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爷”含金量高 不是爷称爷要遭罚丢俸禄

2016-03-15 来源:广州日报

  核心提示:不称爷仿佛就显不出自己不同凡人,显不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像现当今社会但凡有点路子不论宽窄的人都想方设法寻特殊牌照的车牌子挂上,到哪儿故意横行霸道,显得自己是爷。

  三百多年前在京城称爷不是开口就叫的,不是爷称爷的是要遭罚丢俸禄的,不该叫的地方叫了爷那是要吃官司的。

  李莲英权大不大?红不红?可谓炙手可热,一手遮天。颐和园陪老佛爷听戏,一品大员都得跪着陪,只有李莲英可以坐在慈禧边陪,那也不能称爷。光绪初年,李莲英随醇亲王去北洋水师巡查,回来后有人举报他在外自称王爷,有人当众称李莲英爷。就因为此罪名,李莲英竟然被罢了官,摘了顶子,扒了官袍,差点丢了小命。李莲英尚如此,遑论其他?

  王朝的底气不足了,称道就变了

  京城的爷规矩大了,顺治爷登基称帝时,封王的称王爷,封贝勒的赶着叫贝勒爷,喊驸马爷嗓门都不能洪亮了。那时候被封为王的汉人,像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他们真正的亲爷见了他们也得毕恭毕敬地称爷;而他们见了他们的亲爷也不准当众喊爷。当众王能喊爷的只能是万岁爷,顺治爷,康熙爷。

  后来清王朝进关年代久了,规矩就渐渐松弛了,就像他们的八旗军队,八旗子弟,不但王爷府中所有的王子王孙都称爷,连王爷府的官员、内勤出去,走到哪儿哪儿都是一片爷长爷短的,透出那么恭敬肃穆。

  清王朝内囊渐渐翻上来,像翻肚吐沫的金鱼,称谓也就缺矩少规了。贝勒府里管订餐的,福春楼馆子里掌柜的也敢当众当街脆亮亮地喊一声贝勒爷透着那么亲,那么近,那么给人家面儿。其实他在家排行老幺,他爸爸靠宣武门外卖大粪起的家,托人送银子才“爬”进贝勒府谋的事。

  青洪帮兴起以后,京城的爷更乱了。青皮、混混、地痞、无赖、乍膀的、耍横的、文身的、挎刀提锁的、拿人查货的、入帮进会的、老北京泛指下三流的人为狼瞎子、狐麻子、豺腐子,一夜之间都名正言顺地称爷了。不称爷仿佛就显不出自己不同凡人,显不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像现当今社会但凡有点路子不论宽窄的人都想方设法寻特殊牌照的车牌子挂上,到哪儿故意横行霸道,显得自己是爷。

  真正的北京王爷的后代讲话:时代不同了,王爷不爷了,谁都为爷了,孙子也是爷了。

  人家王爷府的后人发的牢骚对,过去的“爷”含金量有多高?不说王爷、贝勒爷、能冠之以爷的都是一跺脚四方八邻都心慌的主儿。像阎王爷、官老爷、县太爷、财神爷、土地爷,就是那师爷也了不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冠之于爷的不简单,没有修行的,前世无官无职的,祖坟上没冒青烟的架不住。

  后来王朝的底气不足了,称道就变了,橘枳不分了,连在官衙行走的都敢理直气壮的领受爷的称号了,那时节满大街都是爷。澡堂子、戏园子、饭庄酒楼、茶馆书摊,当铺洋行,满耳朵灌的都是爷。其实老北京人叫孙子叫得才好听,拖着长长的京腔十足的京韵,堪比京剧中的叫板,京调悠扬。

  王爷到底是王爷,落架的凤凰也是凤凰

   

  话剧《茶馆》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舍先生《茶馆》中的王掌柜的,三年叫过上万声爷。认识的叫张、王、李、赵爷,再近称排行,远的不认不熟的统称为爷。别管人家在旗不在旗,在谱不在谱。八竿子打不着的谁都记不清楚说不明白的一位自喻贝勒爷的后代,挺着胸腆着肚一迈三晃地满大街接受人们贝勒爷贝勒爷的高呼。他不过就胡同口的一闲人,分家分了点钱,据说他爷爷是给车马胡同里的贝勒爷府里掌大勺的,顺了几件贝勒府上的正宗宝贝,发了一笔横财,从此“金盆洗手”,买宅子娶妾,心安理得地当起贝勒爷来了。以讹传讹,谁还叫那个真儿?他们家从此不再是掂勺的,倒像真是在谱在祖的贝勒爷的后代了。也难怪,这年头,抢什么的都有,不是还有人抢着要当秦桧的后人?为是名人之列,相门之后。

