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张煦:晚清时期“胆大包天”的巡抚

2016-08-31

 

  1936年夏,《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宁夏采访时,于新闻文稿中特意提到:“灵武在清代还出过一个胆大包天的人物。”这位被称为胆大包天的人物,就是晚清时期致力于“补天”的清廷头品顶戴、历任三省巡抚的张煦。

  一、任职贵州,致力“补天”名重天下

  张煦,字蔼如,号南浦,为清代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城镇人。此公起家儒素,其父张松年,为州拔贡,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授狄道州训导。后因淡于仕进,不愿做官,归家课业授徒。其立教以德行为先,尝谓:“士不敦品,虽学富五车,亦糟粕耳。”随其从学者多所成就。张煦生长在这样一个贤良的书香门第,受家风熏陶,从小养成了刚直耿介的性格和矢志不渝、坚毅果断的品德,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史载其“少笃学,目不窥园”,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他二十八岁时拔贡,后举乡试,四年后的咸丰三年(1853年)考中进士。

  张煦考中进士后,最初长期在刑部供职,历任主事、员外郎、郎中。史载,其治狱,“一本经术,詰奸暴,安良懦”。此公审案定案,注重调查研究,析疑解难,言之有据。他精明强干,深受上司欣赏,令其负责每年的秋审,时称天下无冤狱。被誉为能臣,京察一等。

  古今官场一理,做京官时间长了都要下派。同治六年(1867年)清廷授张煦贵州镇远府知府。就在这时,捻军袭扰直隶,军情紧急,直隶总督官文感念其才,上疏请奏调张煦入总督幕府,助其筹划军事,所出谋略,悉中核要,直隶肃清,旋保道员,在任候补。

  同治八年(1869年),张煦赴贵州镇远府任知府。当时,席卷贵州近二十年的战火正炽,位于黔东南的镇远府也被乱军盘踞,上司命张煦奉檄暂驻思南。思南故无城,距其四十里的荆竹园,竹深林密,地势险要,为贼巢穴,时时伺便四处袭扰,烧杀抢掠,意图攻占思南,对百姓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张煦安排部署精兵强将,授之方略,分守要隘,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多次取得胜利。后又以计谋捕获其同党,多方诱降,使之为其所用,乘势消灭了乱贼。

  同治十一年(1872年),张煦调补贵州首郡的贵阳府知府。西南万山中,瘠苦为天下最。兵事甫定,百废待兴,百事待举,扰攘之后的地方潜藏着复杂的社会矛盾,有一触即发之势。张煦莅任,“严缉捕以詰奸暴,密保甲以安良懦,机牙四张,奸宄惕息”。严厉整顿社会治安,迅速稳定了社会局势。

  光绪八年(1882年),张煦擢补贵东道道员。一如其在知府任上,清正廉洁,不慕虚名,颇有作为,甚有政声。皇帝了解其才干德操,大为赏识。张煦由是名重天下。

  二、纾解民困,裁革百余年积弊

  光绪九年(1883年),张煦擢升陕西按察使。当时,蒲城县有个杨孝子,母亲被仇人殴打堕胎致死,叔父救之也被杀死。年幼而孤苦无依的杨孝子无处伸冤,私藏匕首十余年,愤欲报仇。后终手刃仇人,向官府投案自首。承审此案的官员弗深查,苟欲结案,草草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孝子死刑等待执行。到任不久的张煦发现这是个疑案,明察暗访,重新审理,终于查明了杨孝子杀人的缘由,依法将其释放。当地百姓闻讯后都拍手称快,一时间杨孝子誉满京城,百姓对此津津乐道,感泣张煦断案神明,张煦由是官声日隆。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煦迁调广东布政使。时任陕西巡抚鹿传霖,舍不得他离开,以张煦办案公平允当,奏请朝廷让其暂留任,待办结当年的秋审案件再履新,朝廷允其所请。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煦升调山西布政使。早在前一年,汾水暴涨,冲溃太原城,毁坏民居无数,无数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张煦抵任后,慎选廉洁爱民公道的官吏专办救灾事宜,筹运钱粮,赈灾百姓;筑河堤保境安民,迅速稳定了人心;同时全力协济甘肃薪饷。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煦因政绩突出被清廷赏予头品顶戴。

