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金茂如与江南第一学堂 之间是什么情况

2016-09-10

  这所学校被誉为“宁波帮的摇篮”走出了邵逸夫、包玉刚、赵安中……

   

  金茂茹校长

   

  中兴小学旧址

   

  金茂如校长拄着手杖。

   

  当年的课程表。

   

  1926年,中兴小学第一位女生沈宝玉。

   

  金茂如校长的孙子金辅玲先生向记者讲述中兴小学当年的故事。

  秋风猎猎起金台,南口北口藩篱催。

  胡儿马肥肆侵略,偏野雁声哀复哀。

  空有猛士守边土,猿鹤沙虫共一堆。

  安得巨掌运坤轴,阳春回复桃李开。

  这是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宁波镇海庄市中兴小学的校长金茂如愤笔写下的诗篇。

  有人说他为中国老式文人,有人说他是爱国教育家,而我想说,他是一位诗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所偏僻的农村私立小学里,竟然走出一大批后来成为商界传奇的“宁波帮”:邵逸夫、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楼志章、阮维肇、庄熙英、王尔功……这难道不是一个诗人,在生与死、血与泪、爱与苦的焦灼中谱写出的一曲壮美的诗歌?这所学校后来被称为“江南第一学堂”“宁波帮的摇篮”。

  一个春雨霏霏的午后,记者见到老校长金茂如的孙子,今年80岁的金辅玲先生。有意思的是,他也是中兴小学的学生,他的父亲金斐成是这所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穿过近一个世纪绵长的岁月,往事在回忆的呼啸声中扑面而来。  

  1、金校长的手杖

  金茂如(1867年~1941年)先生,又名金贤松,晚清举人,大家都尊称他为“老金先生”。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老金先生在中兴小学当了20年校长,是这所学校的第二任校长,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

  学生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笃、笃、笃”的手杖声。在这笃笃声中,深蕴着他对学生的严厉与关爱,鞭策着一代代学子。

  住宿的学生们都记得,每到寝钟响过,金校长总要巡视一番。

  夜阑人静时分,他的手杖笃笃的触地声,由远而近。

  昏黄的烛光,恍恍惚惚,把略微佝偻的背拉得很长很长。

  他年事已高,不早早地歇息,却如此关心学生们的就寝,让人不忍违纪。

  学生赵安中回忆:“直到现在,我在任何地方,只要听到‘笃笃笃’的声音,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好像金先生严肃而慈祥的身影又从远处走来了。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耳际萦绕,激励我在工作中的责任感。”

  后来,赵安中成为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十分关心家乡教育卫生事业,捐助过百余个希望工程的项目。宁波大学的安中大楼、体育场司令台、杏琴园、杏琴苑等,就是他出巨资捐建的。

  当时还有个19届的学生,名叫王尔功。那一年,他才10岁,上三年级。有一天,调皮捣蛋的他跟几个住校的同学玩耍。王尔功抽出学校里的篱笆竹竿,叫嚷嚷地做赛马游戏:“驾———驾———驾……”他玩得忘乎所以,完全沉浸在游戏中。金校长远远地就看到他,拄着手杖,走了过去。一把抓住他,扬起手杖,准备惩罚他毁坏公物的行为。

  手杖高高举起,王尔功紧闭着双眼,瑟瑟发抖地准备承受的一刹那,金校长大喝一声:“下次还敢搞破坏吗?”王尔功连忙说不敢了,金校长便放下手杖,命令他面壁思过。从那以后,他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高年级时,还常调解同学之间的纠纷,表现出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后来,王尔功成为了一名医学家,1947年参加革命后,走上悬壶济世、以医救国之路。

  他曾在皖南医学院、芜湖医学专科学校等医院担任院长,经常为地下工作人员做掩护,被人称为“皖医之父”。如果当年金校长的手杖重重地鞭打在他幼小的身体上,也许疼痛与伤痕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金校长的这种严厉的爱,既能让孩子加深印象、反思进步,又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肉体与心灵。

  2、吹响教笛教古文

  金校长的国学功力深厚,信手拈来,就是一篇诗文。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文房四宝,茶几上是《古文观止》《诗韵集成》《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他除了繁琐的校务工作,还兼任国文老师,亲自给学生们上古文课。晚饭过后,临睡之前,金先生吹响教笛,把所有寄宿生集中到一个教室。每晚一段《古文观止》的名篇,有时也讲一些新旧诗词,或是有趣的故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金先生念一句,学生们跟一句,琅琅书声,一念三叹,在寂静的夜里盘桓。后来赵安中回忆,自己的古文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也让他养成睡前看书的习惯。李密的《陈情表》,几十年后还能倒背如流。金校长的文才远近闻名,因而很多家长都会请他给孩子起学名。说到这里,金辅玲先生笑着说,他的名字也是爷爷金茂如取的。

  1930年秋天,有个父亲带着9岁的孩子报名上学。父亲请金校长取个学名,金校长说:“你哥哥叫高一飞,也是中兴学生。他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就叫高一鸣吧。”不久,战火肆虐,高一鸣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准备辍学,大家都替他惋惜。没想到金校长知道后,替他免掉所有学杂费,让他继续完成学业。

  这件事让高一鸣终身难忘。  

  3、包玉刚当旗手

  金茂如先生虽是一个正统老式的文人,教学理念却异常新颖前卫。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国文、数学、音乐、体育,还增设了英语、自然生物、历史等课程。

  1931年秋,镇海举行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金校长想出一个奇招:派一支军乐队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军乐队,就是铜管乐队。激昂的音乐,能激起学生们的斗志。而旗手是军乐队的灵魂,谁能胜任这个角色呢?开幕仪式上,中兴小学的运动队首先进场。小鼓手敲出齐整的鼓点,仪仗队踩着鼓点,列队走过。秋风阵阵,簇新的白纺绸校旗上,绣着“叶氏中兴小学”六个大字。

  旗手高举校旗,任凭风向转换,始终保持向前45度角的方向,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大家在底下窃窃私语:“这个男孩人小,举旗的样子倒是威风凛凛的。”这个男孩就是当年五年级的学生包起然,也就是后来成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包玉刚后来回忆,金校长对军乐队旗手的要求很高,因为旗手站在最前面,是一个队列的脸面,也是军乐队的魂魄。

  金校长说,旗手不但要品学兼优、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而且必须能吃苦,作风稳健、临场不惊。金校长心目中最佳的人选就是包玉刚,他拄着手杖,俯身问:“你有没有信心当好这个旗手?”

