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苦夏”要“保阳” 真正到位的夏日养生

2015-07-29

  夏季是一年中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在北极圈会出现极昼,太阳终日不落。长时间的日照带来了充沛的热量,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盛夏。虽然热量的积累也还有一个过程,真正入伏还要等到小暑过后的7月13日,但炎热的天气已经成为夏季的常态。

  此外,强劲的东南风又带来了湿气,潮湿的空气更强化了炎热的感觉。在这种天气下,人会出现食欲下降、身体倦怠、精神不振等现象,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我们称之为“苦夏”。不过注意,所谓“苦夏”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应,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针对以上特点,夏季的中药养生重点自然以清热、袪湿为主题了。特别是南方人,以中药为材料的凉茶、清补凉等保健饮料开始盛行。凉茶或清补凉的中药材料可有多种选择。如清热药可选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等;袪湿药可选用:薏苡仁、芡实、茯苓、藿香、丁香、艾叶、薄荷等。

  不过,要注意纠正对夏季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行为。这个认识误区在于,片面地强调针对炎热天气的降温、纳凉措施,而忽略了夏日里对阳气的保护。这种误区导致的行为就是天热了,就穷开空调、风扇,猛喝冰镇饮料,光着膀子纳凉,满身大汗就去冲凉水澡等等。这些做法当时是得到了一时爽快,但却埋下了许多疾病隐患。无节制地开空调、吹风扇,留下了关节病的隐患;无度地喝冷饮、吃凉性的瓜果,图了一时的爽快,却引来了肠胃疾病;光着膀子纳凉或满身大汗直接泡冷水,就容易患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其实,按中医理论,“暑湿”实际是一种“阴邪”。因此在炎热的外表下却潜伏着“阴邪”的滋生,即所谓“夏至阴生”。阴邪一旦伤及“脾阳”,就会影响运作,出现夏季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表现。我们必须明白,夏季正是阴阳两气相互竞争的时候。因而在清热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阳气。这方面广东人最讲究,广东许多地方就有在夏至这天吃最为“热性”的狗肉的习俗,广东还有句谚语:“夏至狗,冇定走”。起初看可能有点奇怪,其实里面有着极深辨证法。

  夏季护阳气不仅仅是吃药,更多的还是注意生活行为。

  首先应该改掉只图眼前的爽快,无节制地开空调、吹风扇、喝冷饮、吃凉性的瓜果的习惯,注意把握好度;夏天出了汗,不宜光着膀子吹风,更不要直接泡冷水,应该先擦干身上的汗,用温水洗澡。晚上睡觉天气再热,也不要忘了盖一点薄被,至少要保护一下腹部。

  面对炎热的天气,应讲究调息静心,“心静自然凉”。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也可继续服用些从立夏就开始的养心宁神的中药。

  锻练方面,不提倡激烈的运动,宜用散步、广播操、广场舞等形式,避免大汗淋漓,不但伤阳气,还损阴气。

  睡眠方面,为顺应自然规律,应提倡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晚上的睡眠不足,以保护身体的阳气。

  炎炎夏日,当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是应该喝些淡盐水,不宜大量喝冷水、冰水。

  当然,也可以服用些诸如党参、黄芪之类的补气药,或沙参、玉竹之类的养阴药。饮食上多吃些酸味和苦味的蔬果,如乌梅、葡萄、山楂、苦瓜、芹菜等。

  最后,推荐夏季养生的法宝——绿豆。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某些中毒者。

  绿豆酸梅汤

  【材料】绿豆100克,酸梅30克,白糖适量。

  【做法】绿豆洗净,加水适量煮开,再加入酸梅。煮至豆化梅烂,加入白糖调味即可。代茶适量服用。

  【功效】清热、消暑、利水、开胃。夏季常吃,老少咸宜,特别有利于血脂较高的中老年人。

  【提示】绿豆性凉,体虚寒者不宜多食或久食,脾胃虚寒泄泻者慎食。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http://www.kaiwind.com/bqsm/201507/08/t20150708_2616653.shtml 

更多精彩:科学master 科普健康伴随你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