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2016-11-28
   嘉靖二十九年七月,大臣朱纨服毒自尽,此时,距离他被任命为首任浙江巡抚,才不过两年时间。在这两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意气风发,掌握浙江、福建地区军事大权的浙江巡抚,在悲愤中自杀?又是什么,让他的死亡成为此后多年众人议论的焦点?一切还要从嘉靖二十六年的一封奏疏说起。

    一、杨九泽的奏疏 

  嘉靖二十六(1547)年六月,巡按御史杨九泽的一封奏疏,摆在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案头。在这封奏疏中,杨九泽汇报了来自日本、葡萄牙的走私商人,横行福建、浙江两省,劫掠人口,危害地方的情况。并指出因为两地分属两省,官员管理不便,无法有效保护地方治安,才导致这些走私集团势力越来越大。因此他建议嘉靖皇帝增设一个官职,来统筹管理福建、浙江、以及广东潮州的军事行动。

  闽浙粤三省地处东南沿海,历来是海外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在明代,政府规定,周边各国可以每隔数年,派遣使团携带本国的物产来中国进献朝贡;明政府接受贡品后,再以“国赐”的名义回馈各国使团所需要的中国物产,这种贸易方式被成为“朝贡贸易”;同时由于各使团来中国时,必须携带一种特殊的凭证——勘合符,因此这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也被称为“勘合贸易”。在嘉靖皇帝登基前,明政府在浙江宁波、广东广州、福建福州三地设置了市舶司,负责接待和管理各国的朝贡使团。但是嘉靖二年发生在浙江宁波的“争贡”事件,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切。嘉靖二年六月,日本国内的两大武士豪族细川氏、大内氏先后派出朝贡队伍来到宁波要求进行明、日之间的朝贡贸易,由于细川氏贸易团的领队宋素卿(浙江人)行贿宁波官员,排挤大内氏贸易团。大内氏贸易团的领队宗设便率领手下的武士、海盗,杀死了细川贸易团的另一领队瑞佐,并在宁波、绍兴等地追杀宋素卿,这些日本武士沿路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最终被明朝官军击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波争贡事件”。宁波争贡事件发生后,举国哗然,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决定禁止日本国再来中国进行朝贡,并同时裁撤了福建、浙江两省的市舶司,开始严厉推行海禁政策。然而同中国进行贸易,利润巨大,一些闽浙商人、海盗等便开始铤而走险,在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也逐渐形成了杨九泽奏疏中所描述的情况。

  当时在福建、浙江两省沿海从事走私贸易的外国海盗队伍中,不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倭寇”,还有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殖民者——葡萄牙人。伴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大量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贸易,牟取暴利。最初,他们主要聚集在广东屯门一带进行买卖活动。但1522年,明军击败了驻扎在这一带的葡萄牙走私团伙,将他们逐出了广东。由于走私贸易利润巨大,这些葡萄牙人并没有打道回府,而是转移到福建、浙江一带继续进行走私贸易,并抢占了宁波附近的双屿等岛礁,作为走私贸易的基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御史杨久泽才上书请求设置巡抚之职,统筹领导福建、浙江两省的军事事务,以便剿灭倭寇和葡萄牙人,维护这一地区的安定。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朱纨也就这样,被嘉靖帝选中,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浙江巡抚,踏上了人生的悲喜之路。

    二、巡抚的到来 

  朱纨,字子纯,号秋崖,苏州府长洲县人,到嘉靖二十六年,已经成为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督御史,负责巡查南赣地区。虽然是出身苏杭的文人秀士,但朱纨最出色的政绩应该是嘉靖十五年,在四川配合当地的副总兵何卿,平定了地方叛乱。出色的军事才华,正是嘉靖皇帝选择朱纨成为浙江巡抚,总领福建、浙江两省军事的重要原因之一。朱纨到任后也没有辜负嘉靖皇帝的信任。他分析了闽浙当地的局势后认为,要想彻底的打击为害地方的海外走私集团,首先要从内部开始入手,整治那些与倭寇、葡萄牙海盗贸易往来的中国私商和渔民。因此,他下令无论官船、民船一律不准出驶出外海,切断沿海商人和走私团伙之间的联系。同时,逮捕同倭寇、葡萄牙人暗通款曲的地方官员与乡绅,加强地方管理,强化保甲制度。在进行内部整治的同时,朱纨也着手战备工作,对旧有的海船战舰进行修补,并从民间和广东等地采购大船,充作军舰。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1548年三月,朱纨命手下卢镗率领三十多只战舰、一千多名士兵前往双屿,同盘踞在那里的走私集团展开了一个多月的激战,最终剿灭了盘踞于此的葡萄牙人。双屿海战之后,战败的葡萄牙人逃亡福建,并在厦门附近的浯屿驻扎下来。打算将其作为新的巢穴。为了彻底打击走私势力,朱纨又在1548年十二月先后发起了浯屿海战和走马溪之战,给葡萄牙人和中外走私商人以致命的打击。但正是这些军事胜利,最终导致了朱纨的人生悲剧。

