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访谈:窗棂上的图腾

2014-11-27 来源:凯风网

  【前言】四千多年前周朝宫中的两个男童在玩耍,年长的哥哥用桐叶给弟弟手撕出一个玉圭的形状,并说拿到此“圭”便可得到“晋”地的封赏,虽是孩童戏言,却被史官记录,于是有了剪桐封地的故事千年流传。孩童戏耍的举动居然延续到四千年后的今天,成为了一种民间工艺——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的源头

  广灵刻纸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广灵县的剪纸艺术形式,是国内少有的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之一,中国特有的一种剪纸艺术样式,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源头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巫术,另一个来源就是当地妇女的绣样。

  亮丽风景线

  过去广灵剪纸作为装饰品,每到逢年过节都要到集市上买,买的这个货有个有个情景式的展示,做一个“亮子”,“亮子”就是用木头做成格格,格格里头有剪纸,有多少个内容做多大个“亮子”,实际上“亮子”就是宣传展示的牌子。

  广灵剪纸在文化发展方面,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在这个范畴之中,它从巫术道术的需求中转化为民间节日的需求。广灵的民间风俗也有它非常地域化的特点,逢年过节老百姓的家里一般不贴门神,会在门框上贴门笺,门笺张贴讲究以三五七的单数为准。门笺始终演绎着避祟驱邪,纳福求祥的内容。

  由剪转刻

  张氏剪纸从第一世到现在第七世共经历了四代人。原来剪一次三张或四张,随着市场的发展,有些东西不够用了。为了顺应市场的要求,张氏祖先开始改革工具,广灵剪纸由剪刀剪改为用刀刻。最初的刀型是马蹄形的,虽然刻制的张数提高到三十张左右,但是刻制的边缘有毛茬,降低了美观的程度。后来张氏的继承人一直在刻制的刀具上下功夫,由马蹄形刀改为月牙弯刀,由此也克服了边缘有毛茬的粗糙感,如今的刻刀根据需要,有时会三到四个捆绑在一起,多刀头同时刻纸。现在的刻纸工艺可以达到一次刻制六十多张宣纸的厚度。六十多张宣纸用水蘸湿,塌到一起,阴干之后形成一个纸板,这样刻制时不容易走刀。

  广灵剪纸特点

  广灵剪纸有两大特点,一是刀刻,二是点染。点染最早是用砒霜和酒剂,砒霜是为了不褪色,酒剂是为了解决向下渗透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砒霜这类带有毒性的原料自然不能继续使用,于是张氏剪纸的传人们,在颜料和酒剂勾兑的工艺上继续摸索,终于使用新方在过去一次点染两三张的基础上,到后来一次可以点染六七张,而且颜色只向下渗透而不向外扩散。在染色中自然成为中断色彩的洇化界限。点染一个脸谱需要的颜色达到三十八种,有时会达到四十种,而这四十种颜色都是用六种基本颜色勾兑出来的。经过多年的摸索,民间巧匠在调配深色时加入白矾,使窗花的颜色持久保留,在调配较为浅嫩的颜色时,还加入少量冰糖,增加了颜色的亮度。

  走出国门

  广灵剪纸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第四代传承人张多堂的手中已经传到了第五代传承人张栋的手中。随着广灵剪纸的工艺流程不断改进,广灵剪纸已经由原来的装饰品,提升到礼品,纪念品,艺术品,收藏品的价值高度。现在一幅刻制点染装裱精美的剪纸作品,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品级。如今已经提升为艺术品的广灵剪纸还是国家级的馈赠礼品外事礼品,广灵剪纸已经走到了全世界。

  【尾声】广灵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广灵剪纸也成为了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因为广灵剪纸的艺术成就和传播效应,广灵县被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授予“国际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