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京城“府”多多 纪晓岚的住宅不是“府”

2017-03-08 来源:长城论坛

清朝有数个王府曾归和珅所有

  恭王府的石狮

  在影视剧中,纪晓岚是和珅的死对头

  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两朝,北京是“府”最多的地方。按《周礼·天官大宰》所称,“百官所居曰府”。不过,后世则仅以贵族和大官爵的居处为“府”。

  封建王朝的等级观念很强,官员的级别不同,住房的等级也有差异。唐、宋时期,朝廷对官员及庶民的住宅形制已有一定的限制,重点在于区分官员和庶民之间的身份差别。到了明代初期,对住宅的等级划分更为严格了,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不许用重拱及藻井。明朝对建筑规定森严,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王侯、官员按等级造房,庶人只能造“三间五架”之屋。比如明代的亲王府,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三重殿堂,后一部分有三重宫室,两侧还有跨院,布局像故宫,只是规模要小得多。

  由此看来,在明朝,能否把住宅称为“府”,就有了等级上的划分。而清朝对“府”的界定更加严格,不允许没有资格的人称自家宅院为“府”。清朝被册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及公主的王亲贵戚,不能离开北京到外埠居住,故而他们只能在北京安家落户,而他们的宅邸被人们称之为“府”。比如说,现在仍保存比较好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等等。

  本期“品读”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北京城仍存留的一些以“府”命名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有一段值得研究的历史故事。

  1、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在清代,北京的各类王爷府最多,数量就有100多家,其中仅蒙古王爷府就18家之多。清代统治者认为“封而不建,实万不易之常法”,确定了“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的原则,也就是诸王没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号,获赐在京城建府邸居住。顺治年间确定了袭封制度,即亲王、郡王一子袭封,其余诸子及贝勒以下诸等封王之子降级受封,奉恩将军之子孙世授奉恩将军。此后历朝清帝登基,都例行对宗室进行分封,分封制度也不断详细、完备。

  虽然清朝的王府这么多,但没有一家会在大门上挂上某府的牌匾。现今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有“某府”的牌匾或门口挂着某府的灯笼,显然是缺少历史常识使然,是一种想当然而已。尤其是刘墉、和珅和纪晓岚在电视剧中的家门口都悬有“刘府”、“和府”及“纪府”的牌子,挂着写有同样字的灯笼,都是不谙历史的想象。刘墉和纪晓岚在清代虽官高位显,但他们毕竟是汉大臣,与清朝亲贵相比属二等公民。尤其是纪晓岚并无实权,只是搞些文字工作,编编《四库全书》。他们是不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称自家的宅子是“府”的。

  和珅是乾隆宠臣,又是满人,其地位远远高于纪晓岚,在飞黄腾达时曾是大学士、尚书、都统,而且还被册封为公爵。清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和珅是头等爵,其又与乾隆皇帝是儿女亲家,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称自家的居所为“府”。和珅贪婪成性,老奸巨猾,同时又是一个聪敏过人的人,绝对忠实于朝廷,不会是电视剧中那样呆头呆脑、糊里糊涂的。他家虽是王府的形制、规模,但他从不张扬,像历朝历代的贪官一样给人以假象,不会公开称后海的住宅是“府”的。像近年揪出的“军虎”谷俊山在河南老家用赃款盖“将军府”,招摇过市自我炫耀的蠢事,在和珅那个朝代是不会发生的。

  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恭王府,就是和珅的故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目前府邸内,和珅宅第时期代表性的建筑主要有两处:一为“嘉乐堂”,是现在府邸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五开间,大门正上方现悬有“嘉乐堂”匾额,传为乾隆帝御赐和珅的,但该匾无署款、钤记,故无由证实。由于和珅集有《嘉乐堂诗集》,当可推断出是和珅时之室名。另一个为“锡晋斋”,原名“庆宜堂”,源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锡晋斋是西路院落最后一进的正厅,七开间,前后出廊,后檐带抱厦五间。正厅的东西北三面是两层的楼,上下安装了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此隔断式样是和珅家太监呼什图受和珅指使前往紫禁城宁寿宫画下图样仿造的,是明显的僭侈逾制,这也成为嘉庆皇帝赐死和珅的二十大罪之一。和珅被赐死后,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在永璘住进去之前,内务府按照郡王府的规制进行了改建。到了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名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遵照宣宗(道光)遗旨,封奕訢为恭亲王。同年,将原庆郡王府赏给其居住。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52年6月9日),奕訢迁入府邸。奕訢在迁入府邸之前,内务府在原庆郡王府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以便更符合亲王规制。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2、纪晓岚的住宅不是“府”

  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纪晓岚之前,此处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此处住宅是两进四合院格局,占地570平方米。

