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诸葛亮在临终的时候为何要在口中放七粒米

2020-01-05 来源:历史追学网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嘴里含7粒米,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在古代,古人讲究夜观天象,认为天上的一颗星宿就代表地上的一个人,例如紫微星代表皇帝,而诸葛亮也有自己的一颗将星,如果这颗将星陨落的话,就代表诸葛亮死了。

  诸葛亮临终前,他知道司马懿也在夜观天象,已经猜到自己大限已到,就等着自己死后,一举歼灭蜀军。为了保证蜀军得以安全撤退,诸葛亮交代死后嘴里含7粒米,代表虽死犹生,可以保证自己的将星暂时不陨落,那么司马懿就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也就有了后来的“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情节了。

  在古人看来,每一个人都对应着天上一颗星星。人死后,对应的星星就会陨落。所以诸葛亮临死在嘴里含上7粒米,目的是为了让天上的星星继续闪烁,以此迷惑司马懿。同时,也可安定军心,让蜀军重整旗鼓,伺机再战。

  诸葛亮为什么要含米呢?实际上,在古代的丧葬都是由等级制度,一般帝王口中含玉,而一般的士大夫口中含饭,诸葛亮作为士大夫,按礼制理应含饭,因此他要求死后含米合乎礼制。之所以是7颗米,是因为在古代“7”可谓高深莫测。七天是月亮的一个轮回期,通常人在死后七天灵魂还会回来,所以口含七粒米实际上就是为了掩饰自己已经去世的事实。

  司马懿夜观天象,见孔明星星光璀璨。果真上当,贻误了最佳进攻时机,蜀军得以全身而退。司马懿在了解真相之后,当场气到吐血,原本他是有机会一雪前耻的,却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不得不说,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同时也非常忠心,临死时还不忘用自己的计谋,帮助蜀军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

  总之,人算不天算,诸葛亮死后嘴里含7粒米,也纯属无奈之举。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最后的对决,也是诸葛亮最后能够为蜀国所做的事情了。每每读到这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跃然纸上,更使人不禁想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句。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