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访谈:亏本的秦穆公

2014-12-04 来源:凯风网

  主题:秦穆公一世英雄,怎么就亏本了呢?本期凯风访谈为您解读。

  嘉宾:周天游,著名历史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

 

  【前言】历史上两国以联姻形式交好的故事很多,为何后人只记住“秦晋之好”?在封建专制时代,交好往往是交恶与战争的前奏,两国联姻到底是结亲交好,还是相互利用?让我们走近“秦晋之好”中的主角秦穆公,再现这段湮没千年的故事。

  联姻前奏

  在中国古代,为了一种特定的政治目的,国与国之间实现联姻,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能够流传至今成为美谈的非常有限,秦晋之好就是其中一件。在春秋时期,群雄争霸,周王室已经衰落,晋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的直系亲属建立的。第一任晋国国君就是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儿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晋国对于周王室至关重要,始终是周王室重要的屏障,在诸侯国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秦国因过去是楚国的同盟者,曾助纣王对抗武王,失败后又助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叛乱被镇压后被迫迁到西方,成为周王室和戎狄之间的一道屏障。秦人在艰苦环境中崛起,有很多戎狄的习俗,往往被东方诸国视为夷敌。即使到了秦襄公帮平王东迁立大功,被封为诸侯,东方诸侯聚会往往也不邀请秦国。秦国在襄公时代东进,到达黄河边,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诸国承认。秦国和晋国接壤,秦晋之间必然有一番争斗。但在接触之初,他们之间就实行了联姻。

  秦晋第一次联姻

  第一次联姻是在晋献公时期。当时,晋献公刚从父亲武公那里接受诸侯之位。晋国因为子孙繁衍,公子多成为晋国内乱的一个因素。献公继位,最大的问题就要平定内乱,所以他杀了许多公子。为了要稳定内部,保持自己的地位,另外要阻止秦国的东进,于是乎想到了联姻。针对秦穆公而言,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要扫清在其主要核心区域里面的戎狄,把内部的戎狄能够降服,让他能够稳定下来全力东进。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一种和好的愿望。晋献公提出把他的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希望两国和好,当然一拍即合。秦穆公娶了伯姬,这就是以后的穆姬。

  秦晋第二次联姻

  晋国在晋献公病死后出现动乱,内部斗争非常残酷。治丧期间里克发动叛变,先后杀死奚齐、荀息和卓子,准备拥立重耳。重耳非常聪明,知道登诸侯之位可能性命不保便逃跑了。另一个儿子夷吾为取国君之位给穆公提出条件,帮其夺取晋国国君之位就把河西八城割让给他。另外,私下给里克许愿帮其夺取国君之位,就把汾阳封给他。秦穆公、里克帮助夷吾夺取国君之位,这就是晋惠公。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杀死了里克。此刻,晋国粮荒局势不稳,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第二年,秦国发生同样事情向晋国求援,没想到惠公和其手下发兵攻打秦国。秦国上下非常愤怒,主动出击取得大胜。惠公走投无路接受秦穆公要求,把河西八城割给秦国。秦穆公为巩固胜果把女儿怀赢嫁给太子圉,希望通过联姻控制晋国以便征霸中原。因惠公大病一场,太子圉怕丧失国君之位,不顾怀赢私下跑回晋国即位,称为怀公。这场联姻很快无疾而终。

  秦晋第三次联姻

  晋献公的另外一个儿子重耳,在列国中逃亡十几年,积累很多经验,经过很多磨炼,有一批死士和忠心的谋士拥戴他,而且在晋国国内很多人非常钦佩重耳。秦穆公抓住机会,把重耳接到秦国,把原来嫁给太子圉的那个女儿连同其他四个女子一次嫁给重耳。但重耳心不悦,不想接受,但是他的大臣、谋士却建议应以大局为重。重耳在再三考虑之下,认可了这个婚姻,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很快复位。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励精图治,快速发展起来。当时,刚好周王室发生王子带叛乱,晋文公抓住机会,支持周天子诛灭王子带,平定周王室内乱。紧接着在城濮之战又把想要觊觎中原、问鼎中原的楚人打败,影响大增。在践土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使臣参加表示支持,各国也纷至沓来,其中也包括秦穆公的使臣。诚然,秦穆公缔结“秦晋之好”,三置晋君,使其身入五霸,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颇有作为的一代政治家。

  真正的“秦晋之好”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大旱,五谷不收,仓廪空虚,出现了饥荒。当时的晋国北面是戎狄之地,东南两面是郑、陈、卫等小国,要度过饥荒,只有向西邻秦国购买粮食。三年前,他刚刚赖掉许诺秦国的河西五城。这次再乞求秦国,亲家翁兼姐夫会答应吗?当时,秦国内部有不同意见,很多人说惠公背信弃义,应利用这个机会打晋国。但秦国大臣百里奚力排众议,建议给晋国予以支援。秦穆公在平衡各方意见后,当机立断支持百里奚意见。当时从秦国的首都雍城一直到晋国的首都形成了一条很长的运粮路线,运粮路线声势浩大,特别在黄河两岸聚集了很多运粮的船只,就像打仗一样,当时就把这次救济行动称为“泛舟之役”。在划河而治的割据时代,势同水火的割据王朝,有的只是兵戎相见和大河两岸的刀光血影。唯有秦晋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中,才可能这样既仇恨又亲和,既交恶又联姻。“泛舟之役”的作用远比两国国君联姻更大,从此“秦晋之好”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秦穆公举贤用能

  百里奚实际上是虞国的一个大臣,当时晋献公假道虞国去灭虢国的时候,百里奚曾经建议虞侯不要打虢,因为虞和虢这两个国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认为如果帮助晋国灭虢国,虞国也就不复存在了,可惜当时虞侯没听。最后晋献公不仅灭掉了虢国,也灭掉了虞国,他成为了一个家奴。献公为羞辱他,把他作为自己女儿的陪嫁来到秦国。当然百里奚比较有骨气,觉得作了媵臣是很屈辱的事,就逃逃到了宛,当时是楚国的边境。楚人把他抓住后变成奴隶。秦穆公知道后,千方百计想把百里奚弄到手里,开始有人建议用重金赎回百里奚,但那时楚国也想争霸,如果这么做可能会引起楚国警觉,把百里奚留为己用。所以他说我有一家奴私自逃到楚国,我用五张黑羊皮来换。楚人中计,把百里奚送回,百里奚回来后被穆公重用。百里奚帮秦国励精图志,进行改革,国富民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秋无义战”诠释“秦晋之好”

  纵观秦晋三次联姻,他们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在纷争中都获得了利益。秦穆公迎娶伯姬,秦国得到了中原文化,国力大增;公子圉娶怀嬴,混乱的晋国得到喘息之机;晋文公被迫娶侄媳怀嬴,晋国得到的利益最大,奠定了百年霸业基础。孟子曰:“春秋无义战”。秦晋之间假联姻、真称霸,同样适用于“春秋无义战”的评判标准。秦也好,晋也好,在“秦晋之好”当中,谁是正义谁是反动,很难做出判断。但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一些传统。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作用非常明显,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无义战”这个程度上,没有这些所谓的非义战,也就是没有这样一个中国的最终统一。

  【尾声】春秋时代的“秦晋之好”,早已曲终人散,数千年的是非恩怨,被雍容大度的历史长河包容。世人只记住了这个词汇的美好,作为一种对婚姻的美好寓意传承千年,辉映古今。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