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本草养生 姜:辣嘴暖心 气爽养胃

2014-05-15 来源:商报网

 1 神农尝过姜吗

人类的味觉有时确实超乎自己的想象,比如辣味明明就是一种让舌头不甚舒适的味觉,但是我们却乐此不疲。特别是第一个去尝试姜这种植物的人,堪称迷一样的人物。

传说神农在尝百草的时候,有一条义犬终日相伴,随神农一起风餐露宿,吃不饱住不暖。但是奇怪的是,这狗一点都没有病态。一日,神农特别注意观察了这条狗的行为,发现它会啃食一种特别的植物根茎,神农取来一点尝尝,一股温暖的辣味从喉咙深入五脏,顿感神清气爽。于是,以自己的姓“姜”为这种植物取了名。

于是,姜有了一段同其他神奇植物一样的神奇故事。但是,事实上,它们跟神农的姜姓没有半点瓜葛。在古籍中,姜的名字都是被写成“薑”的,恰如它们在土壤中茁壮成长的样子。只是在简化字方案中,姜才取代了复杂的“薑”字,成为这种神奇植物的名字。

说起来,姜是姜科姜属的植物,它们的原产地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想来,神农恐怕很难去这些地方品尝百草,再次说明了姓氏和植物同名只是人为操作的技术问题罢了。

“薑”倒是与姜的形态更像,草字头代表地面上的芦苇一样的茎叶,而下面的“两田三横”更像土壤中的根状茎(顾名思义,长得像根的茎),当初造字的时候,大概也就是模仿它们特殊的形态吧。

 

 2 荤菜将军和甜品参谋

虽然,姜的老家地处偏远,但是中国人对姜的爱填平了所有距离。我国关于姜的记载出现在《论语》当中。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使用姜的记载。孔子说,不撤姜食,大致的意思就是每顿饭都要有姜相伴。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那是孔子的零食,有人说是为了看书前提神,有人说是为了治疗老胃病,还有人说那不过是孔子喜好姜的味道罢了。从古至今,姜一直是中国菜肴的核心调料,甚至有“菜中之祖”的名号。

虽然中华餐桌上也有腌姜,泡姜这些小吃咸菜,但是与鸡鸭鱼肉同处一盘通常才是姜的最终归宿,姜就像一位将军,统帅中华荤食的味道。这些要归功于生姜中的香气成分,其中又以各种萜类物质为主。在炒菜下锅之前,先用油来煸炒姜片,让香味溢出,那些香气成分就主要是这些萜类物质了。

但是在西方的烹饪世界里,姜似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那里,它们混入甜品之中,成为姜饼,姜糖,姜汁啤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将军一下子就变成了参谋军官。这大概是因为在公元10世纪,姜去欧洲闯荡的时候,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了,于是只能在甜品屋里找了个清闲的活儿。

无论是在中式炒锅里,还是在西式烤箱中,都不妨碍姜来施展自己的魅力。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姜独特的辣味都是无可替代的。

 

 2 温和持久的辣味儿

有句老话是,“姜辣嘴,蒜辣心,辣子辣眼睛”,这正是我们吃这三种辣味调料的真实写照。辣椒的辣让人无处躲藏,不光是嘴辣,手辣,连眼睛也辣。辣椒素的威力可以扩展到我们的每一根毛孔,因为只要有温度感觉细胞,辣椒素就能跟上去,让人里里外外辣个痛快,连大便时都不会放过。于是,辣椒成了爱者深爱,厌者深厌的一种蔬菜。

大蒜就不一样了,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即使在嚼蒜瓣的时候也不会让人火辣难耐,但是一旦吞下过多的大蒜,那麻烦就来了。胃里火辣辣的感觉,就像吞下一颗没办法消化的红火碳,这是因为,大蒜素平常都是以蒜氨酸形式藏在蒜瓣之中,只要没人打扰,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但是一旦被吃入肚中,蒜氨酸迅速地变成大蒜素,一场火烧火燎的纠结在所难免。

而,姜的辣味总是那样持久,恒定,却又温和。即使不能吃辣椒的人,对些许的姜丝姜末也不会有反感。更妙的是,在历经煎炒烹炸之后,姜的辣味还是姜的辣味。它不会像辣椒那样把辣椒素贡献到油中,也不会像大蒜那样干脆变成了无味的“面团”。

姜中的化学物质是姜辣素,这是姜酚、姜酮、姜烯酚这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辣味,以及让姜具有那种独特的香味。姜辣素发现的时间并不长,1879年时才第一次被提取出来。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逐渐认清了这个负责的家族,目前分离确定的姜酚类物质有十多种。因为,姜辣素的沸点非常高,可以达到240℃,所以熟姜丝依然是辣的。

 比较而言,辣椒像是一位严师的教导,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五体辣个通透。大蒜更像是挚友的箴言,虽然入口平常,但是回味之下,却独具个性。而姜更像是家人的唠叨,虽然入口时可能会有辛辣之感,但吃下去之后总是会暖暖的。

 姜可以常吃,全然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吃多了烧心的烦恼。不过,秋后不吃姜,晚上不吃姜之类的说法开始盛行,老妈已经开始唠叨了,这姜究竟应该怎么吃?