  从今天保存下的遗迹看,依清朝时的等级制度,纪晓岚的住宅不可能是“府”,其既没有府的规模、形制,也没有府的气派,充其量曾是个四合院。如今设在那里的饭庄在广告中称“纪府”,显然是不知道“府”在历史上的含义。这些与都一处有乾隆题匾、六必居的牌匾出自于严嵩之手的故事一样,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以讹传讹,不可当真。

  刘墉(字石庵)是乾隆年间的重臣,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刘统勋亦是重要大臣。据史料云,刘墉“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包公)比之。”他当年住在东四驴市胡同(今称礼士胡同)内,他家的宅院在清末文人震钧的《天咫偶闻》中有所记载,称刘墉故居“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为食肆,余幼时屡过之,屋宇不甚深远。正室五楹,阶下青桐一株,传为公手植。街南墙上横石,刻刘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坼,横石亦无矣。”从亲历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刘墉的住宅不大,从规模、形制上看与所谓“府”几乎不沾边,现在的人在电视剧中将刘墉的宅院称为“刘府”自然是娱乐观众,与史实无涉。

  电视剧搞错了不足为怪,有意思的是近年房产商为卖房做广告,故意以错就错,指鹿为马,称礼士胡同西口路北的一处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是什么“刘府”、“宰相府”。清朝没有宰相之职,何来宰相府?况且真正的刘墉故居在晚清时已“久坼”并“今屋皆易主”,残存的一些房屋“改为食肆”早不存在,今天又冒出了个刘墉故居是十分滑稽,系托伪之作。至于礼士胡同内的那所豪宅,据说是民国期间的天津盐商“李善人”的私宅,房子是他打牌赢来的,如今的规模是他儿子李颂臣在民国时期重修的,当时只称李宅,没人称“李府”。

  孚王府的前身是怡亲王府,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后将怡亲王府赐给孚郡王。

  《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就来源于空政话剧团所在的同福夹道,也就是佟府夹道。

  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而得名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出生的宅园后来成为醇王府。

  3、街巷多以“府”命名

  在清代,北京不但有许多王爷府、公主府,还有以府命名的官衙,如什么宗人府、内务府。宗人府负责管理皇族事务;内务府负责管理宫廷事务。这两个衙门不与皇族和宫廷外的人来往,故而不会像电视剧中在门口挂牌子。宗人府权高位重,其宗令由亲王或郡王选充,左、右宗正各一人,由贝勒、贝子等选充。内务府在清初属下曾有十三衙门,一般由正二品、正三品的官员掌控,其属下衙门与六部衔接,有很大的权限,尤其是专门管理太监、宫女,并对帝后的衣食住行直接负责。

  北京的“府”还表现在遗存的地名中,如北帅府胡同、东帅府胡同、帅府园、奶子府、赵府胡同、崔府夹道、佟府夹道及府右街等等,这些地名中的“府”不是无中生有,每个街巷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北帅府胡同、东帅府胡同及帅府园都与明朝将帅有关。明朝时北方边患严重,作为都城的北京屡次受到威胁,因此将帅在明朝是显赫的人物,地位较高,故而其住宅被称为“府”。因经历明末清初的兵火之灾,帅府具体的地址无法找寻,将帅的名字也难查清。从清代《京师坊坛志稿》等史籍看,帅府的位置应该在今天的王府饭店南侧一带。《北京胡同志》云,帅府旧地在清代是神机营的营房,民国时期曾为卫戍司令部。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大顺军、关外入侵的八旗兵先后洗劫北京,像帅府、王府都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其被毁是很自然的事了。东帅府胡同的帅府,据说是“因景泰年间,于谦建立团营设帅府于此,故名。”

  佟府夹道在今天的灯市口大街东口,“佟府”是有来历的。佟府是“顺治时孝康章皇后之兄,安北将军佟国纲,康熙时孝懿仁皇后之父、内大臣佟国维,皆封一等承恩公。后并袭,其赐第在此,故名。”在明代,佟府夹道称东夹道,据说是因为该胡同的西部是明代奸相严嵩的相府东墙,所以清初称这里是东夹道。因佟国纲兄弟曾居此胡同,在清末改称佟府夹道。民国时期改称同福夹道,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一名来自于此,空政话剧团在此胡同内,而《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就是空政话剧团的,他显然从同福夹道一名中产生了灵感。至于佟府夹道中的佟府,其遗址即今天的166中学。

  霞公府街在东城王府井大街附近,按《京城街巷记》云,霞公府街“昔霞公者,公爵也,宅居巷内,是其名所由来也。”清代公爵很多,霞公爵何许人也,无从考证。不过此地曾有多罗温郡王府。在清代,霞公府街离理藩院(清代管理少数民族和外藩的衙门)很近,被称为理藩院后胡同,清末改称霞公府街,并一直沿用至今,不过老北京人习惯称之为霞公府。这条街最有名的应该是红霞公寓了,里面住了许多老干部,可能是1949年后最早建的公寓,“文革”中这里发生许多惨剧,红卫兵与造反派抓斗“走资派”的现象较为严重。

