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辛弃疾的送别词被后世评价:古今无此笔力

2019-05-03 来源:雨巷诗社

  辛弃疾写词,总是能够别具一格,突破前人的格式和束缚,带有明显的辛式魅力。比如写作于他在铅山闲居期间的一首送别词便是如此,词人送别他的堂弟茂嘉,但是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与一般的送别词不同。

 

  在内容,全篇几乎全没有描写对十二弟的送行,而是罗列出古代各种离别的事例;在形式上,打破了上下片分层的常规操作,而是一口气连贯下来。辛弃疾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随心所欲,第一是因为才气使然,第二是因为他平生积郁心中之事极多,一触而发之后,犹如滔滔江河直流而下,同类事件纷至沓来,并不是特定题目和诗文格式所能够束缚住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名作《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上片开头几句,从“绿树听鹈鴂”到“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手法,实中有虚,虚中带实。所谓“赋”,是因为送别茂嘉时,是在春去夏来之季节,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叫(鹈鴂,有说是杜娟,有说是伯劳,辛弃疾此处取的是后者),是写实的;所谓“兴”,是作者此处借助鸟叫引起了美人迟暮之感,形成了强烈的悲戚氛围,同时也能表现出自己的沉痛心情。

 

  接着一句承接句“算未抵、人间离别”,把离别与鸟鸣之悲来比较,更显出离别之苦。然后连用典故,写昭君出嫁匈奴、汉武时陈皇后失宠、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的故事。一直延伸到“将军百战身名裂……”、“易水萧萧西风冷……”,写李陵抗击匈奴、苏武牧羊十九年而守节不屈;写燕太子丹在易水之滨送别荆轲。以上这些送别事例的主人公,都经历了远离故国、遭遇悲惨的结局,作者将这些故事写在给堂弟的送别词中,可见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和悲痛至极的。

 

  接下来,再以两句承上启下句,“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说啼鸟只知道春归之恨,不了解人间离别之恨,不然它一定随着啼叫之声流下血泪了!而词到最后一句,才将主题迅速的一点,“谁共我,醉明月”,也在这一点中,结束了全词,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辛弃疾的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词却几乎全不提送别,而是将笔墨落在大把的描写之上,到了最后六字,却又一下子收拢下来,对题目进行点睛一笔,因此显得别具一格。即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是一代文豪!陈廷焯曾经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这首词说“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这首词确实能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