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古人服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雪褂子

2016-02-17

  黛玉的雪褂子是一件宽袖对襟大衣"鹤氅",便是以大红色羽纱做面,内镶白狐狸皮为里,如此表里皆为皮毛的上衣即使在当时也属少见。

黛玉的雪褂子

  《捣练图》相传为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是一件像宝石一样精美的画卷,完整的展示了古代"捣练"的整个过程,因此在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难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无论在传统艺术中,还是在古典文学中,"捣练"都是长盛不衰的主题,从南北朝以来,相关的诗篇举不胜举。

  这一日常劳作之所以如此打动艺术家与文学家,是因为捣练的砧声总是在年年入秋时分响起,是夏日已过、一年正走向尾声的明显标志。传统上,无论丝绸,葛、麻等树皮纤维制成的织物,还是棉布,都分"生"、"熟"两种。"生衣"是指热季所穿之衣,不经过上浆与捣打,因此经纬稀疏,透气性好。到了寒凉季节,则改穿"熟衣",上身前要先刷一遍粉浆,然后用杵反复捣打,由此让织物组织变得结实严密,保暖性增强。于是,每逢秋来,千家万户的妇女为了准备一家人的御寒衣服,都需在夜晚捣打衣料或成衣。尤其是在制作新衣之前,一定要将待裁的崭新织物上浆并仔细杵捣,这就是"捣练"一词的含义。所以总想穿越的女孩子们要小心,万一穿越到唐代的小户人家当主妇和闺女,那么白天用于忙碌家务的一应琐碎劳作,直到晚上才有时间和精力为家人捣练捣衣,可不是一般的辛苦。另外,我们也该意识到,自古以来家庭妇女的劳动量都很大,而且技术含量其实也并不低。

  总之,往昔的岁月里,入秋时分,常常是整个城镇、整个村落在夜色中远远近近一片砧声,把女性的爱意、辛苦与勤劳传递向四方,当然容易引起客子乡思、骚客感怀。

  不过,捣练、捣衣这一程序只用于日常服装,包括内衣。如果是豪华衣料如锦、缂丝之类,不但不能上浆、捣打,往往甚至不能清洗。中国是丝绸的发明国,纺织技术之发达非任何其他国家可比,丝织物种类也异常丰富。但是,在炎热季节,彩锦、缂丝、花缎、彩绸等多彩花纹织物,还有漳绒等丝绒类产品,因为质地厚实,都无法穿着。一旦岁转秋冬,这些高级织物便迎来了在上层社会大放光彩的时节,既可以做成秋天的单衣、夹衣,也可以内絮丝绵、棉花,做成冬日的绵(绵)衣,还可以作为皮毛服装的外面。

  自古以来,冬季穿着皮毛服装,一直是富贵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类高档冬装一般都是以珍贵的动物皮毛作为里子,外罩一层豪华织物,并特意让毛皮在衣服的边缘露出一道,叫做"出风"。像凤姐冬日在家闲居,戴着紫貂昭君套,上穿缂丝为面、里镶灰鼠皮的对襟罩衫"披风",下着洋绉缎为面、银鼠皮为里的"皮裙",后来又把一件缂丝面、天马皮里的长褂赏给袭人,这些细节都显示出她非同一般的富贵骄人。

  另外,毛织物制作的御寒服装也历史悠久,有着罽、毡、呢等各种名目,因为厚而硬,所以一般是用于最外一层的罩衣。《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因为时值雪天,贾府女眷都穿上了防湿防寒的"雪褂子"即避雪专用罩衣,结果整节描写堪称传统冬季高级面料的一次大汇展,涉及多种丝织、毛织、皮毛衣料。文中涉及的雪褂子基本都是以毛织物为面,如染成艳红色的羊毛毡"猩猩毡",从欧洲进口的"哆啰呢"、"羽毛缎"、"羽纱"。所谓羽毛缎、羽纱其实用生羊毛线与丝线一起织成,比较硬,并且不沾水,因此清人喜欢以之裁制雨雪天的罩衣。黛玉的雪褂子是一件宽袖对襟大衣"鹤氅",便是以大红色羽纱做面,内镶白狐狸皮为里。比较特殊的是湘云,她身上里外三层都是高档毛皮衣服,最外一件大长褂为贾母所赏,尤为贵重。这件长褂外表的面子乃是由一块块貂鼠脑门碎皮拼缀而成,再用灰鼠皮作为里子,如此表里皆为皮毛的上衣即使在当时也属少见。

  与上层社会似乎没有限度的奢侈相比,下层人民也有着自己的御寒服装的故事。其中尤其必须一谈的是,在棉布普及之前,丝绸昂贵,麻布、葛布、毛织物也产量较低,无法满足全社会的需求,于是,自唐至元,曾经有一个在今人看来近乎奇迹的现象,那就是,当时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御寒衣料--纸。

  从唐代开始,造纸材料的精良、造纸技术的高超要远远超乎我们今人的想象,当时,藤或楮皮所造出的纸张是如此结实,可以用水浣洗两三次都不破烂,还能用针线加以缝纫。这些纸张还有绵厚的特点,不透气,所以能够有效地抵御风寒。因此,在唐宋元三代,纸作为物美价廉的衣料大行其道,纸制的单衣单裤,以及内里填装绵絮的"夹衣"、"夹裤",均为下层人民熟悉的御寒服装。当时僧人以及信佛的士大夫们信守"不衣蚕口衣"的观念,也喜欢采用纸作的衣服、被、帐,士大夫们尤其中意用纸制作的披风、外套等"旅行服",在寒冷天气赶路时披罩在身上。实际上,黟歙一带的造纸工匠善于制造如门扇那么大面积的巨幅纸张,很方便裁制衣、裤,就叫做"纸衣段"--即"纸衣料"之意。不过,到了明代,棉布这一从各方面都具有优势的面料兴起,纸衣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亦即终结。

  在今天,貂皮大衣仍然是高档华服的代名词,不过正日益受到环保精神、动物保护运动的压力。至于纸制的冬衣,则只留在文献记载之中。技术变化带来生活风貌的转变,从御寒衣料上,也可感受到这一点。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