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访谈:绝对

2014-12-04 来源:凯风网

  【前言】楹联俗称对联,雅俗共赏,既高居庙堂,又深入市井民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束绚丽奇葩。

  最早的楹联

  楹联是有别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文体,讲究韵律,有严格的联律规则,要求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仗,语意相关,只有符合这些基本的要素要求,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联。相传五代时期蜀国国王孟昶,春节到了,他让大学士给他写一副联语,烘托节日气氛,学士写出以后,孟昶不是很满意,他自己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这样一幅对联,这个对联出来以后,人们就传开了,以后这幅联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幅对联,后来孟昶就被追为楹联界的始祖。可据专家考证,在早于孟昶三百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写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另外,据史料记载,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史料当中,就有唐人刘立子在唐玄宗时期写过“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从以上两幅对联来看,对联的出现要早于五代。

  楹联的发展

  五代以后,历朝历代都热衷于对联。到了宋代的时候,人们把对联写在桃木板上,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挂在门口,用来驱灾避邪。北宋王安石当时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当时在那个时候,春联就已经成为习俗了。特别是明代,朱元璋皇帝对对联特别感兴趣,大明朝廷上下也形成撰联这种风气,到了清代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出了好多楹联大家,这个对联到了清代已经是很发达了,已经跟唐诗、宋词、元曲一样,作为一种国粹存在了。楹联有着辉煌和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回文联、谐音联、叠韵联、意联、拆字联等等,按用途可以分为:春联、婚联、名胜联、行业联、劝诫联、自勉联、嘲讽联、挽联等等。楹联真可谓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出现的许多佳联、妙联,无不体现做联人的机智巧思。

  拆字联

  “冻雨洒窗  东两点  西三点,切瓜分客  横七刀  竖八刀”,这是一幅拆字联。上联“冻”字是由“东”和两点构成,“洒”字是由“西”和三点构成,连起来就是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既描述了当时雨点洒窗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结构情况。要理解这副联,主要要了解当时创作情境。当时蒋焘作为一个小孩,跟他父亲一起待客。家里来客人待客的时候,正赶上天上下雨,雨点打在窗户纸上,就有了灵感,于是出了这幅联。这时仆人端上来一个大西瓜,蒋焘的父亲连忙把西瓜切片恭请客人。此时站在一旁的小蒋焘触景生情,连忙高喊道,我来对句:“切瓜分客横七刀 竖八刀”。小蒋焘话音刚落,满座客人无不拍案叫绝。

  意联

  “半边山  半段路  半溪流水半溪涸;一块碑  一行字  一句成联一句虚。”这是一幅非常有趣的意联。相传清代巴蜀秀才李调元到广东赴任,刚到不久,当地的几位文人,带他去到郊外游玩,走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见一个山崖突兀眼前,山崖边立着一块碑,碑上写着半幅对联,叫半边山,半边路,半边溪水,半边涸。李调元觉得这怎么出现半幅对联?同行者就对李调元说,这幅对联是当年苏东坡、黄山谷、佛印他们到此游览时留下的,可惜这幅联至今还没人对得上,李大学士听说你才华横溢,机敏过人,你能不能把这幅联给对上。李调元想了一想,这几个人可能没怀什么好意,要难为难为我,出我的丑,于是他对他们说,其实这幅联苏大学士早就对下来了,他们感到很惶惑,对的内容在哪呢?李调元指着那块碑说,那不是嘛,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大家伙恍然大悟,李调元真不愧巴蜀才子。

  挽联

  说到挽联,有这样一副对联,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叫做东庙死个和尚,他的下联是西天添个如来。当年郑板桥在扬州的时候,东城的庙里死了一个和尚,这时候小和尚来找郑板桥,要求一副挽联。郑板桥听了之后挥笔就写下了这个上联,叫(东)庙里死个和尚。这幅联郑板桥写的很机智,来的很快,也很有趣,和当年唐伯虎写的一首祝寿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唐伯虎在给别人写,一个老夫人,写祝寿诗的时候,第一句写的就是,这老太太不是人,把家属气得够呛,然后第二句下来说,九天仙女下凡尘,第三句接着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然后第四句,偷来仙桃献母亲。

  君臣斗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比较擅于对联,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对联,他和纪晓岚对对联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也很有趣。有一次乾隆皇帝跟纪晓岚谈《论语》的时候,他谈到 “色难”不好对,纪晓岚随口说:“容易”。乾隆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还有一次乾隆给纪晓岚出了一个上联“两碟豆”,纪晓岚不加思索就对出“一瓯油”。乾隆帝听罢说,我说的是两只蝴蝶在争斗,纪晓岚马上说,我对的是一只海鸥在遨游的意思。乾隆帝听罢,又在前面加了两个字说“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随口答道“水上一鸥游”,到此君臣二人相视而笑。对联当中有一个说法叫做出对易,对对难,乾隆帝和纪晓岚之间是一种君臣的关系,只能君去考臣,不可能臣去考君。所以他本身的难度要比皇帝要大得多,从此也可以看出纪晓岚本身博学多识,才思敏捷,智慧过人。

  民间趣对

  历史上不仅文人才子、帝王将相的佳联趣事多,民间流传的对子也独具匠心,让人回味无穷。“为x、y、z丧了君命,让w、f、s依靠何人”,这幅联是解放前一位数学老师去世时,一位英文老师悼念他写的这幅对联。数学老师经常写方程式,叫 x y z 。英文老师下联用w f s这几个字母代表他的父亲、妻子、孩子的缩写。这幅联巧妙巧妙在首先用字幕组联很新颖,对死者敬业,死得其所,对他的家室感到很牵挂。这幅联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意味深长。

  【尾声】楹联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文化情怀。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