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被人们逐步遗忘的古代服饰文化都有哪些呢

2019-10-18 来源:腾讯文化

  从古至今,无论科技如何发达,衣食住行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尤其是排在首位的“衣”,最初的时候,服饰只具备遮体避羞、避寒防暑等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饰具有了更多功能,它可以装饰人们的身体外貌,彰显人们的身份地位,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古老国家而言,服饰已经成为了展现少数民族独有特点,存在他们民族信仰的一个文化载体。

  服饰的分类

  对于古代服饰文化的了解,一是来自于那些出土的服饰文物,二是源于古代文献对于服饰的描写记录。服饰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头到脚的穿着的一身穿着,包括发饰、服装、鞋、配饰统称为服饰。不同类别的服饰,彰显了不同的文化,首先要讨论的就是古人的发饰。《礼记》中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这其中的“冠”,也就是指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古代男子长到20岁之时,要举行冠礼。

 

  “冠”与“簪”

  此后男子行冠束发,这既是一种发型上的改变,同时也是男子成人的标志,这一点今天人们所戴的帽子含义全然不同。而用来固定冠的发饰,又称之为“笄或簪”,先秦时期固定发冠之物被称之为发笄,直到后来逐渐演变成“簪”这一称谓。发簪、发笄除了帮男子固定发冠以外,对于古代女子更加重要。古代男子20岁行成人礼,古代女子在15岁的时候行成年礼,男子带冠标志着成年,女子用笄将头发绾起则标志着成年,所以她们的15岁也被称之为“及笄之年”。

  “衣”与“裳”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人们所穿的衣与裳,由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衣裳”两个字连在一起出现,导致人们以为“衣裳”就是所有义务的统称。其实衣与裳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这里的“常”就是指“裳”。从这一解释来看,“衣”专指上衣,而“裳”则专指下裙,比如屈原所写的这一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已经表明在战国时期,衣与裳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古代衣、裳的分类也是非常多的,甚至与当今衣物的分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古代的上衣中,如果是短上衣则称之为“襦”,长襦又称之为“褂”,短襦又称之为“腰襦”。如果是中、长上衣,则称之为“深衣”。之所以上衣的分类如此之细,是因为人们要通过穿上衣来区别这些人的身份,“襦”是普通百姓平时所穿的衣服,而“深衣”则是官员上朝祭祀时所专门定制的的制服,老百姓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才会穿“深衣”。

  当然,古人也有贴身衣物,他们的贴身上衣称之为“亵衣”,这种衣物贴身而穿,经常沾有汗渍,所以又有着“泽衣”之称。《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这句诗中的“泽”就是指亵衣。那么穿在最外面的衣服,就叫做“罩衣”或者“裼衣”。最后再来说一说“裳”,其实刚看这个字的字形,就能够推测出古代人的下衣是以裙子为主。《释名》一书中记载:“裙,下裳也”,古诗中经常用“裙”来代指下裳。

  古代鞋子分类

  最后要讨论的就是古代的鞋子,古人所穿的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屦、履、屐”等这个鞋子的名称。据《左传》记载“户外有二屦”,由此可以推断先秦时期的鞋子称之为屦;到了汉代,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这首诗中写道:“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鞋已经从原来的“屦”转变成为“履”。早期的时候,人们只会用草编鞋,这时候鞋子被称之为“草屦”,西汉年间由于丝织品的出现,开始出现了由丝织品所制成的“丝履”,这种鞋子至今仍然都在穿着。以上内容,就是古人服饰的一个大致分类。

  服饰文化中的特殊符号

  这几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服饰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政治统治和礼制教化的要求下,人们所穿着的服饰通过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辨别人们的等级地位和尊卑贵贱,当然这些服饰文化也具有积极性的一面,比如一些绣在衣服上的图腾,经常象征着平安、吉祥、多子多福。中国古代服饰符号的出现,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发展,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产物,它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从侧面来讲,服饰文化符号其实是一种社会等级森严的象征。

 

  纹样符号

  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古人服饰上的纹祥符号。中国古代有“十二章”之制,所谓“十二章”其实就是指12种截然不同的纹样,它们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些纹样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专用纹饰,所以它们也是帝王权利的标志。这种服饰制度确立以后,只有当今皇上的服装才能够出现这12章纹,天子之下的诸侯大臣,仅有8种纹样可用,而平民百姓的衣服上则不能够出现纹饰,所以老百姓穿的衣服称之为“白丁”。衣服上的区区纹饰,已经展现了分辨社会最不平等的一面。

  当然,古代的衣服纹样有一部分是由辛勤劳作的普通百姓所创造的吉祥纹样,比如绣在衣服上的“莲子、花生”,就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还有抓髻娃娃纹,则传递着平安吉祥的寓意。还有一些特有的民族服饰,也有着不同的特色与内涵。比如苗族人会将他们居住地的山川、河流、城墙、街道纹在衣服上,这些纹样因为记载了苗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所以它又被后人称之为“无字史书”,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为人们保留了太多生动形象的文化信息。

  色彩符号

  现如今,各种色彩的衣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然而古代服饰的色彩,则成为了改朝换代的象征。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几乎每个开朝皇帝都实行了“易服色”这项举措。其实自从周代开始,服饰色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礼制的象征。周朝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所以只有尊贵的礼服、外装、上衣才能用到这5种尊贵的颜色,由于色彩被纳入了礼制范围之类,所以人们所穿的衣服色彩就象征了身份地位的高贵与卑微。

 

  尤其是“黄色”这个颜色,至今都是用来象征皇室威严的一种色彩。其实自从封建制度诞生以来,秦朝皇室所崇尚的色彩本为黑色,但是发展至汉文帝时期,由于“改正朔,易服色”这一制度的提出,从此以后帝王的专用色彩改成了黄色,隋朝皇帝更是制定了专门的官服制度,规定了帝王将相所穿服饰的形式与色彩,唐朝继承隋朝这一制度,同时又增加了一项规定,因天子所穿常服为黄袍,所以庶民百姓从此以后不准穿黄色衣裳,至此黄色才成为了帝王权威的绝对象征。

  数字符号

  在这些服饰文化符号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数字符号象征。古人夜观天象,观察记录月亮的盈亏周期,这才得来12个月和12个时辰,所以古人以“十二”这个数字为贵。比如天子所戴的冕冠上,就会镶嵌上十二旒,这每一块旒上就分别嵌有十二块五彩玉,以此来传达天子乃天选之人,象征天命之意,12这个数字只能出现在帝王的服饰上,因为这个数字是最高等级的象征。至于其他诸侯贵族,只能按照《礼记》中记载的:“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这一礼制制定自己的服装。

  这种服饰中的象征文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划分成了不同阶级,甚至通过穿戴在外的服饰,直接标记了人们的地位高低和等级贵贱。但是这种特殊的符号,不仅是中国古代人用来区分高低贵贱的一种标记,在这些服饰符号中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数字、符号、色彩,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比如驱除灾祸,祈求平安,当那些有着美好寓意的符号出现在人们衣服上时,其实更是古代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虽然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穿上了更为便捷、华美的衣服,但是古代的服饰不应该被忘记。这些服饰里面所传承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它记录了几千年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不同时期服饰所承载的文化特点,一根发簪,一件衣裙,一双鞋子,一只玉佩,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服饰,从古至今服饰的演变丰富多彩,希望后人永远记得古代服饰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