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朱由检为何说他是“汉则孔明 唐则裴寂”

作者:木鱼 · 2017-08-07 来源:凯风网

  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能与孔明、裴寂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他就是明朝末年颇具传奇色彩,由教师成功转型为政治家后又成功转型成为军事家,《明史》里评价极高的人物孙承宗。

   

  公元1563年,一名男婴在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出生了。这个地方是战争的前线时不时会发生游牧民族过来骚扰掠夺的事情。战争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只是这粒种子生根发芽的速度有些慢,一埋就是几十年。这个人就是有着传奇人生的明末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战略家,在《明史》里占有相当大篇幅的孙承宗。

  奇特的人必有奇特的人生经历。十六岁那年,意气风发的孙承宗做出了一个决定,外出游学,古代的才子们最喜欢游学了,不过孙承宗游的时间比较长一游就是十几年。

  无论你是如何洒脱如何有才华的人,有一个现实问题必须面对,要生活,要有经济来源。于是乎,游学结束后满腹经纶的孙承宗做起了家庭教师。他是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从日后他的三个重要的学生(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还有一个就是颇具争议的民族英雄袁崇焕)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家庭教师一做又是十年。已经四十二岁的孙承宗突然决定进京赶考。他为什么会突然有了发展仕途的想法。这得从他从小的兴趣说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跟人生目标,而孙承宗的从小爱好就是喜欢研究战争,喜欢读兵书。虽然离他的人生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努力了就有希望。要想让别人发现自己的才能,首先得学会展示自我。

  孙承宗完全属于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类型,混了大半辈子的他第一次赶考,就拿了个榜眼回来,进入翰林院成了一名七品的编修,成了吃皇粮的公职人员了。只是翰林院里的人太多了,要想继续进步还得等时间。这一等又是十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呢?50多岁的孙承宗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调任詹事府谕德。什么意思?就是给当时的太子朱常洛做家庭教师,这是孙承宗的老本行,干起来得心应手。好景不长,万历四十八年,登上帝位不到一个月时间的明光宗朱常洛去世了。孙承宗又招到了新的学生,朱常洛的儿子也就是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接他老爹的班,继续做孙承宗的学生。不得不说孙承宗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木匠皇帝除了木匠师傅对与别的老师看都不愿看一眼,唯独这位孙老师他极其喜欢,而且是极其信任,就算后来魏忠贤百般挑拨中伤他都不予理会。他对孙承宗的称呼――“吾师”从未变过。而孙承宗的官职也是一路无阻直至进入内阁成为东阁大学士。直至此时孙承宗还站在文官的行列里。

  让孙承宗展示军事才能的起因,是皇帝收到了一份小报告。这份小报告是王再晋的一个部下写的,这个人认为王再晋的山海关防御部署有问题。

  于是木匠皇帝就向他崇拜的老师询问意见。孙老师看看这份小报告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去瞧瞧吧!”孙老师这一瞧就让自己从政治家转变成了政治家加军事家外加抗金民族英雄等等。

  孙老师带着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风尘仆仆的赶到山海关观察了一圈地形,找到那个打小报告的人――袁崇焕。通过一番谈话确定了新的方案,就开始了山海关的筑城防守部署。但是孙承宗认为仅仅防守是不够的,防守太被动,要想转变局势就要主动出击。于是练兵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没有兵怎么练。这就到了展示孙承宗思维的特殊性、超越性的时候了。难民是他发掘的极具战斗力的特殊群体。这些难民因为战争妻离子散、居无定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让这些有着国仇家恨的人打仗,那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哀兵必胜是有道理的。

  孙承宗除了练兵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收学生,已经六十岁的孙承宗觉得自己有些力不存心,他的确有过两个让他辉煌的学生,但是他的谋略,他的才学需要传授给有资质的人,这个人非袁崇焕莫属。袁崇焕与孙承宗有着相同的出身,他们是文官出身,但他们都具备及高的军事天赋,他们是天生的帅才懂得如何排兵布阵,能在最危急险恶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是能够力挽狂澜的人。袁崇焕是孙承宗的最后一个学生,无疑也是最优秀的一个。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成长成了一名可以与老师平分秋色的军事人才,甚至可以说他青出于蓝胜于蓝,他训练出了一支钢铁一般的骑兵队,史册中的名字叫――关宁铁骑。这支关宁铁骑让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头疼了了无数个夜晚。

  孙承宗没有大张旗鼓的向努尔哈赤挑战,而是扮猪吃老虎,他一点点的收复着失去的土地。慢慢的建立着早在心里规划好的――关锦防线。什么是关锦防线,它的作用是什么?关锦防线是指从山海关到宁远再到锦州的一条防御线。全长400多里。地势险要,坚不可摧。

  从教学生读书识字到排兵布阵领军打仗,这位教书先生实现了人生大反转。也让打算进军中原的努尔哈赤另眼相看。

  可惜,孙承宗在前线奋力拼搏。朝中皇帝终日心系木工,太监魏忠贤为一己之私排除异己戕害朝臣。在朝中无人敢反对魏忠贤时,他的大刀终究还是砍向孙承宗了。魏忠贤纠结了几十个言官不停的告孙承宗的状,并且派了一个跟他一样无耻的人高第去辽东接替孙承宗。孙承宗因被诬陷吃空饷,卷铺盖走了。

  孙承宗走了,高第也想回京城,于是他下令撤退,飞也似的在毫无追兵的情况下,全线撤退。孙承宗经营的关宁纺线,名存实亡,老百姓哭天喊地,唯有袁崇焕誓与关宁共存亡。

  被赶走的孙承宗不是回家颐养天年去了,而是回到老家,组织家小乡邻继续抗金。可惜明朝大势已去,金朝的铁蹄踏遍中原的土地,崇祯十一年,孙承宗及家人被捕。七十六岁高龄的他临危不惧最后被多尔衮命令金兵(也就是后来的清兵)把他绑在马尾巴上拖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八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满门忠烈。

  弘光元年(公元1664年)九月十三日,南明朱由崧追赠孙承宗为太师,谥号文忠。

  在由清朝的史官编著的《明史》里有这么一句话:“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一个清朝的史官敢这样夸赞一个前朝的臣子,足以证明孙承宗是一个令人崇敬的人物,他的精神也是值得发扬跟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华阳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