  “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与其说当年金校长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不如说当旗手的这件事,给少年包玉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成年之后扬帆领航,当上世界船王,成为宁波帮的先驱。

  4、“勤、朴、肃、睦”的校训

  1926年,在那个女孩大多只会织虹纺霓的年代里,金校长首开招收女学生的风气。第一位女学生名叫沈宝玉。她面容俊美,学习刻苦。在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一手小楷,写得俊逸潇洒。也是在那个时候,金先生提出“勤、朴、肃、睦”的四字校训,一直沿用到如今的中兴中学。

  勤学立志,朴实敦厚,严肃认真,师生和睦,这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也是对师生们殷切的希望。当年,中兴小学办学显著,与城关的便蒙小学、骆驼的培玉小学、小港的养正小学并称“蛟川四大名校”。

  1940年7月14日,日寇在镇海首次登陆,烧毁镇海城一带许多民房,无辜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不少老百姓从城区迁到庄市居住。他们多是拖家带口,子女的读书成了问题,他们都想到处于僻静之处的中兴小学。可是中兴已有500人,如果再增加名额,桌椅、教室、师资都有困难。

  怎么办?金校长知道后,坚定地说:“莘莘学子,避难来乡,绝不能让他们失学,我们学校必须想尽办法收纳。”他在叶氏义庄、祠堂增开了几间教室,向邻校借了不少课桌,还是不够,就让木工连夜赶制,还聘请了几位老师来任教。一大批颠沛流离的学生,终于能够重新走进课堂,感受书本的馨香。

  5、赵安中的小板凳

  抗日战争爆发,整个国家陷入危难。金茂如是一个有凛然正气的饱学之士,他始终忧国忧民的情怀,极大地感染了师生们。课堂上,他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宣传抗日救亡;课外,组织师生上街宣传,揭发日寇侵略罪行,唤起同胞共同抗日。当年,赵安中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个子很矮小。他上街宣传时,带着一条板凳。

  为了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他站上板凳,攥紧小拳头,宣讲抗日救亡。他个子小小的,声音却掷地有声,因为激动,小脸涨得通红,青筋暴出。沿途的老百姓深受感动,他们抗日募捐,支援中国军队前线抗日。为了节省开支,中兴小学还把原来的每餐6盘2碗1汤,缩减为4碗1羹,多出来的餐费也加入到抗日支援中。

  文体活动中,金校长也给师生们灌输抗日爱国精神。他还亲自作词谱曲《朝会歌》《晚会歌》等校园歌曲。金辅玲先生如今依稀还记得几句:“边疆风云幻,险象压重重”,“连天传烽火,敌焰正嚣张”,“努力向前进,读书救国立奇功”,“努力救国难,卧薪尝胆图自强”。

  这些歌词像一句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学生们耳畔呐喊:眼下正是救亡图存的危急时刻啊!

  在金校长的带领下,中兴学子们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6、病逝前的“示儿孙”绝笔诗

  1941年4月,日军大举进攻镇海,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金先生目睹山河破碎,家乡惨遭蹂躏,满怀悲愤与焦灼,再加上年事已高,竟一病不起。直到他病逝的前几天,他依然操心学校的事,记挂学生的安危,为民族危难之事而忧愤不已。1941年7月5日,金先生已患病卧床数日。他感到自己日薄西山,恐怕再难起床。于是,便自撰挽联一副和《示儿孙》诗一首。挽联和诗都由金茂如口述,二儿子、后来成为中兴小学最后一任校长的金斐成笔录。

  其中,《示儿孙》诗曰:

  大地暗无光,中多焦骨藏;

  澄清固有待,恢复尽可望。

  我自出世后,七十又五霜;

  惨遭兵戈苦,飘然思远扬。

  家事料量毕,作述少余芳;

  顾语儿孙辈,奋振莫彷徨。

  金校长写完这首诗,不停咳血,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这首绝笔诗,既是示儿孙,又是示学生,渗透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民族气节。1946年,金茂如的二儿子金斐成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中兴小学第七任校长,任期三年。1949年,中兴小学因故停办。直到1987年,飞黄腾达的中兴学子们归来,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包从兴等捐助恢复了中兴学校,命名为“中兴中学”。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种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矮小萎靡,而与众多同类植物共同生长时,则生机盎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心理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这些从中兴小学走出来的宁波帮,冒险开拓,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就是“共生效应”的典型。正如一棵棵树,从细微的种子变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时,经历了不同的风雨,但它们的根茎深处有共同的养分。其中的奥秘,也许可以从金茂如校长的故事里寻觅到答案。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注定无法赢取和平的战争首领》  

                  《凯风智见:忧郁斯基——中国人的俄国名字》  

                  《凯风智见:抗日战争起始日期为何要从1937年算起》  

                       《凯风智见:香云纱:述说光阴的故事》  

                  《文史新说:武训:在乞讨中办学的千年奇丐》  

                  《文史新说: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他就是一个童话》  

                       《文史新说:“龙城” 述说着过往的故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