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大学排行榜:一剑一江湖

2014-07-16 来源:搜狐网

 01 亚洲大学排行榜是什么?

亚洲排行榜由来

 

亚洲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亚洲某个教育组织或机构推出的。它最初是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与英国著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合作,于2004年推出年度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又称 THE-QS世界大学排名)。这其中,就有亚洲大学入围世界大学排行榜。

之后,QS又与韩国《朝鲜日报》合作,针对亚洲高校推出地区性大学排名。该榜单于2009年与首次发布,随后每年更新。此排名的部分准则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但也修改了一些指标及比重,故两者在同期所给出的亚洲高校排名并不一致。例如,香港大学于2010/11、2011/12及2012/13三个年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22至23位不等,但是2011及2012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则将香港科技大学列为榜首。

后来,分道扬镳的QS和泰晤士各自发布各自的世界大学及亚洲大学排行榜。

QS及泰晤士2014年亚洲大学排行榜

QS亚洲大学排行榜

2014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发布于5月中旬,在所发布的百强高校中,中国大陆有22所大学上榜,高于日本的21所,排名亚洲第一。中国大陆排名前10的学校依次是:北京大学(8)、清华大学(14)、复旦大学(22)、中国科技大学(25)、南京大学(26)、上海交通大学(28)、浙江大学(31)、北京师范大学(42)、南开大学(50)、中山大学(54)。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4亚洲大学排行榜

伦敦当地时间6月18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4年亚洲大学排行榜。在亚洲前100所知名大学中,日本有20所,韩国14所,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共有37所。

 02 公认权威的大学排行榜有哪些?

如果你有印象或者关注教育界的话,你可能不会忘记2011年8月份,那简直是大学排名月。《福布斯》、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等机构和媒体纷纷发布2010年最新的世界(包括亚洲)大学排名。

有人不禁要问,这么多大学排行榜,到底哪些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公认的权威排行呢?目前,最被认可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有四个: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行榜和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大学排行榜(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USNEWS

USNEWS的英文是U.S.News & World Report,中文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它是美国综合性报道和评论的英文周刊。

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美国最好大学”排名,始于1983年,1987年以后每年发布。大学排名包括“美国最好的大学”排名和“最好的研究生院”排名。U.S. News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分为7类:大学管理者评价、学生保持率、教师资源、学生选拔度、财政资源、年度捐赠以及毕业率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USNEWS只对美国境内的大学和项目进行了评分和排名,因此申请美国以外的学校就用不上了。它也不会发布亚洲或中国的大学排行情况。

THE

自2004年起至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简称THE)委托QS公司收集数据,在每年秋季共同发布世界大学排名。2010年起,《泰晤士高等教育》开始与汤森路透集团合作,推出新的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现行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主要包括教学(Teaching,占30%)、研究(Research,占30%)、论文引用(Citation,占32.5%)、企业经费(Industry Income,占2.5%)和国际化程度(International mix,占5%)5个大项和13个具体指标。

此排名中,中国大学排名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不错。但是在论文引用及国际化程度这两个大项上得分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因为中国的大学在学术研究上还做得不够深入,而国际化程度方面,得分不太理想也与中国众多大学与外交流还明显不强有直接关系。

QS

QS的英文全称Quacquarelli Symonds,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专注于提供高校教育和毕业生招聘信息的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例如主题会议,出版物,研究报告和互动式的网络平台,QS为全球的本科生、研究生、MBA 和在职学生提供与用人公司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2009年与《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后,QS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朝鲜日报》和英国《太阳报》合作,发布年度世界大学排名。2010年起,QS开始沿用原来THE-QS世界大学排名的方法单独推出全球大学排名。

QS使用的6项评比指标分别是学者调查(权重40%)、企业雇主调查(10%)、外籍教授比例(5%)、留学生比例(5%)、师生比(20%)和师均论文引用(20%)

中国的大学在QS排行榜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整体看来还是偏弱。在学者调查、师生论文引用等多个方面都出于落后地位。当然,这也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的大学之所以还难以在世界或者亚洲大学排行里面独占鳌头或者风光无限,是因为确确实实我们的大学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于2003年首次在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ARWU采用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权重20%)、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上海交大的ARWU,主要在科研文章和学术表现方面入手,这恰恰几乎是中国所有大学的弱点之所在。尤其一直以来,我的大学科研成果还没有一个真正引航者。

厦大美景(点击观看凯风印象精美图集)

上述这四个大学排行榜,采取的评价指标是各具特色的。但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在其中的排名均不是很理想。因为一所好的大学,必定是各项排名指标都是数一数二的、比较均衡。在这方面,中国的大学似乎有点“偏科”,这方面好,那方面就比较差,总之是指标好的与不好的对比起来,差距太大。要么在师资上还不理想,要么就在科研成果、毕业率、论文引用、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排名偏后。这是我们中国大学的软肋,这也是我们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再谋发展的关键点之所在。 【详细】

 03 大学排行榜有啥用?

