵云和马超:赵云和刘关张三兄弟结义成为老四,相比关羽、张飞而言,赵云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在刘备身边扮演者“保镖”的角色。赵子龙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能臣,只是性格比较低调,不争功夺利。“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人生得此评价足以!马超作为“五虎将”之一,体貌雄异,性情贤厚,人多敬之。 

最爱国的门神——“杨家将”和“岳家军”:国家的概念一直根植在农耕民族的内心深处,在他们生活中能够守护住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最大的幸福。当战争的销烟侵蚀家园之际,“杨家将”和“岳家军”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保卫家园之歌。谁保卫人们的幸福谁受拥戴,于是杨家将”和“岳家军”荣列门神。 

最团结的门神——“和合”二仙:家和万事兴!和合二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也是汉民族中的爱神和喜神。“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两个胖胖的仙童从不见分开。 

魑魅魍魉“终结者”——钟馗:钟馗形象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但人们并不惧怕他的相貌,他为人刚直,是魑魅魍魉的“终结者”。钟馗捉鬼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他在人们心中才是真正的神。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门神:要是我们心中的门神,就是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们贴门神是对人生的敬畏,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祖先的敬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缺少对人类、对自然、对生命、乃至对自己的身体的敬畏。比鬼神更可怕的。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谈得到良心、义务、责任道德,才能形成责任感,事业心,民族精神,这些才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人类才会不断繁衍进步,社会才会不断健康向前。 

 01 独特的民族韵味

经千百年不断传承发展,多种文化元素和符号组合构成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门神文化”。这种文化,已扎根在大江南北广袤的大地、深厚的土壤,融入了一方民族的秉性品行、民俗风情、心理哲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地域流派特色 

门神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公众文化审美理想。由于中国地域的相对封闭,几千年来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民间文化传统,使得门神历史悠久的同时,也造就了地域流布极为广泛、题材多样、流派众多的特点。因此,各地的门神风格也各有特色。【详细】 

彰显民族心理哲学 

门神流传最为广泛的载体便是传统的民间版画和年画。门神因其张贴的位置以及所承载的精神涵义,成为全国范围内流传最广泛的民间版画样式。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或“理”,但“道”和“理”又是通过“阴”和“阳”的对立和转化来体现,阴阳作为两个基本概念,是紧次于“道”或“理”的哲学范畴,是根本规律“道”、“理”的内“阴阳”的矛盾对比和相互转化。这种独特门神民间版画和年画形式的形成,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内在联系,是“阴阳和合”观念的形式外显。从艺式、术思方面,也影响和根植于民族的心理当中。 

 01 相关的艺术流转

孪生兄弟——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门神虽然属于年画的范畴,但它们好似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汉到唐每逢春节,为了驱妖避邪,赠添喜庆气分,门上贴神荼、郁垒、秦琼、敬德年画的人愈来愈多,成了民间习俗,后又扩展到关公、钟馗,甚至镇宅老虎,以至到明清的春耕图、万寿图、仙鹤图、摇钱树、聚宝盆……各种吉祥喜庆的年画相继出来,延续至今。 

红花绿叶——春联 

门神和春联的关系就像红花衬绿叶,没有绿叶陪衬的红花不叫美。至于门神是红花,还是春联是红花;就没有必要去纠结了。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详细】 

鲜活故事——戏曲 

舞台上表演门神故事,元杂剧《盆儿鬼》不仅表现“大年日将你(门神)贴起”风俗,还编出包公让手下人给门神烧纸,以换取门神通融合作的情节。清代《长生殿》描写唐宫里一对黑白门神,同情杨贵妃的鬼魂,为其放行。明代文人茅维字孝若,曾写过一出短剧《闸门神》。清代焦循《剧说》载,“《闹门神》杂剧,为茅僧坛孝若撰,谓除夕夜新门神到任,旧门神不让,相争也”。 

文人题咏——诗画 

明代博学才子视允明,号枝山,曾赞门神。据清代《坚瓠癸集》,祝枝山去拜客,茶罢叙礼而退。人家送到门口,祝枝山见门神画得精彩,一个劲地称赞,并应主人的请求,留下一首《门神赞》:手持板斧面朝天,随你新鲜中一年。厉鬼邪魔俱敛迹,岂容小丑倚门边。 

钟馗成了各种漫想的载体。清代钱慧安画钟馗骑驴图,题诗:“终南进士学宏深,呼鬼随行担剑琴,因是无人听古调,跨驴何处觅知音。”醉酒的钟馗此次换了形象,一副儒雅模样。【详细】

 01 结语

家家户户贴门神祛灾祈福,执鞭握剑的武门神、朝服捧笏的文门神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门神一起,装点着初春大地,烘托出节日的喜庆与热闹。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源自其惹人喜爱的独特造型和喜气洋洋的浓艳色彩,还源自其古老的历史寓含和千年的艺术积淀。而这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又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