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京剧是中国国粹 我们该如何做好京剧的传承

2019-03-12 来源:凯风网综合

  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京剧艺术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主要是因为中青年的观众了,多数的观众都不情愿买票进剧场。因此有些人感叹,京剧已经过时了。那么京剧为什么会过时,我们该如何做好京剧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过时的原因

  京剧艺术形成于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民国时期进入繁荣鼎盛阶段,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反而逐渐走向衰落,时代的困境导致了京剧艺术的一蹶不振,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今娱乐方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娱乐方式纷纷进入中国,除了看戏之外,还有电视剧、电影、KTV,摇滚、霹雳、街舞等多种娱乐方式,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除了看戏之外没有其它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同时,这些新鲜的娱乐方式具有京剧不可比及的独特优势。此外,之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偏激使得传统文化的代表京剧艺术也被打压的过于严重,于是西方的、新近的娱乐方式被人们广泛接受。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审美方式倾向于通俗易懂明快的事物。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压力增大,人们需要快速减压释放情绪的方式,所以快餐文化、零门槛的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相比较而言,京剧艺术需要一定的门槛和积累才能弄懂,同时节奏温文儒雅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快节奏、劲爆、易懂的流行歌曲和电影、电视剧取代了传统的京剧艺术,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三)京剧艺术缺少对青少年的熏染,不能被年轻人广泛的接受。

  解放前期,浓郁的氛围,使得青少年自小就能接触了解京剧艺术,群众基础非常好。然而,现代社会,京剧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氛围,却仍然守在自己的家门里不向外去推介自己,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小就成为了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快餐文化的追随者,原先的大众文化京剧却越来越曲高和寡,被迫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被禁锢在一个小群体中自娱自乐,导致恶性循环。

  (四)京剧必然也具有自身的兴衰规律,由兴转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从来没有一种事物能够永久的发展繁荣下去。京剧在民国时期进入繁荣昌盛,有自身的原因,更是那个时代的选择,这种艺术形式在属于自己的时代繁华灿烂,随着时代的变迁走向衰落是必然。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要灭亡,我们可以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它成为一种永久的艺术形式被一群人所喜好追求,不要总期望能再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垂青,找到自身定位并不断努力发展成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京剧艺术的传承

  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京剧艺术必须扭转走下坡路的局面,首先是传承,将以前优秀的京剧艺术及文化内涵留下来传下去,这也是后续发展的前提。

  (一)要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和充足的传承空间

  从制度、政策、资金等方方面面做好物质保障和支持工作。如现在京剧流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确立,传承人的确定都是对京剧艺术传承所做的一种积极举措。包括目前国有院团在市场受挫的情况下,仍然由政府出资做好演出等活动,暂时还不能让市场来决定京剧的未来,否则经济效益的驱使必然导致京剧艺术社会效益的降低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可以讲,目前政府、国有院团等力量在传承京剧艺术上的贡献是显著而不可或缺的。

  (二)做好传承的载体、方式和方法

  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关键在学。这种学绝不可以是浅尝辄止,必须是认认真真、原原本本、踏踏实实、原汁原味的学。这就需要做好传承的载体——人,人才是根本。只有青年演员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髓学到手,才能将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传承的方式不能是毫无章法的,尽量以流派的形式进行学习,每一派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对京剧艺术的弘扬发展不断传给下一代,这就是对京剧艺术最好的学习和传承。当然要将传承真正做到位,需要继承者刻苦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还要能精通,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做到神似。只有这样才能将京剧艺术通过人才、通过流派、通过演唱真正的传承下去。

  (三)做好挖掘整理工作

  传承学习的前提是有相应的资源和对象,如果没有将对象厘清,没有将资源充分的挖掘,只是一味传承,也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要积极挖掘一些传统剧目,做好剧目整理工作,将那些接近历史边缘的有价值的剧目和选段及时拯救,做好挖掘整理留存的工作。像天津开展的京剧“音配像”工程,对传统剧目进行拯救保存,抢救了一批已失传或接近失传的传统剧目,这种工作可以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还可以开展京剧老艺人的口述史工作,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对京剧的认识和毕生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保存,作为资料永久的被铭记,让后人可以更加方便和广泛的进行学习。

  京剧艺术的发展

  传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好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京剧艺术必然要走向衰亡,做好发展的工作才是最终将京剧艺术留下来、传下去、扬起来的根本。

  首先,京剧要进入课堂,进入学校。如果没有观众、消费者,京剧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培养观众,要从小开始,从学校的课堂开始。积极推动京剧艺术走进青少年的课堂,可以从简单易懂的身段、唱腔以及有趣的剧目开始,逐步培养青少年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向青少年讲解和表演京剧,锻炼青年演员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京剧艺术的授课,培养学生们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努力培养成为青年人的一种兴趣爱好甚至是时尚,成为未来热爱京剧的新群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青少年中发现人才,让每一个有潜力从事京剧事业的青年人都能有机会走上这条路,从而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发展壮大京剧艺术。京剧的授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讲,是对青年人接受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学会用自己民族的方式来表达、交流,也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发展。

  其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民国时期京剧之所以能够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是因为存在着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四大名旦”等大师以及百家争鸣的氛围最终促成了京剧的鼎盛繁荣。而我们当今社会想要发展京剧,最根本是要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在教育系统扩大京剧艺术的招生及宣传,尽可能的提前向青少年普及一些京剧的知识,从而扩大京剧从业者的范围,也才有可能使许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再次,京剧剧目不断发展。京剧的剧目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戏,二是新编历史戏,三是现代戏。对于三种不同的剧目,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对于传统戏要更多的继承、挖掘、整理。对于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要不断革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能总是追求大制作、大舞台、大效果,宏大叙事批判与多元美学建构必须共同追求。不能偏废其一,要保持双轨并进的发展态势,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同时做工作,要守得好才能创新的出色。既保留了传统戏的原汁原味,同时要使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在忠实传统,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不断革新提升质量,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获得进一步发展。

  最后,要在唱腔、唱段、剧情、演技上下功夫。京剧艺术是综合的舞台艺术,优秀的剧目,无不是有着精彩的唱段、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及吸引人的剧情。所以到现在仍是精品并且被人广泛传唱的剧目在整个京剧剧目总数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因为难,我们就为自己出不了精品开脱。正因为难,我们才要研究将京剧艺术进行发展提升的关键是什么。在這几个方面不断进行革新,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京剧艺术的发展。

  传承与发展关系研究

  当前的京剧界有人提出了观点,对于京剧艺术要“先传承后发展”,这是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没有用辩证法的理念来分析问题,人为的将传承与发展割裂开来,误认为二者是先后关系。其实传承、发展本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二者缺一不可,同时进行。像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传承老的艺术手法同时不断革新。二者是同步进行的,并不是先后问题。这种论断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有发展,二者只是逻辑上的先后,这就是最易让人误解出错的地方。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传承,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发展,传承也只能自取灭亡。只有正确对待、处理二者关系,才能将京剧艺术更好的进行下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传承的时候就要时刻想着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时刻铭记不断继承,只有这样京剧艺术才能逐渐改变走下坡路的颓势,不断向前。

  京剧艺术是我国艺术“瑰宝”,曾经辉煌的它当今却面临着时代困境。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当前京剧艺术的时代困境,找出原因,为其传承、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下去。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