  光绪十四年(1888年),张煦擢升陕西巡抚,再回西安。当时,回民叛乱战火扰攘之后的三秦大地,百业凋零,民气日弊。关中一带因战祸加上大涝大旱的反复蹂躏,竟然民病官困,府藏空虚。而习惯于奢华的各级官吏,依然横征暴敛,诛求无度,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张煦作为一把手治秦,“涤除封糜,综核名实,革除陋规,上下肃然。科场供应,为百余年积弊,奏请裁革,商民快之”。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煦调任湖南巡抚,离开西安时,当地百姓“攀然泣送者,数百里不绝”。

  三、质直尚义,斥责张之洞好大喜功

  且说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煦任湖南巡抚期间,时值海禁大开,清廷几场对外反侵略战争均以失败告终,民怨沸腾,时事艰阻,潜伏着深重危机。慈禧跋扈垂帘听政,极弱的清廷,可谓天倾东南,地陷西北,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有一批仁人志士,依然致力于“补天”。史载,张煦治湘,“廉静诚笃,不慕虚名,治产业,兴文教,强治安,消患未萌,闾阎安诸。所在事集而民和,有各得其所之乐” 。

  其时,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任湖广总督,统辖湖南、湖北两省,权倾朝野,炙手可热。此人为张煦的顶头上司,其偏听偏信,捕风捉影,对湖南政务乱发指示,干预过多,质智尚义的张煦,忍无可忍,撰写了《致鄂督张香涛书》对其进行规劝和批评,一时官场民间皆惊。

  且看张煦是如何斥责的。他先在开头文中道:“公自命为国家理学名臣,才大望重,当为海内所钦仰,鄙人敢不敬服?然而好大喜功,惑于浸润,往往言不顾行,病在才优于德,无镇静功夫。以至遇事张皇,虎头蛇尾,言入即行,既行复悔。若再加以涵养,庶为完人。”张煦首先直言不讳指出顶头上司“好大喜功”,不能一心一意做好事情,可谓秉承关西秦陇人耿直的品性。其事则是指张之洞督粤之后,提出在广州城外兴建铁厂的计划,并电告出使英国大臣刘瑞芬及后任薛福成,向英订购铁炉二座。该年底,张调任湖广总督,随即将拟建之铁厂移至湖北。其多次变更厂址;且购买引进一批机械,为西方淘汰落后的机器,且用一批腐败官员管理,体制腐朽,管理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当时,张之洞正为此心力交瘁,听张煦肺腑之言反思,不得不转变体制和机制,于1896年将该铁厂“招商承办”。此为后话。

  随之,张煦又批评张之洞轻信传闻,乱发指示:“以八百里洞庭遥隔,何能事事信之传闻?而公一耳闻之,料以为实,六百里加急文件一日数至,殊堪警骇。迨开函捧读,迥非大臣经国之谈,均系谣言无根之事,连篇累牍,真令人阅之应接不暇,难以酬答。古之人耕则问朴,爨则问婢,名有攸分,事有专责。公则凭空结撰,以虚无缥缈之言责之巡抚,未免不近人情之甚。且传言何地无之,即尊处亦复不少。”张之洞严重违背了自古以来“用人不疑”的为官原则,听信传闻,不加以核实,对下属随意指手画脚,表现出狂妄自大的姿态,自然令下属反感。

