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房玄龄在恐惧什么 一连数日到朝堂磕头请罪

2020-01-18 来源:李子炎

  《资治通鉴》:

  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元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译文:

  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象无地自容。

 

  为何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

  房玄龄作为属下,与太宗皇帝讨论谋划事情,房玄龄很清楚也很明白,自己的位子。作为臣子对皇帝只有提议权,没有决定权,不能替皇帝做决定。

  再加上本就是房玄龄与皇帝商讨提出建议看法,如果房玄龄又拍板做了决定,那还商讨啥,直接让房玄龄做决定就行了。

  房玄龄也不傻,知道如果自己即提建议看法又做决定那就是越权了,那是官场大忌。因此房玄龄只提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至于如何决定就让太宗与杜如晦来决定。

  还有一点就是房玄龄只提意见看法,不做具体的决定,如果将来出来什么事,那也怪不到房玄龄的头上。毕竟不是房玄龄做的决断,房玄龄只是提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已,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太宗和杜如晦。

  也正是因为房玄龄懂得自己的位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太宗皇帝才回对房玄龄如此宠信。

  太宗皇帝非常宠爱房玄龄,为何房玄龄还会受到谴责,而且在受到谴责时还很恐惧?

  这正是太宗皇帝的高妙之处了,正因为房玄龄是太宗最宠爱的臣子,房玄龄犯了错太宗就更应该对房玄龄严厉对待。房玄龄只有表现出内心无比恐惧,认错态度真切,才能体现出太宗皇帝“公正严明,大公无私”的明君形象。

  也只有这样,太宗皇帝才能对房玄龄从轻处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房玄龄位高权重,又是开国第一功臣,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防止房玄龄翘辫子,就得找到房玄龄的毛病狠狠地打压一下,避免房玄龄骄傲。

  房玄龄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位,如果再对房玄龄进行封赏,只能是皇帝宝座了。这可能吗?只能找房玄龄的错,然后把房玄龄教训一番,记个账犯了错,改天立功了再抵消,戴罪立功嘛!

  后世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