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司马懿比诸葛亮差哪 为啥流芳百世的是诸葛

2019-01-23 来源:亭殿阁

  诸葛亮与司马懿,分别是蜀汉与魏国的两大智者,为什么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智慧的化身,司马懿却遗臭万年成为阴谋家的代名词呢?他们为人处事,又有什么差异呢?

 

  诸葛安民,司马屠民

  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为粮草不继,所以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设计出了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另一方面分兵在渭滨屯田,做好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的准备。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一次对峙了接近四个月,直到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军才退兵。而在这长达四个月的对峙之中,渭滨居民的生活耕种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北伐军和魏国百姓一起耕田居然秋毫无犯。三国志中用了九个字记载北伐军与魏国平民和谐相处的情景:“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虽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汉百姓生活并没有收到影响。史称诸葛亮治理蜀汉“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可是司马懿呢?无法拒敌于国门之外,看着诸葛亮在魏国的渭滨屯田而不愿应战,直接导致魏国为此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史称魏国“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

  与诸葛亮对待魏国百姓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懿对待百姓可是很残忍的,辽东之战,公孙渊宣布投降司马懿,司马懿本可兵不血刃夺取辽东,可是司马懿居然拒绝了公孙渊的投降,逼的公孙渊自杀,公孙渊自杀本来是想保全辽东百姓,可是他没想到司马懿居然如此的残忍,史称司马懿攻破襄平以后“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诸葛谋事,司马谋身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对”为颠沛流离的刘备指出一条明路,受任于败军之即,身使东吴,连吴抗曹。又为刘备推荐了庞统、蒋宛、刘巴等人才,白帝托孤之后临危受命,辅佐后主刘禅。南平孟获以后多次北伐,虽然未能克复中原,但是历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失守而失败的其他几次北伐退兵并不是因为兵败。诸葛亮在兵力、后勤远远比不上魏国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斩王双,取二郡,退曹真,败郭淮,破司马,已经很了不起了,诸葛亮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为蜀汉呕心沥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观司马懿,有人说司马懿不能在正面战场打败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战的原因,是因为“养寇自重”,如果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那么他也离死期不远了。可是假如司马懿真的是“养寇自重”,不正说明了司马懿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虑国家的利益么?诸葛亮如果不北伐,他不失为一代贤相,也不会面临功高盖主的嫌疑。可是诸葛亮忘记不了白帝托孤,忘记不了先帝“汉、贼不两立”的遗训,这不正说明了诸葛亮做事情只考虑国家的利益不考虑自身的安危么?

 

  诸葛殉国,司马窃国

  武侯满门皆忠烈:诸葛亮北伐魏国,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以身殉国。诸葛亮徒弟姜维直到蜀汉灭亡依然“一计害三贤”,事情暴露复国失败,姜维兵败自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满门抄斩,又清剿诸曹诸夏势力,夏侯霸逃难到蜀汉,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废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济杀害魏帝曹髦,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退位,建立晋国。

  可见,诸葛亮教育自己的子女、徒弟,都是教育他们忠君爱国,可是司马懿教育自己的子女,却是教育他们如何窃取权力。《荀子·劝学》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殉国,一个窃国,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忠奸还不明显么?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