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真正的智者先做好自己 不会苛求他人

2019-12-17 来源:四书五经赏析

  张潮的《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话:“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意思就是严于律己要严酷些,处世待人要和煦些。

  真正的智者,必定是透彻地读懂了、并且身体力行了这句话。他们都会近乎严苛地要求自己,以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但是不会苛求他人,总是宽容厚道。

  一、先正己,再化人

  《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自己先端正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先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上面,这样就没有怨恨。

  “正己”是指一个人有很强的反省能力,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内自我修炼;“不求于人”是一个人对其他人没有控制欲,对外不去苛责。

  凡事都要求自己先做好,以身作则,那自然能够感化他人,而且人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怨言。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先正己,再化人。

  曾国藩在京城做翰林的时候回家探亲没有盘缠,于是向自己的朋友借路费,让自己的家人一定要记好这一笔帐,从家返回后马上归还所借之钱,一刻也不敢耽误。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修身思想在这件小事上得到了完整地体现。

  所以,人这一生想要让别人一句闲话也说不出,就是要先从心底里修炼,巩固自己的修养。其次就是要放下对别人的要求,因为一旦对别人有要求,心理上不自觉地就会抬高自己,傲慢视人了。

  电视剧《琅琊榜》中,萧景睿在自己的生日宴时被自己所敬重的梅长苏揭穿自己身世,一时之间,大厦倾颓,所有的信仰和身份土崩瓦解。

  照理说,被人利用并且夺走了自己的一切,萧景睿如何怨梅长苏都是不为过的,但是他说的却是:

  “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我待你好是因为我愿意,如果不能以心换心,那么也没有什么怨言——这世间之人,大多热衷于要求别人,希望别人能为自己付出,希望别人总能将自己置于首要位置,否则就会心生怨恨。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说的就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专门苛求别人。这是孔子对君子正心修身的要求,也点出了心思不正、己德不修的小人苛求他人的嘴脸。

 

  二、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处世

  汉代名儒董仲舒曾提到治我要严、待人要宽:“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也就是要严肃对待自己的过错,但是不要挑剔他人之过失,宽以待人。

  在当今这个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宽容自己,却怒视他人。就比如,明明反感送礼求人,自己办事却琢磨着跟谁搭搭关系;明明对铺张浪费深恶痛绝,自己花公家的钱却是坦荡荡;抱怨马路拥堵、司机素质低,却常常忘了自己的车也经常“见缝插针”……

  这是一个人人都爱发表批评的时代,但是批评苛责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反省自己,以人为镜。如果总是苛求别人宽容自己,就变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社会的道德风向就会出现偏差。

  “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可强求于人;别人做不到的事,不能强求于人”。

  一味苛求、抱怨他人,得到的是无止尽的负能量,嘴角难以上扬,眉头难以舒展。所以,人不如我意时,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时,是我无德。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能够在修行的路上积累起点点滴滴。

  曾国藩在晚年阶段时,李鸿章所组建的淮军力量逐渐壮大,并且有取代湘军成为晚清主要军事力量的趋势。面对如此形势,曾国藩非但没有怨言,反而为李鸿章的军队发展提供自己的建议,比如军队建设、武器准备等。

  左宗棠,作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最早只是曾国藩的幕僚,经常由于政见不同而渐渐脱离曾国藩,寻求自我发展,最终成为晚清的肱骨之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归功于曾国藩宽以待人处世的性格。

  宽以待人处世的“宽”字,一是指宽容,二是指宽厚。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走稳,还要别人走稳,自己有门路,但不堵别人的路,不和与自己政见不一的人斤斤计较,绝不锋芒毕露。不得不说,曾国藩宽以待人的思想或许是得到赞誉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