  但北京是京城,正牌王爷、贝勒爷多,有王爷、贝勒爷血统的爷就多了去了。

  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城还保留下47座王爷府。

  多罗王爷府就在西城皇城根下,三进的四合院,威武漂亮。一人多高的石狮子龇牙咧嘴地把守着红漆大门,两侧各有两位垂手侍立的门卫。多罗是郡王爷,差亲王爷、铁帽子王爷一大截呢,但也是一进院富丽堂皇,二进院古香古色,三进院温馨舒适,两边跨院有山有水有亭有榭。

  多罗王爷早年立过什么功说法多了,风起于青萍之末,是靠一刀一枪战场上冲杀赢来的。别人不敢杀的人他敢杀,别人不敢打的仗他敢打。身上中过三支雕翎箭,差点成刺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封王封侯授爵不容易。

  多罗王府,曾经出过三朝王妃,出过两代宗人府总管,一任朝廷总监。后来到宣宗道光皇帝时遭了暗算,让人连连奏本,政治上掉入陷阱,皇上格外开恩,念起前辈的功德,虽被革职革爵停薪,但没被抄家清算,王爷府没被清退,没被扫地出门。过去王爷府前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而如今门可罗雀,避之不及。多罗王爷后人的日子那是一代不如一代,一辈子不如一辈子。但王爷到底是王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靠典当,王爷的派头还摆着,架子不能落了。王爷府里照样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管家胖丫头。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王朝倒棚,北京城里的王爷,贝勒爷的日子也如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坐吃山空。但老北京人有话,王爷府里扫出一簸箕土,筛筛也能筛出三颗五颗夜明珠。

  王爷讲究。落架的凤凰也是凤凰。下馆子要去八大楼、鸿兴楼、正阳楼、安福楼是专座,点着厨师叫菜;上茶楼非凤祥楼、春和楼不去,丢不起那脸!看戏得去吉祥戏院!去哪儿,王爷兜里都没一分钱,全凭“王爷”的面子,记账。吃完喝完,剔完牙漱完口,整衣衫收折扇,一步三摇地往外走,跑堂的、管事的都要弯着腰送,一口一个王爷慢走,王爷再来。

  账记到“份”上了。讨账的就登门了。王爷心中有数,讨账的成行结队了,才不慌不忙地往东四牌楼走。进日金典当行,掌柜的一看是多罗王爷到,喜得真如晚年得子。王爷四平八稳地往贵宾席上一坐,并不说话,伙计们先泡上刚上市的新龙井茶,头茶喝完,王爷看看桌上摆的点心眉头一皱,掌柜的赶忙让伙计到春和楼买“小八件”点心。

  最后王爷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佩件,说了句,这是乾隆爷挂在腰间三十年的九龙佩。看见旁边有一个大鱼缸,一伸手把那翡翠佩件扔进去,奇迹出现了,整个鱼缸竟然被那件九龙佩映得碧绿碧绿的,比刚才王爷喝的新泡的龙井新茶还清绿还翠绿。

  王爷留下句话:把那帮羊蹄子狗下水打发了,剩下的钱挂在账上。看都不多看一眼,背着手,哼着二黄走了。这就是王爷的派。

  日金典当行的掌柜的还讲过一件事。说有一天,一位亲王爷的后人带着位公公来行里,提着两对四只鸟笼子。吴掌柜是见过大的行家,心中都不禁一哆嗦。他认得,这是当年康熙爷晚年玩鸟的四对名笼中的一半。瞧瞧,老筋掰翅的贵妃竹做的笼,笼底是黄花梨木抠出来的,底圈兜是紫铜镏金的,上面有錾花,每只鸟笼的錾花都不同。笼的笼骨是象牙雕,笼内的杠是上等的和田玉外包着西海鲨鱼皮,缸托是纯金的,四只喂食缸都是整块的和田玉雕的,鸟笼的提挂是金裹银的,金光灿灿,提挂下部有大清康熙的款。每个鸟笼子下方都有一小块题诗,诗是康熙爷作的,镶嵌在长方形的紫檀木上。上眼的人都看傻了。那位公公挑着尖尖的细嗓说,宫里以前有四对,洋人打进来毁了两对,这满世界就剩这四只了。

  亲王爷的后人还有亲王爷的派,耻于谈钱,一句话不提银子,抬屁股走了,由公公细算。

  直到今天,国内外的收藏大家都在暗暗追踪这两对康熙爷的鸟笼子。

  德爷从戏台上栽了下去,北京再没爷了!

