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岁愧俸钱三十万 诗人何以称穷酸

作者:佚名 · 2017-02-25 来源:南周知道

 

  (视觉中国/图)

  诗人,一个日渐没落的称谓,一个甚至被边缘化、污名化了的标签。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古代诗人的社会地位与现代诗人的“穷酸”。

  诗人,在现代人眼里,好像是一个已经没落的称谓,甚至是一个已经被污名化了的标签。

  然而看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其中不乏古诗身影,而且作者个个都是大家。这不得不让我们感觉,古代诗人的社会地位,似乎要比现代诗人高很多。接着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些古代大牛们,写几首诗,就能衣食无忧了。

  那么,古代诗人是靠什么生活呢?古代诗人的社会地位又是如何呢?

  诗人在古代大多是知识分子,而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制度都能进入国家管理层,成为官吏。古代社会阶层构成是士农工商,士大夫官吏和知识分子在古代是一个阶层。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都曾在政府机构内长期任职;李白虽然漂泊一生,但也做过官,甚至还跟皇帝有过接触。杜甫的后半生即使飘零无依靠,然而也在政府机构内部呆过。他们这些人,既是官,又是知识分子,工作之余写写诗,本身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这些“官诗人”,不管是其地位,还是诗文,无疑都处于社会的中上游。

  就拿白居易来说,他一生从中央到地方,就担任过多个官职。而且白居易有一个习惯,每当担任新的职务领取薪水后,都会写一首诗。在他担任左拾遗的时候,他就赋诗一首:“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在担任地方官职的时候,也曾做过“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的诗句。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窥见,白诗人的主要收入,就是当公务员的薪水。如果你不知道这薪水有多少,你看他在《卖炭翁》中的诗句就能比较出来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我们不难看出,白居易所领到的薪水,是处于社会的中上游水平的,不算土豪,但也是中产阶层。在衣食有着落的情况下,写写诗歌,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除了白居易,王维、杜牧也曾做过中央的官吏;孟浩的确没当过京官,却也短暂地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而且认识不少做官的朋友。至于北宋时期的苏轼,其一生仕途坎坷不断,但被贬为小小的地方官之后,依然能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派头。

  一番梳理下来会发现,古代的诗人,不管是生活优裕还是落魄,其社会地位永远处在“士”这一层次,所以他们永远是受尊敬的。

 

  话剧《杜甫》中的杜甫。(新华社记者金良快/图)

  现代社会,在科举制度取消后,政府官员的选拔多元化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从知识分子内选拔。相应地,诗人能够成为官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虽然现在不少公务员都喜欢吟诵,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某些诗文实在不敢恭维。同时,进一步再看诗人群体本身,文人不再是唯一的官吏候选人,文人,尤其是写诗歌的文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毕竟,诗歌不能换钱,不能养家糊口,在失去晋级的可能性后,诗人的地位连同他们的诗歌,自然也就没有过去的光环了。

  因此,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与其说是诗歌和诗人有魅力,不如直接说是古代诗人的地位有魅力。诗人酸不酸不好说,因为真正想依靠诗歌生存的人,本身的思路就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社会,没有一个诗人是靠诗歌生存的。反而是现代诗人,想要通过写几首诗,就想过上中产的生活,简直是异想天开,这也是现代诗人被诟病的一大特点。

  若从文学角度看,诗歌自宋以后,由于戏剧和小说艺术的出现,诗歌开始渐渐没落,逐渐成为了文学的边缘化产品。尤其是小说艺术如日中天之际,从事这种文体的创作者,甚至可以依靠本身的创作,过上衣食无忧甚至大红大紫的生活。而诗歌艺术,却在一点点的被人遗忘。

  不可否认,现代诗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回魂。在几年间极速涌现出海子、顾城、北岛等现代诗歌大家,也涌现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现代金句。然而,这个诗歌回魂的过程很短暂,随着海子和顾城的相继离开,诗歌复兴的火花逐渐熄灭。而且,在这诗歌短暂的回光返照里,诗人本身还是没有找到诗歌与社会的衔接技巧,以至于他们在诗歌上极速成为高大的偶像,生活上还是不能和古代的中产诗人相比,依旧是穷酸相。

  如今,诗歌已经彻底被边缘化。因为被人遗忘,有些诗人开始通过各种手段炒作。比如十几年前诗人被富婆包养事件,又比如梨花体或者垃圾体诗歌的出现,这些与诗歌艺术本身不相交的炒作,非但没有把诗歌从垂死中拯救过来,甚至又把诗歌污名化了。诗歌本就在没落,再加上这些自污现象,彻底打断了诗歌复兴的可能。

  一时而火的诗人余秀华,先不说她的诗歌如何,因为她的脑瘫标签和身份,才使得她以及诗歌又被人们谈论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归于平静。而另一个打工诗人,却没有这般幸运,许立志的跳楼自杀,在舆论中连一丝的涟漪都没有掀起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现今人们对诗的关注,更多是关注其表面的附着物,虽偶有佳句引起你我共鸣,但都是昙花一现罢了。

  “穷酸”的现代诗人,一再有贵族化的幻想,然而就像《诗经·大雅》一样,其早被束之高阁了。诗歌艺术,从诗经开始发展到如今,其兴旺还是没落,都不是人能左右的,就让其自然发展吧。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我们该怎样优雅的过春节》  

《文史新说:品味经典 领略<红楼梦>里贾家年味》  

《文史新说:鸡年说鸡:知时之兽,奚出于醯》  

《文史新说:读诗迎春:看古人如何过春节》  

《文史新说:冰天雪地里 东北热炕头儿上侃大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