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独家:从两个典型细节读陈寅恪

作者:梅琛 · 2017-09-15 来源:凯风网

     

  我们对一个人物的观察,往往不仅听其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这个做什么很有学问,是识别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方法。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有点与人不同,这从他的两个行为细节就可看得出来。 

  一个是他小时候的一个行为细节。 

  1896年,陈寅恪六岁。这一年他家请来了摄影师,全家一起照像。要知道,那时照像还是稀罕事,全家都很重视。陈寅恪家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多。当轮到他们兄弟姐妹照像时,小小的陈寅恪做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在摄影师拍照时,他伸手去够旁边桃树的枝,于是那张定格的照片中,他就成了这一堆小孩中唯一手拿桃花的人。事后,陈寅恪说出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在那么多同伴中,他想有一个动作与别人不一样,这样别人能找到自己,他也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 

  小小年纪,其想法就有些与众不同,其行为就有些独立特行。难怪陈寅恪治学能够独树一帜。 

   另一个是他成为大家后的行为细节。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请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陈寅恪不假思索,以极快速度出好了两个题:一个是命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是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作文题倒还平常,一般学生都能写,可对对子题,看似简单却很难。结果这次考试,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下联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仅周祖谟(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一人。  

  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对此不以为然,他撰文说出的四条理由使人无话可说。对于用对对子形式为考题,他提出的四条理由是: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 

  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特立独行,坚持保持与众不同,陈寅恪才成为陈寅恪,他的成就被后人景仰。听听同时代的大咖是怎么评价他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陈寅恪。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萌萌 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