  正如朱纨事先判断的那样,日本、葡萄牙的走私集团能够横行闽浙沿海数十年,根源就在于在这些人背后,站着势力更为强大的闽浙豪族。由于海外走私利润巨大,一些中国的地方官员、乡绅便开始勾结海外走私集团,共同经营走私贸易,为倭寇和葡萄牙海盗提供庇护。朱纨打击走私的军事行动,极大的侵害了这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他们利用自己在中央和地方的人脉关系,向朱纨发起了反攻。在双屿海战获得首胜之后,就有福建籍的御史周亮上书,以擅杀的罪名弹劾朱纨(周亮好友张德熹的叔父张珠,正是因为勾结葡萄牙人,被朱纨处死)。与此同时,获得首胜的朱纨,也察觉到地方百姓对自己的诡异态度,对于军事上的胜利,“未闻浙中官兵肯赞一词”,甚至还有地方百姓散播谣言,煽动舆论,反对朱纨继续追击私商和海寇。而浯屿、走马溪大捷,给了这些人攻击朱纨的最佳武器。

    三、朱纨之死 

  走马溪战役结束后,朱纨向朝廷奏报战果,声称自己的手下生擒了包括四名马六甲王和多名中国人在内的俘虏96名,并且由于战事紧急,已经将这些人处死。正是这一战报,掀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福建、浙江籍官员弹劾朱纨的高潮。他们无一例外的指责朱纨未经审讯和皇帝同意,就擅杀俘虏,有谎报军功的嫌疑。在明清时期,“杀生之权”一直被中央政府掌握,所有罪犯的死刑,都要经过皇帝本人的“勾决”同意,一般的武臣并没有处死俘虏的权力。朱纨此举不但有僭越的嫌疑,更不由得让人怀疑其军事胜利的真实性,被处死的九十六人,真的都是海盗吗?面对种种非议,嘉靖皇帝决定派出两名官员御史前往福建当地调查事情的真相。

  两名官员调查回来的奏报令人大跌眼镜,他们回报称,朱纨所杀的葡萄牙人,仅仅是在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并没有自立为马六甲王和劫掠地方的情况发生。而福建地方官接受这些人的贿赂,纵容他们在福建、浙江等地进行走私贸易,事情败露后,又派兵进行围剿,这才导致外国商人反抗杀人。朱纨不问俘虏的身份,罪行轻重,擅自处决俘虏,导致无辜的中国百姓被处死,身负大罪。根据这份报告,兵部下令捉拿朱纨、卢镗等人回京审问。朱纨获知自己即将被审讯的消息后,悲愤饮毒自杀。在临死前,他将自己的死因归结为,闽浙之人对自己的攻击,并留下遗言:“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他死后,有很多人为其鸣冤,觉得他的死,是因为触动了闽浙豪族的利益,遭到了闽浙籍官员的报复。但是也有人认为,虽然闽浙豪族在朱纨之死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朱纨擅杀和谎报军功的罪行,却也不容置疑。朱纨俘获的四名“马六甲王”,正是其手下卢镗,挑选了四名俘虏假扮的,其擅自杀死96名俘虏的行为,确实也有杀人灭口的嫌疑。朱纨,并不无辜。

  笔者认为,朱纨的人生悲剧,同海禁政策的失误有着深层次的联系。闽浙沿海多山少田,土地多滩涂,底层百姓生活困难。而同外国商人的经商往来,却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入。当地的许多世家大族,正是通过与外国商人的通商活动,获取了维系大家族运转的钱财。嘉靖皇帝在宁波争贡事件后厉行海禁,无疑断绝了这些人的生计,势必引起他们的不满和阳反抗。在朱纨到任之前,闽浙地区的走私活动非但屡禁不止,还发展到占据岛礁的规模,也说明了走私势力和闽浙地方宗族的势力,已经强大到了地方政府不敢去触碰的地步。这些人的势力,即便是带着皇帝和国家旨意而来的朱纨,也无力抗衡,只能成为国家政策和地方利益冲突的牺牲品。

  中国东南的海面,并没有因为朱纨的死而平静下来。朝廷抓捕打击走私贸易有功之臣的决定,使得朝廷上下官员不敢再讨论和严厉的打击走私行为,最终酿成了祸延十数年的“嘉靖大倭寇”事件。而被朱纨赶出闽浙沿海的葡萄牙人,也因为地方官员态度的转变,在广东外海的一个岛屿上重新站稳了脚跟。这个岛屿,名叫“澳门”。

     声明:凯风文化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智见往期《清初亲王吴克善的“女人路线”》 

            《大明1572 河运、海运与国家命运》 

             《丑闻、偏见与女医生》 

             《慈禧唯一一段可能被证实的畸缘》 

             《先让官人贵起来》 

             《亦真亦幻朱厚照》 

              《天马与蚕-开辟丝路的异域传说 

              《回不了家的清朝公主》 

  《清朝那些不省心的蒙古驸马》 

              《难以禁绝的明代科场舞弊》 

              《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