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遇见烦心事怎么办?看看苏轼怎么说

2020-02-26 来源:名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者八九。

  今年的疫情,一下子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很多人在短暂的休闲过后,已陷入烦躁状态。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二十二岁岁中进士。

  苏轼历任凤翔府签判、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年中,被指控讥讽王安石的新法而下狱,后贬谪黄州。元祐中,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改知颍州、扬州。回来以后,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再知定州。绍圣初,因讪谤贬惠州,徙儋州。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

 

  苏轼

  我们仅仅从苏轼一生的为官经历上,就能看出来,他经过的大是大非、功过波折就太多了!

  苏轼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父亲苏洵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因为苏轼的才情,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父子三人俱名动京师。

  多年轻啊,多好的场景啊,多么辉煌灿烂的未来啊!仿佛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在向苏轼招手。

  可惜,天妒英才,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旋即随父回乡奔丧。

  等回来,已是两年以后了。再过了两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还没好好当几年官,父亲又病逝了,又得回去守孝。这古代啊,可没有这些飞机啊、高铁啊,光一来回折腾,就得小半年。

  等父亲的事完了,回来,才发现,王安石变法了。

  北宋当时其实已是积弊难返、病入膏肓,不变法不行了;但偏偏苏轼不认可这次变法;你不认可也没关系,你闷在心里不说不就行了,可苏轼不信这个邪,偏要说;这下子该王安石不高兴了,先是抓进大牢,后来觉得人才难得,贬到外地任职去吧。

  这下子,就有了黄州四年的光辉岁月。为啥呢?苏轼当年四十五岁,正是干事的黄金年龄,也歇了好多年,憋了一股劲;可苏轼在黄州的职务是团练副使,是闲职,不得“签书公判”,你说难受不?所以,只能把精力放在文化艺术上,还开垦出了鼎鼎有名的“东坡”。这四年,出了不少优质的好作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

  咱们先来看第一首: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东面。兰溪,因其侧多兰花而名。词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雨后的景色:兰花仅仅刚发芽,芽还很短,但长得很快,都要浸到溪水里边了。潇潇,是形容毛毛雨密密的样子,子规,就是杜鹃。几句工整的词句,时间、地点、状况,一目了然。

  景色描述完了以后,就该划重点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虽然年龄偏大了一些,事业看着也没有起色,但是有谁规定了:人就不能越活越年轻吗?这个水还往西边流呢!突然一句话,笔锋一转,于平淡中见惊雷。我们不可以随波逐流,要永怀年轻而不屈的心,立意成就一番事业!不要说头发白了,就怎么怎么样(见白居易《醉歌》诗)。

  从景色的书写中,自然地切入到哲理,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竹林

  就在同一年,苏轼还写了另外一首更加有名的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五年(1082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的农田,路上碰到下雨,因为没有带雨具,大家都被淋得狼狈不堪,此词即描述这一经历。

 

  一开始,即是风雨骤来,没有一点防备,“穿林打叶”,声声入耳。其他人都在四处避雨,躲还来不及,唯有诗人边吟诗、边长啸、边大步向前,毫无畏惧,轻快怡然。我就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就行了,这样比骑马好,有什么可怕的呀!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看看,多么惬意、洒脱!

  下阕呢,天也晴了,有点冷,前头有夕阳照过来。回头看来时的路,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信步归去,管它是下雨还是天晴!

  前面讲过背景,苏轼这个时候,是很想做点事的,可事与愿违,命运常和他开玩笑。但作为诗人来讲,自然界就是雨雨晴晴,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风雨来了,我淡然待之;天晴了,我该干嘛干嘛。只有生平经历了无数坎坷的人,只有胸襟广阔、心性豁达之人,才可做如此观。

  回过头来看,如今的疫情,我们从思想上一定要重视,从行动上要严格听从政府的指挥,动作整齐划一;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又要从战略上蔑视对手,享受这个难得的假期,好好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多看书、多交流,锻炼锻炼身体,陪孩子下下棋、打打球什么的,静下来,想想过去美好的时光,好好规划一下后面的事情。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疫情过后,许多事物将要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这也是苏轼这两首词,要告诉我们的。古人尚且历尽艰辛、却依然心怀宽广、达观超然,我们现代人,又何尝不能如此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