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上海地下党壮举:难民抗日,一切为前线

作者:黄金生 · 2017-08-22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仅“八一三”这一天,就有6万难民涌入租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发生后,上海附近聚集的难民多达130万。涌入租界的中国难民,高峰时达70万以上,而租界内原有人口约100万,到9月中旬,租界总人口甚至增加到300万左右。租界内人满为患,众多难民只能流落街头巷尾,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上海地下党的壮举:发展难民抗日,号召一切为前线,乞丐也捐款 

  “以最大力量加紧难民工作,不仅对难民应予以深刻的民族教育,而且应在难民中发展党的组织,训练一批干部,经过难民来建立上海四周农村中的组织。”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共选派优秀干部深入难民收容所开展工作。

  数十万难民涌入租界,生活困难,秩序混乱,情绪低落。为加强对难民工作的领导,中共江苏省委(上海地下党的上级组织)成立了难民工作委员会,简称“难委会”。当时,上海公开的难民救济机构,大致分为三个系统,一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组建的“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西撤,机构主要领导人都逃往大后方,这一救济组织名存实亡;二为“上海国际难民救济协会”,规模较小,收容难民数量有限;三为“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简称“慈联会”或“仁济善堂”,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难民救济机关,曾在上海公共租界、边界以及法租界陆续办有60多个收容所,先后收容难民达到六、七十万人次。难委会通过慈联会开展工作,派骨干深入各股日常工作的运作之中,确保了难民收容所的组织领导工作。

上海地下党的壮举:发展难民抗日,号召一切为前线,乞丐也捐款 

    “抗战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前线”,上海党组织发动了全市向前线捐款捐物运动,乞丐为前线将士捐款

  面对大好河山沦入敌手,难民们同仇敌忾,强烈要求走上战场,报仇雪恨。赵朴初是“慈联会”收容股主任,为集中青壮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和军事训练,让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生产支前,他设立了“正大收容所”。在中共秘密党员焦明的帮助下,青壮年难民白天训练,晚上学习。一个月后,第一批300名青壮年难民列队宣誓,补充到正与日军浴血奋战的第三十六师,并立即投入战斗。淞沪抗战期间,他们先后组织数批青壮年难民上了前线。

  随着淞沪抗战的失败,上海沦陷,租界沦为“孤岛”,难民越来越多。赵朴初以“慈联会”的名义,向租界当局提出,让难民疏散到后方垦荒,支援抗战。租界当局对疏散难民表示赞同。经焦明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接洽,周密安排,第一批700多名青壮年难民,其中有共产党员40多人,顺利地到达新四军军部。此后,他们又陆续输送人员。两年间累计输送到新四军的有3000人左右。对新四军领导的江南抗战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上海地下党成功的壮举”。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