  4、西城的“府”最多

  今天的灯市口西街,原称迺兹府,在更远的明代称奶子府,所谓奶子是奶妈的意思。《宛署杂记》注明:“奶子府隶锦衣卫,其制每季精选各里良家妇,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养之内,曰坐季奶口。别选八十名籍于官,曰点卯奶口。季终则更之。”这是明代奶子府的规制。入清以后,一如明制。大抵明清时期皇帝常多子多嗣,数量不少的皇子皇孙就需要不少奶妈喂养。因此供奉内廷各方面所需的内务府,既要常年养着很多奶妈,又必须割断奶妈与其家人的所有联系,故只能专门建府以养。

  据记载,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乳母)客氏曾住在这里,客氏不是守本分的人,她与太监魏忠贤狼狈为奸,干涉朝政,客氏失宠后,奶子府成为宫中奶妈的“集体宿舍”,大概奶妈叫起来不顺口,人们更习惯称之奶子,并留下奶子府的地名。在北京的各色“府”中,只有奶子府的等级最低。奶子府在清朝一度是和硕慧亲王府,清末搞“维新”,觉得奶子府不文雅,就雅化成迺兹府了。至于灯市口西街之称,是1965年改的。

  在老东城区区域内,称府的还真不少。府学胡同,是因胡同内曾有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是主管北京的行政机关,明清时代,东城属大兴县,西城属宛平县,两县由顺天府管辖。顺天府学既是纪念孔子的圣殿,也是学堂。国子监招收全国学子,而顺天府学只招收北京及直隶地区的学子。就全国而言,顺天府学是除国子监之外最大的府学。现今顺天府学的建筑仍有遗存,而且作为地名永远留下来了。除府学胡同外,在东城地区还有什么崔府夹道、大阮府胡同及赵府街等街巷胡同。这些“府”多为明朝建制,明亡即亡,只是在清朝时固定在地名中了。至于“府”中居住何人,基本没有文字记载,有些只是故老相传,如崔府夹道,《东城区地名志》则称“据传,崔氏是明朝太监”,可在明清时代再显贵的太监也不敢称自己的私宅为“府”的,乃至魏忠贤、刘瑾、李莲英、小德张诸人都不想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留个“府”的空名。

  西城地区在清代王府众多,如礼士府、庆王府、恭王府、醇王府等都在此区内,但是留在地名中的不多,昔日曾有端王府夹道,端王府在庚子年(1900年)因设坛作法,扶清灭洋,被八国联军烧毁之后,连地名也没有留下,改称这里是“官园”。不过,在西城区内却有府右街。这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出现的地名,这个“府”是有来头的,即袁世凯当政时的总统府。因街在总统府右侧,1913年改称府右街。今天这条街宽敞、笔直,其实由灰厂街、石厂街、新开路、三眼井、妞妞房等街巷胡同并入后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5、北京尚存数座完整王府

  醇王府及花园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46号,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它原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宅园,明珠的长子、清初颇具才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就是在此宅出生的。到了乾隆朝晚期,权臣和珅擅权,他垂涎明珠家藏的珍宝和富丽的宅园,屡向明珠的后人成安敲诈勒索未遂,就罗织罪名,将其家产籍没,宅园据为己有。

  和珅被赐死后,这处宅园归哲亲王永瑆所有,并按照王府的规制将此宅加以重修改建,是为成亲王府。光绪年间,又转赐给醇亲王奕譞作府邸,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末代皇帝溥仪出生于此,溥仪成为皇帝后,其父载沣(奕譞之子)受任监国摄政王。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新中国建立后,府邸归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所有;1981年,醇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

  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的孚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雍正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营建怡亲王府。胤祥死后,其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

  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1864年,该处王府改赐孚郡王奕譓,称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所有。代善去世后,其府邸一分为二,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在代善府邸的一半旧址上新建王府。杰书时称康亲王,故府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府毁于火,由当时的礼亲王昭连集资于原址重建,即现存之邸。王府规模宏大,占地广阔,重门叠户,院落深邃。北京有句老话说的是,“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墙高。由此不难看出礼王府的规格,在北京诸多王府里面的等级之高。礼王府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最大的就要数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

  北京的“府”是京城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他城市纵有高楼大厦,也不会有“府”,如果进一步挖掘、整理,势必会使北京历史文化的积淀更加丰富。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我们该怎样优雅的过春节》  

《文史新说:品味经典 领略<红楼梦>里贾家年味》  

《文史新说:鸡年说鸡:知时之兽,奚出于醯》  

《文史新说:读诗迎春:看古人如何过春节》  

《文史新说:冰天雪地里 东北热炕头儿上侃大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