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专家提醒:十类人不宜跑马拉松

2015-12-31

 

  今年,合肥马拉松赛上一30岁的男子在距离终点仅几十米时倒地,最终不治;南京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在体育测试跑1000米时,也猝然倒地……近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陆续出现过类似事件,长跑安全问题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专家表示,跑步要因人而异,适量最关键,当出现极点期时适当放缓,不要咬牙坚持。

  马拉松选手突然倒下

  2015年10月25日上午,2015合肥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上午10点30分左右,半程马拉松赛的业余选手们正陆续完成冲线,就在这时一名男选手在21公里处突然倒地,医生宣告经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在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体育测试跑1000米时,猝然倒地,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去世。

  这两则新闻引起了许多跑友的关注。跑步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但是如果运动不当或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不了解,就可能会发生意外。

  参加比赛前应自检

  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尹作民认为,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的赛前健康证明太简单,往往只是询问是否有心脏病,是否有高血压等,但自己是否有心脏病、血压多少算高,很多业余选手其实并不清楚。另外,就算这些选手有意识地到医院做体检,究竟针对马拉松该做哪些项目检查也很糊涂,因此尹作民建议,主办方不妨在官网或是报名表上附一个体检材料清单。

  尹作民告诉记者,在马拉松赛事起跑前不妨引进医院甚至保险行业惯常用到的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也是俗称的“7+2”问卷,比如“进行运动时,胸腔是否感到痛楚”等。起跑前主办方完全可以简单宣读一下这9个问题,让选手自检,再确认是否能继续参赛。

  咬牙挺不是好办法

  “长跑爱好者经常是咬牙坚持跑到终点,这其实是很不合适的。”德县路小学体育老师管仪铭在大学里学的就是体育专业。管仪铭告诉记者,大量对长跑猝死事件的研究发现,发生猝死的时间段,主要在半程段、冲刺时,以及到达终点之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运动猝死是指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也就是说,不是停止运动就安全了。“长跑中出现运动极限点,简称极点。通俗地说,就是比赛进行中,人体感到最‘难受’的阶段,心跳和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比赛的念头。”管仪铭说,这种状况往往在长跑进行到半程时出现,人们常说“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但这种处理方式并不科学。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也许可以挺过去,但不经常从事长跑运动或者说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往往容易在这个时候突发病症,导致晕厥、甚至猝死等意外。正确方式应该是,当面对极点时,跑步者应该适当放慢速度,减小身体的负担,等到身体适应后,再选择是否恢复速度。

  “会员们来减肥,我们都是建议跑步能坚持就坚持,不能坚持就走,别勉强。”千禧龙健身俱乐部教练王威告诉记者,运动猝死前有50%的人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极度疲乏等前期症状。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脸色发白同时出大汗、嘴唇发紫、胸闷、憋气、心脏有压迫感等现象时,应该引起重视,逐渐降低运动强度,直到停止运动。平时不锻炼,或者停止锻炼很长时间后突然增加运动负荷,心血管系统容易不堪重负发生运动意外。

  十类人不宜跑马拉松:

  1.未经系统训练者;

  2.如果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3.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4.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特别是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

  5.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6.严重心律不齐者;

  7.糖尿病患者;

  8.高血压患者;

  9.过于肥胖者;

  10.年龄过大者。

更多精彩:科学master 科普健康伴随你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