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镁光灯后的阴影:赫本曾经的饥饿 颠沛流离

2019-01-20 来源:下文

  26年前的今天,奥黛丽·赫本病逝,“天使”离开人间。

 

  镁光灯下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许多,但离开舞台,从童年及少女时代谈起,赫本的生活其实并非如公主般优渥。

  1929年,赫本出生于比利时一个贵族后裔家庭,母亲是男爵,父亲是银行家。与光鲜出身相反的是,她的成长年代充满了饥馑和战争。

  小时候,因父亲工作原因,一家人聚少离多。赫本的父亲倾向纳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义,而母亲热爱舞台、艺术,两人渐行渐远。在赫本6岁时,父亲毫无征兆地人间蒸发。几年后,夫妻离婚。赫本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崩溃了,每天不停地哭。父母的离异是我孩提时代遭受的最大打击。”

 

  在战争的阴云下,赫本跟随母亲到荷兰避难求生。她在10岁时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本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1940年,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因为食物匮乏,她们一家只能靠吃郁金香球茎维持生命,还试着将野草加入面包中烘烤。

  在那些日子里,赫本还加入了反纳粹的斗争。

  11岁时,赫本把密件藏在鞋子内,给荷兰游击队送信。15岁时,她在安恒战役中成为一名志愿护士,受伤的英国伞兵特伦斯·杨得到过她的照料,23年后,他们重逢在《盲女惊魂记》剧组——以导演和女主角的形式。

 

  《盲女惊魂记》

  学习芭蕾舞时,赫本还会在结束日常的练习后,跟同学去一家小剧场表演,把赚回的门票钱捐给荷兰地下反抗组织,作为对付纳粹的经费。事后再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赫本表示,“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棒的观众,尽管表演结束时(为防被纳粹发现)他们不会鼓掌发出声响。”

 

  赫本16岁时,荷兰解放,一个英国士兵给了她一条巧克力和一条香烟,这两样东西从此成了她的最爱。后来,她被告知自己无法成为一名一流舞者,便到处飘荡,做模特,拍广告,也参演了舞台剧。

  长年的颠沛流离与营养不良让她胸平、腰细、锁骨突出。人们称赞她优雅,但她对自己的身材有一些自卑。有报道称,赫本第二次婚姻的儿子卢卡说,“母亲始终觉得自己又瘦又平胸,很不开心。她会经常看着镜子叹气,还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她很美。”

 

  困顿的生活也在赫本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的长子回忆道:“她很感激那些解放了她的人。她永远不会忘记巧克力和伸出的手——那些对像她一样的孩子所施展出的小小善意之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赫本逐渐淡出演艺圈,投身于慈善事业。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心大使,呐喊、呼吁,以求唤起世界对贫穷国家儿童生存困境的关注。她奔波于被战火和饥荒包围的地区,与瘦骨嶙峋的非洲孩子相拥,那样的形象比银幕上的青春面容更打动人心。

 

  1992年,赫本被授予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