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上海金陵路:骑楼下的城市记忆(图)

作者:阿蔡 · 2015-05-31 来源:凯风上海

  金陵东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至西藏中路、西藏南路,与金陵中路相接,全长1402米。1849年在上海成立法租界,1860年该路为法租界修筑的第一条道路,因当年法国领事馆在此路,故名公馆马路,又称“法大马路”。1908年在此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1914年以前是法租界最重要干道。1943年改金陵路,1945年12月改金陵东路。沿路两侧大多为仿法式样骑楼建筑,是全国仅存的保存最完好、最长的骑楼街道。而上海人知道金陵东路,也正是因为这独一无二的建筑。

   

  沿路两侧大多为仿法式样骑楼建筑的金陵东路,是国内保存最完好、最长的骑楼街道 

  所谓的“骑楼”,就是在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打通为行人走廊,上方的二楼楼层状如“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骑楼的由来,有说中国古已有之,系传统“不见天街”的变形;有说乃洋人东来,不适应热带气候,为求凉爽,在洋楼前加盖了一层“廊房”(Veranda),随着洋势力扩张,便在南亚、东南亚、华南等地遍地开花,处处骑楼了。比如广州、厦门,无论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僻静的小街,都能见到骑楼。上海开埠后,大批粤籍商人移民到上海,并多数成为上海社会的中产或上层阶级,在上海兴办产业。一批粤籍居民聚居于公馆马路,按照家乡的建筑习惯,修建起骑楼式建筑,并形成一定规模。对行人来说,它既能挡雨又能遮阳;对店家来说,其开面宽敞大气,非常适合开设商铺。这条马路两侧的商店,几乎都有宽宽的走廊,那走廊高而方正敦实,显然和主建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骑楼既能为行人挡雨遮阳,又使店家开面宽敞大气 

  只是征收,不会拆除 

  前些日子,一则网络消息传言说金陵东路紫金路里弄正在动迁,历史悠久的“骑楼”已被刷上“拆”字,恐怕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引发众多热议。对此,黄浦区政府新闻通气会明确表示:金陵路骑楼,不是文物,但是申城历史的一部分,非但不会拆除,而且已申报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道路推荐名录。5月20日,市规土局公开确认了金陵东路的风貌保护区地位。“上海规土发布”官方微博明确表示:“金陵路‘骑楼’不仅不会拆,还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且由于“‘骑楼’是金陵路标志性的历史风貌,目前保留情况较好”,金陵路已经“纳入上海新增风貌保护道路的拟定名单”。至于该地块的后续建设方案,将在充分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

  “这里要配合轨道交通14号线建设,正在进行房屋征收,但从来没有人要拆除骑楼。”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洪继梁说。去年9月,因为要配合轨交重大工程,金陵东路、汉口路、紫金路一带的街坊启动房屋征收。而网友所说的这段“骑楼”,正好位于金陵路南侧的紫金路至江西南路之间,这一地块目前属于轨道交通14号线豫园站建设征收地块的红线范围内,编号为198街坊,这可能是造成网友误会的主要原因。截止目前,征收进展顺利,已有93%的居民和商户完成签约,街坊内涉及的1600多户居民和90多家企业单位,如今已搬迁了1400多户,整个征收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

   

  开设于1924年的群力草药店,享有“沪上草药第一家”的美誉 

  金陵东路的前世今生 

  生活在金陵东路423弄的李企峰、李企钧两兄弟也即将搬离这里。金陵东路423弄于1932年拆除旧房,在此地建造了三层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25幢,另建沿街带骑楼店面房屋10幢,取名笃行里。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闸北、虹口后,一些商号为避战火纷纷迁到这一带营业,该里10幢店面房子开设商铺,弄内石库门房子租给掮客作“歇壁字号”(俗称拎包掮客)成为织袜、织染、电织行业接洽业务的场所。居民大多是经商的老板,一幢楼一户,住房和办公室都在内,兼营批发。一直到1958年才有所改变。

