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乌纱帽:是不是只有古代官员才能戴

2015-09-02 来源:凯风黑龙江

 

乌纱帽

  提起乌纱帽,现代人总会想到“官”,认为它原本是中国古代官员戴的官帽。其实这个理解并不确切。白居易诗:“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表明乌纱帽在唐代是可以用来赠友的礼物。另外,《水浒传》76回写圣手书生萧让“乌纱帽,白罗襕”,也表明乌纱帽与“官”无关。那么,在现代人眼里,为什么乌纱帽会浸透着衙门气息?这要从乌纱帽的历史谈起。

  目前,有关乌纱帽的历史最早可溯至南朝刘宋时(420年至479年),距今1500多年前。据《宋书》载,乌纱帽由宋文帝十二子休仁所制,休仁官司徒,无权制服舆,所以乌纱帽产生之初被称为“服妖”,为奇装异服之意。据《通典·礼十七》记载,在隋唐时期,乌纱帽取得“常服”的地位,上至天子,下至庶人,“贵贱通服”。宋朝沿用了唐朝的制度,乌纱帽并非权贵所专有。

  乌纱帽与“官”结缘始于明代。《明史·舆服三》载,“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至此乌纱帽成为权贵的象征。根据官员的品级,对乌纱帽的制作和佩戴有一定之规,“一品玉,二品花犀”诸如此类。明中叶后,冗官泛滥,乌纱帽也越来越高。据《客座赘语》载,正德时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谓“三高先生”。最终,明代庞大的官僚机器终于运转不动,乌纱帽作为制度化的官帽颓然落地。清代的红顶子和大辫子取代了乌纱帽,乌纱帽从此难觅踪影。

  可见,历史上的乌纱帽仅反映明代的官僚制度。但是,由于在文学作品、戏剧和影视作品中将其作为一种“官”的符号广泛使用,乌纱帽渐渐成为现代人对“官”的另一种称谓。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