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成都东大街:溥济富春坊 迎晖第一街

2013-08-28 来源:爱奇艺

上世纪90年代,改造前的东大街。

上世纪90年代,改造前的东大街。

 当年学有所成的学生,进入东大街一带的绸缎庄组成账房会。

  早年的东大街被称为“西南第一街”。

  东大街自古以来即是老东门进城之第一路,也是成都因锦江东水津渡运货而兴之商贸第一街。但其得名甚晚,清代始见文献和地图记载。不过,从成都商脉看,它由古成都商贸中心之一发展为清代最大的商业街道,其历程确也有其沧桑变易。

  A 从东门城楼的故事说起

  东大街起源于成都城东门。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仿咸阳都城建制,即修筑有成都城东门。汉武帝时“都门二九”,东门已是宏伟建筑。从汉唐起,城门即已为瓮城建筑。瓮城如月牙形,出入有两门,以便防守。今有月城街名,即东门瓮城所在地。城门内有马道,为练兵骑射之用,故今留下了南北二马道街之名。

  城门的名称也甚有趣。清康熙时,成都知府冀应熊为城门取名,皆用水旁,东门叫溥济,其余三门分别叫“浣溪”、“江源”和“涵泽”,既有以水制火,防省城火灾,“城楼二十四浓点,分镇东西南北同”(清·吴好山《成都竹枝词》)的寓意,又有该名不同的历史内涵。东门因是府河通大江的要津溥度,故名“溥济”,南门为浣花溪,西门面临“江、淮、河、济”四渎之首的“江源”,北门为成都水源涵养润泽之地,故分别按其文化内涵取名。后来,东门又改名为“迎晖”门,东门桥又叫长春桥,皆因东向,有迎朝晖,五行为春之始的含义而命名。

  东门是历史上货运入城水道的第一渡口,特别是“下江”(指江、浙、苏、杭、沪)货物,皆由东门上岸运往城中,东大街为第一必经要道,它作为商贸街肆性质,就是靠东门渡口发展起来的,故清代在东大街第一站设了锦官驿,在今合江亭左岸。

  B 唐玄宗富春坊

  买酒的故事

  汉唐成都街坊“百有十二”。王文才先生考证出了约五十处坊名,其中在东大街附近的是唐代富春坊。唐时该坊为歌馆酒肆、商列贾次之地,游仙梦想之所。相传唐明皇在京师上元节放灯,国师道士叶法善向他建议说:成都灯节也很繁盛,遂导引唐明皇梦游至成都,到富春坊买酒喝。富春坊与大慈寺相邻,应在今东大街附近,“剑南烧春”即出自于此,今为绵竹剑南春袭其名。大慈寺是唐玄宗赐名。大慈寺之南是解玉溪,集中了成都治理玉器的工匠。

  从今大慈寺到今东大街,皆为古大圣慈寺98院区域,东市和大东市就是在这里兴起来的。《神仙感遇传》说成都人杨初居于东市,洛带人牟羽宾至“大东市北街”。“东大街”之名与商贸市场之实,就应是渊源于“大东市”之名而得来的。

  唐代是成都城市经济向东向南发展的转折点。唐代之前成都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城西。自大慈寺南兴起东市、大东市之后,东边商贸的重要性才突显出来。所以,成都东大街也是唐宋成都城向东发展的产物,以东市、大东市作为根柢,至今东大街也是成都东向发展战略的商贸金融的始基地。

  C 奇奇怪怪的东大街街名

  在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由传统城市形态向近代化的城市形态转型的过程中,东大街新老习俗杂陈,中西开始交融,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交错。它有下列特色:

  在成都城市龙脉中,东大街处于城市向东发展的枢纽地位。清人吴好山的《成都竹枝词》说:“东西南北一城环,四大条街对四关。十字分开详细算,东华门是正中间。”城墙环绕东南西北,状如环城。城内是十字形的棋盘街巷组成的街道方块。准确地算起来,皇城东华门是整个成都城的正中间,这是成都的坐标定点。东大街同南大街、西大街和北大街是通向四方城门的,这四条街是对着走出四门的枢纽交通要道。但由于成都城本如龟形,故名“龟城”,其四方四门走向不是笔直互通的,故四条街虽然又对着四门,但并不能互通,城中心还有皇城隔断,这就造成了成都古城错落有致的街道棋盘式格局,有如“马走弓步”形,这与北京街道“车走直步”的棋盘式格局是不一样的,更多地带有南、北风兼容的特点,也就是北方对称方正的街道胡同风韵与南方错落自由的街道巷子风韵融汇,直到今天,这也是历史名城成都留下的龙脉神韵。东大街为主干,串联着纱帽、红布、笔帖等诸小街巷,就是成都这种街巷神韵的典型。

  D 东大街繁华曾是成都之最?

  到19世纪时,东大街已成为成都第一宽阔而繁华的街道。据周询《芙蓉话旧录》记载,清代成都第一宽是东大街,街道宽约三丈,长1600余米,非其他街道所及。

  全街用石板铺路,是当时最宽敞而繁华的成都第一路。海外英、法、日、德来访成都的人特别盛赞东大街,商品陈列绚丽,油漆柜台发光,铺面美观,夹道凉棚,街道干净整洁,商招艺术美艳,“万商云集市廛中,金碧辉煌户户同。春暮日长天渐热,凑钱齐搭过街棚”(竹枝词)就是极好的写照。法国人马爱尼认为东大街的繁华和宽阔“此为第一”,为北京、重庆、汉口和广州所不及。1892年瓦特维尔从东大街“看到了繁荣和祥和”而感慨万千。

  日本人山川早水曾记载,该街檐头高招“金碧炫目”,“高轩绮窗”,其样式与北京相似,但比北京“更为洁净”。另一日本人迟塚丽水发现,东大街“小店密集,犹如美国城市”,已在向社会管理的近代化迈步。

  E 东大街19世纪就立了交通牌

  正因为东大街为主轴由东向西串起了六个棋盘,故早在清代,东大街就被划为六条街。一条主街就是一个棋盘街巷。从东门起,分别有下东大街、中东大街、上中东大街、城守东大街、西中东大街、西东大街,直通盐市口和东御街,折而走向东华门街这个中心。

  有趣的是,19世纪中叶出现于东大街的身穿制服的“交警”指挥,还立了交通牌,不是今天的路标用语,而是用成都话“向右手走”作路标,这是成都第一路标的最早记载,反映了独有的蜀人自古即以人的身体为坐标来指示方向的习惯,用“朝左手、朝右手,抵拢倒拐”之类方言来指示街道方向;而绝不是北京人“向东”“向南”之类很正统的方位语言,那是用地球的地理方位作为坐标来指示方向的。从深层次讲,这也反映了北方文化重礼与西蜀文化重仙的不同特色。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