  李企峰老先生今年91岁,已经在此处居住了七十多年,弟弟李企钧也在这里呆了将近60余年。这一幢楼三层住了一家四口人,层与层之间以陡峭而狭窄的楼梯相连接,每一步都需要很小心,然而对他们而言,已是走了将近一辈子。他说自己,是真正“出生在这里,亲眼见证了金陵东路变迁的人”。对于中心城区长大的孩子,若说对金陵东路一带的骑楼没有一点感觉,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的童年,夏天逛金陵东路是最开心的事情,骑楼遮蔽着外面烈日,里面却是荫凉无比,此时吃着棒冰是最惬意的。而雷阵雨来的时候,就在楼下领众多年纪相仿的邻居、同学开‘小小班’。这条弄堂里的人,很少有我不认识的。”

  40、50年代的金陵东路还很安静,周边最常听见的,便是有轨电车经过时熟悉而富有规律的声音。然而不久之后,上海中药三厂把加工厂搬到了这里,从此无论白天黑夜都充斥着机床的声响,居民不堪其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诉,加工厂最终搬离了这里,但金陵东路并没有因此恢复最初的宁静。

   

  上海食客公认的“面大王”德兴馆创建于1878也是本帮菜起源地之一 

  到了80、90年代,金陵东路开始变得繁华而热闹。那时无论是前往宁波还是舟山,都要在这里买票,再到十六铺乘船。每当暑假,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沿着金陵东路,往西走,高高骑楼下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骑楼的廊柱上面写着各家店铺商品的名字,这些商品名,大多都是由美工人员,骑在人字梯上直接描写的,有着各种字体。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排队去元兴水果店堂吃西瓜,那是金陵东路最为热闹的时候。”李企钧老先生对彼时的马路充满了怀念之情。由着渡轮带来的人气,南京路上的老字号都在这里开设了分店,比如老介福呢绒绸缎分店、培罗蒙西服分店、朋街女子服装分店、吴良材眼镜分店、冠龙照相器材分店、三阳南货分店、北万有全分店、大丰土特产食品分店等。那时冰箱、彩电的紧俏时期,规模宏大、在市民中有重大影响的上海市日用工业品贸易中心就设在金陵东路外滩。加上原有的名店,连长记体育用品商店、鹤鸣鞋帽商店、老紫阳观南货店、上海理发用具商店、中南雨具商店等,使金陵东路成为了商业街,被称为第二条南京路。20世纪90年代之前,金陵东路是上海市当之无愧的商业中心之一。

   

  创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是中国乃至全球羊毛使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风貌老街该何去何从 

  然而随着南浦大桥的兴建落成,金陵东路的商业中心地位逐渐没落。后来这条街成了装潢建材一条街,也兴旺了一阵子,但随着其他建材市场的崛起,这里只得再度“变身”,成为了现在的“乐器街”。事实上,距离金陵东路上开出第一家乐器行“万里琴行”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截至去年9月,落户金陵东路的乐器行近50家,分别隶属于30多家文化企业,大到买架钢琴,小到换根琴弦,这里俨然已是沪上爱乐人的首选。然而无论如何,后来的种种与鼎盛时期的热闹程度相比始终相去甚远。现在的金陵东路,似乎只余下了风貌犹在的骑楼,仍然记录着这条路往日的辉煌印记。

   

  金陵东路目前为“乐器一条街”,知音琴行是50多家乐器行中最大的一家 

  李企峰、李企钧两兄弟家中有兄弟姐妹十一个,五个在外,六个在上海,平时多有走动,如今要搬离这个几乎陪伴了他们一生的地方,每个人都多有感慨。“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这幢楼只有四层,墙面都是玻璃,店家都是参行,回来与他们打招呼的时候都会问我们要不要拿两支去,那个时候真的是比现在干净许多……”李企钧带我们走过金陵东路423弄狭长的走廊,每一隙每一寸都充满了回忆。直到如今,这个历史风貌街区仍然保持着固有的南国特色,是上海拿得出手的最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街区之一。每一个土生土在在这里的人都在好奇:征收完成之后,金陵路又会向何处去,是否会定格在“乐器一条街”?

  对此,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张莉表示:“金陵路的明天,何去何从,还须规划论证。这当中,要看市场的选择,要听取各方意见,在保留风貌特色肌理的同时,结合城市更新,确定具体保护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整个街道的品质。”繁华而喧嚣的金陵东路,作为一代人的记忆,已经在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如今走过此地的年轻人,或许再也无法想象当年的盛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店铺如何改换,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当他们经过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会告诉他们——曾经的这里,是有多么不同。

  更多精彩:皇帝的礼物——黄马褂与勋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