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玉出昆冈:追寻《平复帖》 二陆草堂访古

作者:尚桐 · 2015-05-10 来源:凯风上海

   

  二陆草堂 

  细雨霏霏,绵绵不绝。修缮一新的二陆草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掩映在苍翠的丛林中。浸淫在氤氲中的草堂,空濛的雨境,宛如水墨构筑而成。水流山歭,万般清润,伫立在草堂前,凭吊二陆先贤,那纠纠缠缠的雨丝,顿时洗去了心中的怅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昆山既不巍峨,也不险峻,但因有了大书法家,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小昆山荣获了“玉出昆冈”的美誉。陆机﹑陆云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东吴名将陆逊之孙。二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书法、诗、赋、文章,被人们尊称为二陆文化。而首当其冲的是书法家陆机亲自草书《平复帖》,距今1700多年,为我国存世最早最古老的名人书帖。这幅书帖,笔法圆浑,如太羹玄酒,古朴苍劲,一派篆籀意迹;虽是秃笔写就,却万毫齐发,如锥画沙。故享有祖帖之尊,墨皇之宝的美称,它是我国书法史上汉隶向草体演变的明证,现珍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而晚它整整五十年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没有《平复帖》幸运了。据传原作随唐太宗墓葬,而“仅供死魂御览”了,而今世所见的印刷本,大多由唐朝摹本而来。

 

  陆机                                    陆云 

  陆机、陆云兄弟,文名显赫,著称于世。所作诗、赋、文章源远流长。孔子立说“诗言志”,陆机立说“诗缘情”。而陆机所著《文赋》是我国文学评论史上第一篇全面、深入、系统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论文章。刘勰著《文心雕龙》,“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品论诗歌文章优劣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陆机《文赋》审美观的影响。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至今都是指导诗歌发乎于情的至理名言。

   

  平复帖 

  流连于二陆草堂,穿越历史的风云,二陆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链接中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如果说《文赋》、《平复帖》等一系列诗、赋、文章,是云间二陆作出的划时代的杰出贡献,那么,沉淀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的二陆文化,则是传秋千代,惠及中华,丰富世界文化宝库的颗颗明珠。二陆文化是永葆青春的鲜活文化,是古为今用,魅力无穷的名人文化。

  拜谒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发思古之幽情,所感知的,唯有“清幽”和“风雅”。面对二陆草堂,那簇拥草堂的雅舍之竹,疏宕简远,自矜自盈,千株万杆,在雨中摇曳生姿,蓬然生烟。疾风过处,则好似一袭青衫的陆机、陆云,或养鹤驯鹤,闲庭信步,或独坐草堂,青灯如豆,奋发苦读,埋头疾书。愿这孕育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文脉,洒染千秋的古风,代代相传,永不停留。

  世道大变,人心不古。访古思古,不是茶余饭后的的附庸风雅,也不是扯大旗假充圣人。面对着人挤人地“向钱奔”的时代病像子弹一样飞,不能不承认,“繁花似锦”下面潜伏着苍凉的底蕴,与先贤二陆交流是智者仁者的朋友,记忆是愈久弥珍的财富,那曾经在靠近我们心灵而舒缓地伸展的二陆文化,能不能在如今喧嚣的尘世中传承和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和回味。

  执着伞,在雨中蹀躞而行,二陆草堂虽不大,却十分留人。下山的路上,心中涌起阵阵莫名,在眼下这浮躁的时代,“风雅”为何物?几人得“悠然”?多少古趣不复?精神无存?就像城市并非寄存者的故乡,历史只能从文化中去寻找灵魂,而思古正是一种可贵的情怀。唤明月于故乡,慕先贤于今世,我们应向一切古典的精致与优美,灿烂与高贵致敬。

  更多精彩:皇帝的礼物——黄马褂与勋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