  更多的王爷、贝勒爷的后代却失魂落魄,倒霉落难,一个跟斗跌到地沟沟里。

  人们早就不再称善爷了,慈眉善眼的喊他一声善大爷,更多的人直接呼之为老头!嗨!他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宣武门外,等着从山西、内蒙古拉炭的骆驼队来,他看人家长途跋涉歇下来,就上前去,用人家的帆布桶从护城河里打来水给骆驼饮。善爷是一无所有了,府早没了,家也丢了,妻离子散了,被罚过苦力拉过兵,做过杂役帮着粪主卖过大粪,晚上就住在城门洞里。哎,谁能想到善爷的祖上也曾叱咤风云,率众出征,封过贝勒,住过王府,马前有人鸣锣开道,马后有人张伞扶蹬。八面抖擞,十面威风。现如今北京已霜降了,善爷还是一身破破烂烂的单衣单裤,中午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还要看骆驼帮的人赏不赏,赏多少?

  现在谁还喊德王爷一声爷呢?都冲他喊嗨!搁在早年,二话没有,拢两臂架出去咔嚓砍了。德王爷的祖上是亲王爷,是顺治爷封的。当年进京,朝阳门到东直门都是德王爷的部队驻扎,后才转到西三旗,德王爷骑着高头大马走过来,成千上万的臣民拜伏在地上,前额触地,哪里有一个敢抬头看看王爷的?而如今,嗨……德王爷的差事是在剧场拉大幕,扫剧场,看戏院子,后半夜就合衣睡在后台龙套箱上。终于夜深人静了,终于歌停弦住了,终于幕落人散了。德爷老累得快迈不开步了,他依然得把满地的瓜子皮、花生壳、烟蒂痰迹、碎纸烂果打扫得干干净净。前二年打扫一遍要弯腰咳嗽一遍,自己给自己的腰捶十遍,而如今把这剧场清扫一遍得弯着腰,瞪着眼干咳十遍,想给自己捶捶腰都舞不动拳腿了。德爷珍惜这份“差事”,好歹让他有个窝,有个吃饭喝粥的地方。不至于暴晾在街头当饿殍。嗨就嗨吧。人不如狗时,狗比人强。“金盆狗屎”的戏文他清楚,先被封为鄂国公,又被追封为开平王的常遇春,常王爷的后人不也沦落得猪狗不如?不也为了一口食活命,整天趴在衙门口上等着替人挨板子,好换那么一口饭,靠挨打活命,那就是王爷的命?忍了吧,认了吧,德爷认命,干咳得德爷差点没咳过去,没喘不上来。

  今天不知为何?德爷确实感到嗨不多久了,他登上戏台,望着满堂座,竟然想起当年他德王爷府中唱的堂会来。满京城的名角儿都请来了,那风光那排场,那做派那气象,天上人间也。再看今下,无语话凄凉。德爷长叹一声,用缺牙嘴唱京戏,兜不住气,但家伙什打得地道,右手一捋想象中的长须,先自嘲自卑自唤一声,嗨——然后一声老道的京腔道白:凄凉啊——,左手一撩想象中的衣袍,嘴里先打板后续弦,小鼓小锣小镲,锣鼓点响得有板有眼,一声西皮流水,马派老生的唱腔,词是德爷自编的:凄凉话不尽,沧桑岁万端。谁说江山永在,一朝无人打扮。退去光辉灿烂,老朽独自怆然……

  谁都没想到,德爷唱着突然从高高的戏台上一头栽下去了。

  正巧前门车站的钟声响了,该是凌晨三点。

  北京城最后一位见过光绪爷,见过慈禧老佛爷的王爷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了。

  北京再没爷了!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