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真正聪明的人不说三种话 你知道是那3种吗

2019-08-01 来源:凯风网综合

 

  生活中,有些人常会抱怨生活不好,或永远说不到主题上,永远在说一些废话,这样的人生活会过的很凄凉的,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说这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聪明的人从不说的三种话是什么吧!

  1

  不说抱怨的话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大家会发现,身边不抱怨的人,可能也有生活得不好的,但是整天抱怨的人,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生活过得好的。而且常常是越过越不好。

  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年轻时就,一心想谋求官职,但因没有机会而苦求不得。

  公元728年冬天,40岁的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却是失望而归。

  名落孙山之后,孟浩然心情非常的苦闷,就和贺知章、王维等人诗酒唱和,来疏解自己的忧愁。

  有一天,任职于翰林院的好友王维,邀请他到自己官署见面,两人相谈甚欢时,唐玄宗恰好圣驾莅临。

  慌忙之中,孟浩然一紧张,直接钻进了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就把孟浩然与他在一起的实情说了出来。

  唐玄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很高兴,还命孟浩然出来作诗,想考考孟浩然的才学。

  很巧的是,孟浩然这次落榜之后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于是便吟诵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他这诗表面上是一连串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之语时大怒,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自此,孟浩然再也没有得到唐皇的召唤,只好在山林之间发泄他的满腹牢骚。

  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曾说:“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

  与其花时间去抱怨,不如思考失败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下次如何做得更好,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庸人自扰,就是抱怨的根源,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抱怨。 

  2

  不说揭人短的话

  古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护短是人的本能,因为短处就像人身上的疮疤,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掩饰,遮掩,怕被别人看见。

  一个聪明的人,一定不言人私,不揭人短。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开人的隐私和缺陷,不揭开,不评论,不嘲笑,避讳不言,明白不谈。

  易顺鼎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尤其以擅长写诗著称,大半生奔忙于军旅和官场,希望有所建树,结果事与愿违,处处碰壁,他曾感叹:

  “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

  易顺鼎有次给袁世凯身边的红人唐在礼夫人写了首诗,诗中云:“黑妞才名何必讳,是梁红玉是张秾。”

  梁红玉是宋朝抗金名将韩世忠的老婆,虽是助夫杀敌的巾帼英雄,但却是妓女出身。

  而唐在礼夫人张秾,虽然现在也是一位贵妇人,但同样也是妓女出身,她最忌讳别人揭老底。

  易顺鼎此诗一出,唐在礼大怒,当有人提名易顺鼎进入参政院时,唐在礼毫不客气地说,此人“狂妄,不宜预政”。

  就这样,揭别人老底毁了易顺鼎的仕途。

  子贡曾问孔子,“君子也有厌恶的事情吗?”

  孔子回答道,“有。君子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是不为哗众取宠,也不为口舌之快,而去揭人短处。为自己留口德,为他人留面子。 

  3

  不说废话

  前几天看到好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那些有事没事总喜欢打招呼问‘在吗’,以及问完‘在吗’又不说话的人,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有下次,立马删除好友。”

  相信在微信里被别人问过“在吗”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有人就曾给我发了个“在吗”,我回“在,有事吗?”,然后就有一搭无一搭寒暄了半天,断断续续聊了两三个小时,对方终于说明来意,“能帮我在XXX上砍个价吗?”

  没事互不打扰、有事言简意赅,是普通朋友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礼仪。

  废话连篇,喋喋不休,就是在浪费彼此的生命。

  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所谓讷言,就是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也不要饶舌话多,滔滔不绝。

  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懂得在适当的时侯、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对谁能说真心话,对谁只说客套话,什么场合该闭嘴,什么场合该开口。

  曾国藩说:“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以上这种话,聪明的人从来不说,因为他们知道自得口业清净,厚德载物,所以积德积福。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