 2 人参和砒霜的抉择

在野外工作,每逢阴雨天下山,每人都要灌下一大碗姜汤。那些不喝酒的师弟师妹们更是指着姜汤取暖。不知道是不是姜汤起了作用,反正在野外考察中,我们都很少感冒。不管怎么样,喝了姜汤之后,胃总是暖暖的。

关于姜的作用,《名医别录》中是这样记载,“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本草经集注》中也有“止呕吐”的记载。目前的实验也显示,姜辣素可以抑制胃肠道的过速运动,从而减轻胃肠道症状。至于,暖胃的说法跟这种效用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不过,喝了姜汤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暖流在身体内奔涌。虽然我能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效果是热水带来的。但是,毫无疑问姜辣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催进血液的循环。这样,喝下去热水的热量就会带往全身。从这个角度来讲,生姜还是能够让我们从风雨之后的冰冷中缓过劲来。喝完一碗热姜汤,出一头汗,还是挺舒服的。

不过,这个方法并非所有人都适用,比如已经感冒发烧的朋友就要慎用了。在发热的时候,人体更需要的是降温。如果喝下姜汤,还要捂个大棉被发汗,很可能适得其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喝姜汤还是悠着点。

另外,越来越多的报道声称,生姜可以抗癌,可以抗氧化,甚至可以降低胆固醇,我们姑且听之。只是这些报道的实验结果都是用纯化的物质在动物身上取得的,至于平常姜末能为我们带来多少健康,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坚持正常均衡的饮食,比每天啃两大块生姜要有用得多。

至于,传说中的不合时宜的吃姜(好吧,是我把它归为传说),就更没有明确的依据了。有“砖家”说,生姜吃多了会促进血液循环,引起失眠。可如今,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晚餐到睡眠还有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即使精神一点又有何妨?况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吃姜的时间错误导致病痛的报道。况且,就算我这样的嗜姜之人也受不了天天吃鲜姜炒肉片,姜只是调味料而已,吃点不碍事。那种赛砒霜的言论只是耸人听闻而已。

 2 那些冒名的姜

除了正宗的姜(小名生姜),我们的菜市场里还有其他“姜”在活跃,其中名头最大的当属生姜,姜黄和洋姜了。

沙姜的大名是山奈(Kaempferiagalanga),在广西和广东一带是当红调味品。沙姜其实是姜科山柰属的根状茎,同姜比起来,山姜的根茎就要干硬许多,适合来炖煮或者红烧。不过,新鲜的沙姜也可以用作凉拌菜中,比如凉拌沙姜猪手,就是用在煮好切块的猪蹄中加入新鲜沙姜拌制而成。

姜黄(Curcumalonga)则是物如其名,它的黄色已经成为咖喱的代表色。这是一种姜科姜黄属的植物,除了特别的黄色素,还可以提供特别的辛香味。可以说,正是姜黄让我们认识和定义了咖喱。另外,作为一种色素,姜黄非常安全,经过动物实验,姜黄被定级为无需限定量添加的食用色素。你完全可以把食物都染成这种黄色,当然前提是你还能吃得下去。

如果说沙姜和姜黄仍然与姜沾亲带故的话,那洋姜则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路人。洋姜的大名叫菊芋,它们是菊科菊芋属的植物。之所以叫姜,只是因为它们的根茎有些像姜,同时有点辣味而已。实际上,洋姜的花朵就像缩小版的向日葵,这跟姜是完全不同的。至于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菊芋可以用来腌制咸菜,倒和腌姜一样,是一道下饭送粥的小菜。另外,洋姜里面还有菊芋多糖,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所以偶尔吃吃也不错。

晚饭的时候,儿子从鸡汤中捞出一块姜,准备放到老妈碗里,高兴地说,“奶奶喜欢吃姜!”“爸爸也喜欢吃!”我接过儿子那片姜,放在嘴里嚼着,心里暖暖的。

3小贴士

生姜保存秘籍

生姜的最佳保存条件是,在10-13℃的避光环境。因为低于10℃,生姜就有可能因为冷害而腐烂变质,如果高于15℃,生姜又会发芽。不过,姜在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化学物质,实验显示,这种物质跟肝癌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虽然,烂姜确实不烂味儿,但是带来的风险,却比变味儿要大得多。所以如果碰上的已经腐烂的生姜还是扔掉吧。

吃不了的姜种起来

如果,你觉得生姜保存的条件过于苛刻。那不妨把你的生姜种起来。你会发现,老姜没有少,新姜又长了出来。这是因为,姜的根茎有着特殊的习性,在生长过程中,种姜是不会干瘪,死亡的,甚至还有7%左右的增重。收了新姜,老姜更重,何乐而不为。因为姜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所以需要土壤良好的地块来种植。另外,注意不要让姜暴晒,姜是喜光喜荫的植物,所以要在阳台上种姜,还要准备好遮荫网哦。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health.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