大学排行榜自诞生伊始,就有颇多争论。毕竟,关于大学的评判标准,是不统一也不可能统一得了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排行榜也不例外。它既有正能量正价值,也有副作用副价值。

正价值

促进大学在竞争中成长发展

 

随着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排名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学排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大学的成长是起促进作用的。这是大学排行榜最大的正价值。

学校需要生源,也需要名声。所以,能在大学排行榜上露脸,或者高居榜前,肯定对高校争取办学资源,吸引优秀学生是有利的。而从另一方面看,许多家长和学生则把大学排名作为择校的主要依据之一;雇主即招聘单位也往往把大学排名作为员工招聘的参考之一,名牌大学出来的往往占得了先机;政府也将大学排名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科教资源配置的考虑因素之一。 【详细】

副作用

“唯指标”发展歧途

 

大学排名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学排名的风险上。所谓大学排名风险是指大学排名形成过程中及发布之后对高校可能造成的损失。

我们知道,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组织,它包含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在三大功能上都有很优异的表现,而大学排名仅仅通过浓缩的几个指标来衡量高校的质量,不仅不能全面地体现高校在三大功能上的发展质量,还将高校引向“唯指标”的发展歧途。高校将自身声誉的提升归结为大学排名若干指标分值的提升,这种发展捷径引导一些高校致力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指标分值的领域,最终导致高校的同质化发展。 【详细】

随着大学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排名开始沦为某些高校声誉的制造者,引发了高校之间的声誉竞争。尤其是一些急于求成的高校,他们往往采用不公平的手段谋求在排行榜上有上佳表现,可以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为了追求名誉,把教育原本应该纯粹而变得掺杂了杂质,这也是排行榜带来的值得我们反思和注意的副作用之一。

 04 大学榜里的中国大学

 

南师随园(点击观看凯风印象精美图集)

名校少、差距大

我们可以看到,相对日韩来说,中国的大学入榜数量排在了亚洲的第二位。但我们应该仔细想想,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省份多,大学也多,而日韩本来国家就小,大学也不可能有中国多。一如我们的总人口和人均GDP关系一样,平均下来,中国大学在亚洲排行榜里,只能说是在稳步地前进。但决不可沾沾自喜。因为,平均下来,我们的名校就显得力量单薄、数量较少了。再者,和日韩一些大学相比,中国大学可以说还是存在明显的“短板”的,比如学术影响力仍不足以抗衡日韩抗衡,更比不上西方的竞争对手,要知道,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学未进论文引用率全球百强。如此说来,在亚洲也并不是出类拔萃的。

当然,单从资金投入和生源上来看,中国的高校不差,但大学四年能把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得让几代人都不敢想象,这就是我们大学教育要深刻反思的问题了。

原因探究:是大学教育的真实反映?

中国的高校之所以还不足以为入了排行榜而沾沾自喜。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高校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架构好。大学排行榜里的中国大学名校略少、与优秀大学的差距大,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大学教育的一种真实反映。

说得不好听点,中国很多大学是炒出来的。实质的内涵并不丰富,存在不少“花架子”嫌疑。

我们的一些大学教育也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上。经常性的评估,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一种体现。曾经一度被网络热炒的《中国教育的十大谎言》则集中体现了各级各类政府机关和学校在办教育过程中的口号化追求。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两则:其一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如果仅仅从口号本身看,确实完美无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假汉语特殊的造句功能来玩的文字游戏而已。

这些,都是我们大学教育长期积弱的体现。中国的大学教育,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详细】

 05 结语

对于大学排行榜,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万能“指南针”。了解它的排名指标是什么,存在什么利和弊,才会更加清楚地认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大学的自我成长。

责任编辑:洞庭 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