  再之,信中又列举了许多有关张之洞的传闻,一方面作为其“好大喜功,言不顾行”的明证,一方面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传闻一是“公违众议,遽拆桥以运机器,百姓拦阻者数百人。公见事难成,连夜赔修,百姓始散。公无面目见城中百姓与他父老,私往荆州匝月方归,官民皆为扰累者”。这正是筹建汉阳铁厂运输机器考虑不周拆桥引发百姓阻拦之传言。传闻二是“公之上房失火被焚,什物、书籍为之一空,见客之衣、会客之地皆无存者”。此大约纯属民间百姓编排的传闻,自不足信,但写出来让整日怀疑下属的张之洞汗颜。传闻三是“武当起事,公仓皇无措,札调通省之兵,据地为自守计,以致边境空虚者”。这则是官场传言,直指其贪生怕死。传闻四是“公建两湖书院,大工未成,遽移湖南学政送诸生肄业。生等皆为寒士,行李、川资多出告贷,闻至鄂久候,并无着落,竟有无面归家者。”这则是在知识界的传言了,说明其不顾学子生计。后还说关于张之洞的传言“诸如此类,指不胜屈”。此可谓用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下来,张煦就直言不讳批评上司张之洞不明也不分上司和下属职责,凡事好亲自力为细小事:“公何好亲细事?此后刑名责之臬司,吏治责之藩司,公但督事成功而已。”这简直是告诉对方根本不懂为官之道!

  接着,张煦说“至巡抚应办之事,弟当自行料理,无烦过虑。空言无补之书亦无烦再施,则受赐多矣”。这无异于告诉张之洞,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完全能够做好。你完全不要再相信传言,整天指手画脚,说无用的空话。

  最后,义正词严地指出“公若恃才傲物,以势凌人,人纵甘而受之,是岂海内君子所望于公者欤?”张煦认为,张之洞如此为官,完全是以势凌人,和开头说其“好大喜功”呼应。还告诫此人:“弟深愿公为忠臣纯臣,不愿公为才臣能臣,公三思而审度之。”

  张煦毫不畏惧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权势和地位,秉笔直言,毫不留情对其进行批评,确属难能可贵,胆魄之正,其胆气之壮,胆量之大,可见一斑,令人叹为观止,不愧是古今罕见“胆大包天”的人物。

  四、赈灾练兵,不畏流言蜚语攻击

  张煦一纸书信,斥责了张之洞,自然和这个顶头上司结下梁子。加上长沙地痺湿,日夜劳累,心力交瘁,张煦遂得臂疾,上疏请开缺。好在当时光绪皇帝看重其才能,不让其辞去官职,就考虑把他调动。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煦赴任山西巡抚。时值边外大旱,赤地千里,灾民死亡大半。张煦竭尽全力筹粮食钱款赈灾抚民,从数千里之外转运粮食赈济灾民。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由朝鲜燃及中国,形势万分危急。张煦废寝忘食,迅速采取应变之策。他内则整顿秩序,外则筹备钱粮,还选练甲兵,积极备战,准备随时驰援京师。朝廷内有人妒贤嫉能,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对张煦进行人身攻击。

  好在皇上对其十分信重,特诏命入京觐见,以塞群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张煦晋京入觐。“如对数四,光绪帝对其恩礼有加,命还任”。当时光绪皇帝还明了是非曲直,为其洗刷污秽。张煦没有被小人构陷,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奇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八月初十,张煦病逝于山西巡抚任内,春秋七十有四。光绪皇帝十分惋惜,御制祭文:“尔头品顶戴、兵部侍郎、山西巡抚张煦,才本优长,躬能表率。”谕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张煦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墟,庶沐匪躬之报;名垂青史,聿昭不朽之荣。”特加恩着照巡抚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特授张煦光禄大夫,封夫人文氏一品夫人。

  不仅官场上下对张煦评价很高,民间百姓也感念其恩情。史载,张煦灵柩过关中时,“关中民闻公薨,咸巷哭。洎丧归,扶老携幼,相率吊祭,愿公留葬于陕”。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注定无法赢取和平的战争首领》  

                  《凯风智见:忧郁斯基——中国人的俄国名字》  

                  《凯风智见:抗日战争起始日期为何要从1937年算起》  

                       《凯风智见:香云纱:述说光阴的故事》  

                  《文史新说:武训:在乞讨中办学的千年奇丐》  

                  《文史新说: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他就是一个童话》  

                       《文史新说:“龙城” 述说着过往的故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