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孔子6句话流传两千年 读懂受益终生

2019-08-08 来源:三顺说名著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的没落贵族之家。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病逝,从此,他和母亲过着很拮据的生活。在《论语》的第九篇《子罕》中,太宰曾经问孔子的弟子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太宰问子贡:“孔夫子是一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这是上天要让他成为一位圣人,才让他多才多艺。”

  

  对于子贡的这种说法,孔子立刻予以纠正:“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我小时候是因为太穷苦了,所以才学会了很多技艺。君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呢?不会的!

  孔子的这一回答,足以证明他少年之时的生活之艰苦。然而,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孔子一蹶不振,反而锻炼了他的意志,使得他成为一位拥有大智慧的圣人。孔子的智慧,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至理名言熠熠发光,若是我们能真正读懂这些孔子的至理名言,并运用与自己的生活,必将可以受益终身。

  一、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明了,一个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可是,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讳病忌医?别人一旦说中自己的弊病,立刻就火冒三丈,恼羞成怒。不仅从来不想着去改正自己的过错,反而让自己的过错越来越严重。

  

  而孔子,就是一位非常善于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曾经有一位名叫陈司败(也有人认为是陈国主管司法的)的官员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回答:“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孔子的学生)施了一礼,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也会包庇别人吗?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位夫人,吴和鲁是同姓国家。如果鲁昭公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就将陈司败的这番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啊,我一旦有了什么过错,别人立刻就能知道。(我也立刻就能得知,而改正。)”

  即便是圣人孔子,也难免有犯错的时候,我们普通人更是难以避免。孔子以被人指出过错为幸事,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心有不满,我们应该去充分地去了解别人。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别人,才能知道,这个人究竟可交不可交,这个人究竟值不值得托付某些事情,也可以是的自己的人生,少一些失误,多一些成功的把握。

  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实践你即将要说的话,然后再说出来。这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在问孔子,究竟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可能都有一些人生的规划,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这些想法一旦在我们心中形成,就要先去做,等做到了再说出来。如果我们先说了出来,后来却没有做到,未免就成了空话,大话。

  

  在《论语》的第四篇《里仁》中,孔子再次说了一句很类似的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代人轻易不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啊!

  四、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算是明智呢?

  这其实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型。与什么样的人相处久了,也就可能会导致你也变成这样一个人。“孟母三迁”,大概也是遵从了孔子的这句话吧?今天的很多家长,在想法设法地帮孩子择校,其实也是潜意识地遵从了孔子的这句话。只不过,我们在帮孩子择校之余,是否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所结交的朋友,是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呢?

  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和他有一样的毛病。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嫉贤妒能?又有多少人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极其嫌弃和厌恶,却忘了自己也常常会犯类似的错误?两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我们应该向超越自己的人学习,改掉自己和别人类似的毛病。

  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今天,我认识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能全面地认识他)。

  孔子说这番话,是因为他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气的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然后,孔子又说了这句话。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孔子用这句话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有的人,说得漂亮,却从来不干实事;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将一切都付诸行动。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人,不应该听他说了什么,应该看他做了什么。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认为,我们不需要再去读这些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了。其实不然,孔子能成为流传两千年的圣人,自然有其不容置疑的理由。因为孔子生活的年代的不同,在《论语》中,自然也有一些与今天格格不入的封建伦理思想,但更多的,是孔子教导大家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简单而质朴,读懂了受益终身。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