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独家:刚柔并济和内外兼修中国男篮制胜法宝

作者:李文 · 2015-10-14 来源:凯风体育

 

  中国男篮在2015长沙亚锦赛重返巅峰的成功让人至今依然沉浸在见证男篮辉煌的喜悦中,尽管与男篮在此前亚锦赛历史上囊获的巨大成功相比,新男篮染指冠军并不值得夸耀,不过当人提及这支新球队是以大胆启用新球员、使用新打法的形式取得最终的成功时,外界的广泛赞誉便显得实至名归了,这个冠军也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目前中国男篮的战术打法已无限趋近现代篮球潮流,如若他们在日后征战国际赛场时仍能保持长沙亚锦赛中的水准,那么中国男篮在亚洲男篮的霸主地位将牢不可憾。

  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后,中国男篮逐渐确立了以姚明、王治郅为核心的内线型球队,锋线挡拆或在内线要位,侧翼球员伺机而动,是一支崇尚进攻的球队。由于有可靠的内线与稳定的射手,中国男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始终秉持进攻至上理念,而当时后卫线及锋线球员的防守能力普遍能够抵御亚洲绝大多数对手侵袭,当时的韩国、黎巴嫩、伊朗等队虽给中国男篮的防守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但他们屡借内线与投篮优势一次次化险为夷,2001年-2009年期间的五届亚锦赛中得到三次冠军,中国男篮亚洲的统治力量可见一斑。这样的打法一直贯穿于王非、蒋兴权等五位国家队主教练的执教经历。后来当邓华德掌执国家队教鞭时,姚明的退役迫使中国男篮开始转变,邓华德采取以人为本、注重防守、强调团队精神、敢于启用新人等一系列有效的做法,为男篮带来了许多改变,“激情篮球”也正式融入球队体系。不过即使如此,男篮依然没有一个鲜明的进攻打法,依赖老将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而2011年邓家军在武汉亚锦赛之所以能斩获冠军,多少是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毕竟其依托丰富的锋线力量(丁锦辉、张兆旭、易建联、苏伟、王治郅)来维持内线的攻防优势的做法仅仅是缓解了眼前的困难,而实际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2013年,马尼拉亚锦赛上的惨败让中国男篮跌入了很多年都未曾堕入的谷底,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教练都没有勇气甚至也不愿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而宫鲁鸣却迎难而上,主动肩负起了重振男篮的重任。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以及赴欧拉练的惨淡经历,让宫鲁鸣在执教的一年间里饱受置疑,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男篮依然处于后姚明时期的迷失中,要彻底走出困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举多方合力才能完成,而仅靠宫鲁鸣是难以力挽狂澜的。

  这个观点虽然没错,只是许多人忘了,在中国男篮陷入彷徨的这段时间里,男篮的核心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易建联),新兴力量在不断崛起(周、郭、赵),侧翼火力持续稳定(翟、李),球队整体的攻防水准日趋完善,男篮缺少的还只是一个明确的攻防打法,而宫鲁鸣恰好是为男篮指引方向的指引者。宫鲁鸣的执教风格是攻防兼修,以防为主,他对场上局势的审视、对球员的调配与激发,都是现象级的。在他的指导下,中国男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都展露无余,比如利用年轻球员的体能优势来最大程度压制对手的进攻,根据不同位置球员的攻防特点来不断创立并巩固球队整体的攻防优势。

  中国男篮在某些时刻所采取的小球战术,颇有男篮90年代“小快灵”的风骨,而内外兼修的进攻风格又着实比男篮内线统治的盛年更具多样性,至此要对男篮众将士们的创造力与凝聚力由衷赞许,毕竟遵循教练的战术安排一回事,球员们的战术执行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况且赛场形势总是多变,许多突发状况需要球员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而在这一点上,男篮球员们的诠释是完美的。客观地说,如今中国男篮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多元化特征,与现代篮球潮流高度契合,这是进步的体现,也是发展的必然。

  球队的成功历来与教练组的部署指挥关系颇深,它又与球员的稳定出色表现关联密切,这几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男篮不仅摆脱了内线霸主时期的阴影,更走在了当代篮球潮流的前列。前行的路依然漫步,如何更好走下去,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讨,不过至少目前来看,只要坚持和提升自身特点及优势,近几年内中国男篮在亚洲的统治地位是很难动摇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