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后摄影时代:超越“快门”

作者:摄/唐民皓 文/唐士龙 · 2014-11-24 来源:凯风网

  摄影人必须超越“快门”,在“快门”之后探索新的创意空间。

  可以设想,如果离开了后摄影创意,离开对原始影像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当今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摄影 。

 超越“快门” 

  当我来到毗邻上海外滩的ARTINERS′俱乐部,被一幅幅精美的艺术摄影作品所吸引,唐民皓先生的“旅行,艺术&本质”艺术摄影展今天拉开帷幕。在上海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的唐民皓先生后摄影创意,诠释了古人所说“意在象先”、“相由心生”的意境。作为本家又是同道中人,我俩谈论最多的就是超越“快门”的后摄影。

  超越“快门”

  大唐:“快门”之后,我们还缺少什么?

  民皓:今天,很髙兴来谈谈超越“快门“的后摄影创意。如果说,摄影仅仅视之为对眼前物象摄取的话,那么在快门按下之刻,摄影便巳完成了。但艺术摄影的内涵远不止于按下快门,尤其在当今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依赖在最佳的时刻和机位,用最适合的相机参数按下快门已远远不够了。摄影人必须超越“快门”,在“快门”之后探索新的创意空间,艺术摄影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超越“快门”

  大唐:那什么是你的后摄影创意?

  民皓:在摄影前期图像的基础上,对图像的创意,或图像的再创作,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摄影名词——“后摄影”。我们对“后摄影”定义为,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快门摄取的图像进行一个或多个元素的增减、挪移、组合,或对画面色彩进行变化、调整等后期数码暗房处理,改变了原有图像的形状和特征,使作品展现出在相机“快门”下所不能获取到的画面、意境和色彩。

  超越“快门”

  大唐:后摄影创意对图片有什么要求?

  民皓:对于后摄影来说,所有的图片都可以认为是“素材”,如同建筑项目中的”建筑材料”,它还需要经过加工后才可以称为作品;PS及其他图像处理的技能仅仅视为是“技巧”,相当于是建筑工匠手下的“工艺”,它是实现创意作品的手段,通过这个技术途径来完成作品;而后摄影创意是构思,是想法,是作品创作后的模型,它就相当于在建筑项目里设计师心中的“蓝图”。因此,创意的想象力和创意思路,便是后摄影的设计师,是后摄影作品的灵魂。古人说的“意在象先”、“相由心生”,后摄影创意大概就囊括了这种“意”、“心”在其中。

 超越“快门”

  大唐:我们为什么要后摄影?

  民皓:每一个摄影人在创作实践中,由于天气,由于对人物动物,对被摄景物及其周围的场景等等,都会有许多的遗憾甚至不满。面对“快门”,我们有许多的无奈和纠结,因为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摆布和支配镜头里的那些景物,在镜头中常常有我们所不喜欢被摄入的避之不及的东西。既然我们是在做艺术摄影,为什么不能通过后期的创作,让画面变得更加符合摄影人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呢?!

  超越“快门”

  大唐:后摄影与纪实摄影区别在哪?

  民皓:事实上,除新闻纪实照片外,艺术和商业类的任何图片都是可以修饰,可以美化的。因为有了“后摄影”,我们可以把照片变成作品(把丢弃的图片捡回来、把较差的图片变成为好作品),还可以重新进行拼图、合成和填色,就如同画家在画布上进行的绘画创意一样,只是我们使用的是影像素材而已。图像的艺术创意不是纪实,它不苛求真实。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艺术即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事实上,大千世界所有与人类的美感有关的物象,都不只是通过发现获得的,它更多地的借助于人类的想象和创造来实现的!

  超越“快门”

  大唐:后摄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民皓:艺术摄影走到今天,其优势就在于可以借助于数码软件的后期处理功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图片结构、色彩乃至光影的再造。这是我们的摄影前辈所无法想象的影像技术的进步。可以设想,如果离开了后摄影创意,离开对原始影像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当今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摄影。

  超越“快门”

  大唐:超越“快门“的后摄影,我们摄影人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民皓:当然,后摄影是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美学功力以及对制图软件的驾驭能力的训练。但只要敢于在此领域大胆探索尝试,摄影人便可以步入一个更为宽阔的创作天地。我们认为,这是社会科技和文明进步的时势使然。这一发展走势,最终将彻底改变艺术摄影本身的创作和存在形式。

  大唐:最后我要代表读者朋友们谢谢您的精髓之言。

分享到:
责任编辑:金戈 万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