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历史轶闻:崇祯皇帝为何信任这个昏官

2016-05-18

   

  温体仁通过捏造罪名的方式,将钱龙锡发配到浙江定海,满足了他入阁的愿望;然后,他又抓住内阁首辅周延儒的把柄,暗中指使自己的亲信给崇祯皇帝上疏,把周延儒逼得辞职回了老家,他当上了内阁首辅;可是,崇祯皇帝又破格提拔了著名学者文震孟为内阁成员。本来在家养病的温体仁,一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这病一下就全好了,马上跑到内阁上班来了。

  大家一定会问:文震孟入阁温体仁为什么这么紧张呢?因为,温体仁太了解文震孟的本事了。文震孟是天启二年的状元,之后就成了翰林院的编修。这“翰林院”是朝廷办的学术机构,是培育高级文官和高层次学者的摇篮,编修也就是翰林院的专业学者。当时,正是魏忠贤的阉党专政时期,文震孟上任不到两个月,就给天启皇帝上疏,弹劾魏忠贤,被魏忠贤削籍为民,打发回老家了。文震孟因此名声大振。更让温体仁感到威胁的是,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仰慕文震孟的学识和人品,就请他给自己讲授儒家经典,文震孟成了崇祯皇帝的老师,而且对文震孟的一些建议大都能够接受。因此,文震孟的入阁让温体仁觉得他很有可能取代自己,成为下一任内阁首辅。怎么办?怎么才能不让他最终取代自己的位置呢?温体仁采取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与文震孟建立良好的关系。一开始,温体仁在文震孟面前表现得极其恭敬。温体仁是负责为皇上拟圣旨的,他每次拟完旨之后,必定要征求文震孟的意见。文震孟无论提出什么意见他都完全接受,表现得极其谦虚。文震孟对温体仁的印象不错,便对另一位内阁成员说:“温体仁为人不错嘛。这么虚心的一个人,你们怎么说他奸呢?”这位阁员提醒他说:“这个人的城府很深啊,不能轻信他的表现!”文震孟不以为然。

  第二步,找茬儿激怒文震孟让他失态。当文震孟对温仁有了好感之后,对温体仁就不加防范了。这个时候,温体仁觉得可以和文震孟撒破脸,让他出出丑了。有一天,温体仁拿着一份奏疏对文震孟说:“你这个地方写得不对,必须改过来。”这文震孟是前朝的状元,哪受得了这个啊!所以不理温体仁,也不做任何改动。温体仁拿起笔就将他认为错误的地方直接给抹了。文震孟立刻大发脾气,拍着桌子大喊大叫,并且抓起案子上的奏疏朝温体仁身上扔去。文震孟的失态让他的同僚觉得这个人太没有涵养,根本不适合担任内阁成员,当然更不适合出任内阁首辅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在内阁这样的权力中心长期站住脚,是不能暴露自己的真性情的。必须学会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八面玲珑。文震孟本来是一个学者,完全是性情中人,根本不适合从事行政工作,更不适合在朝廷中跟这帮大臣们玩儿政治。温体仁的激将法彻底暴露了文震孟的弱点,温体仁的目的达到了。

  第三步,找借口弹劾他,让他滚蛋。有一天,文震孟的一位担任言官的好朋友,因为弹劾温体仁,被温体仁捏造罪名免了职,削籍为民。文震孟得知是温体仁使得坏之后,当着温体仁的面前气愤地说:“从一个言官,一下变成老百姓,真是太荣幸了!我真得好好谢谢你老人家的美意啊!”温体仁面对文震孟的冷嘲热讽不动声色,可是一转身他立刻给皇帝上奏疏说:“皇上就是用官位鼓励天下的,人们因为当官光荣才为朝廷效命的,可是文震孟却说‘从一个言官,变成老百姓,真是太荣幸了’,如此地颠倒是非荣辱,怎么能够担当朝廷重任!”崇祯皇帝一看温体仁的上疏,顿时大怒,立刻下旨:“文震孟冠带闲住。”意思是,文震孟回家待着去吧!就这样,文震孟被温体仁赶出了内阁。

  从文震孟被崇祯皇帝破格提拔为内阁成员,到他被温体仁排挤回家闲住,时间还不到三个月,文震孟成为崇祯年间为期最短的一位内阁成员。温体仁成功地将文震孟赶出内阁之后,似乎意犹未尽,立刻开始了新一轮排除异己的行动,那么是谁又威胁到了温体仁的地位,成为他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呢?

  这个人叫郑鄤,他与文震孟是同年的进士。文震孟是状元,郑鄤是榜眼。两个人相见恨晚,志同道合,成为终生的莫逆之交。郑鄤这个人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少年得志。郑鄤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可谓“少年得志”。不过十年后才考中进士,虽然经历两次考场失败,但毕竟最后一次考试成功,然后又被选入翰林院当了庶吉士。所谓“庶吉士”,就是在进士中选拔最优秀的人在翰林院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或者留在翰林院继续作学者,或者出任朝廷各部门的官职。明朝有个惯例:不是进士不能入翰林,不是翰林不能入内阁。因此,“庶吉士”有“储相”之称,也就是宰相候选人的意思。可以说,一旦成为庶吉士,那以后很就有可能平步青云。成为庶吉士的郑鄤,那年才28岁,真是春风得意!

  第二,为人正直。郑鄤被选为庶吉士的时候,正是阉党专政的年代,魏忠贤权倾朝野,架空天启皇帝,排除异己,残害忠良,朝政十分黑暗。于是,郑鄤在入翰林院当庶吉士不到二个月,就继文震孟之后,也给天启皇帝上疏,弹劾魏忠贤。结果郑鄤和文震孟一起被魏忠贤罢免回乡,削籍为民了。被贬回乡之后,郑鄤并没有因此屈服,他在家乡集会公开反对阉党。这一举动,使郑鄤名声大振,同时也遭到阉党的迫害,他只好远走他乡避难。为了逃避阉党分子的迫害,他改名王小仙,为了生存,他干过油漆工,当过打铁匠的帮工,当过卖烧饼的伙计,总之受了很多磨难。

  第三,志向远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来就是儒生们的志愿,这位考取进士成为庶吉士的郑鄤更不会例外,即使深受迫害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一天,郑鄤遇到一个道士,劝他说:“政治如此黑暗,还是放弃一切世俗尘念,跟着我一起出家吧!”可是,郑鄤不答应,他一心等待报效国家的机会,他相信机会一定会来的。

  郑鄤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崇祯皇帝登基以后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集团,郑鄤恢复了身份,从此结束了六年多的东躲西藏的生活。他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了!可是,当他正准备进京赴任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只好在家守孝。守孝三年期满,母亲催促他赶快去北京上任,郑鄤却坚持要等第二年为母亲过了六十大寿再北上。母亲怕影响儿子的前程,就建议说:“那就今年提前为我祝寿吧!”郑鄤觉得母亲的建议挺好,便答应了,于是请来众位亲朋好友为母亲祝寿。提前祝贺完了六十大寿,郑鄤正准备进京,母亲却突然病倒了,不久也去世了。母亲的突然离去,让郑鄤非常伤心,再次在家守孝,这一守又是三年。就这样,两次守孝一共花了六年时间。

  守孝期满之后的郑鄤眼看崇祯王朝的政治越来越昏暗,一时对官场和仕途失去了兴趣,再加上父母双双离去之后,对生活也心灰意冷了。这位江南才子也许更习惯于田园生活,因此,迟迟不进京赴任,这一拖就是将近二年时间。如果没有外力的催促,郑鄤可能就这样终老田园了。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清朝极品败家子之载澄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