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藩帅率孤军反叛宋太祖!两个月后兵败自杀

2018-12-28 来源:文史砖家

  中国古代存在过很多悲剧英雄,他们虽然没能在事业上取得最终的成功,但因为忠义气节可嘉,依然受到时人和后世的赞许。比如五代宋初名将李筠,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筠生于唐朝末年,是并州太原人,原名李荣,后来因避周世宗柴荣的名讳,所以才改名为李筠。作为五代时期的名将,李筠善于骑射、膂力过人,不仅能拉开百斤硬弓,而且能连发连中,由是闻名于世。李筠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虽然立下过不少的战功,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只做到刺史。

 

  郭威很器重李筠,任命他为昭义节度使

  后汉年间,李筠因为力助大将郭威夺取帝位,由此迎来命运的大转折,在北周建立后,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昭义军是河北极重要的藩镇,承担着防备北汉、辽国的重任,其镇兵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战斗力极强,郭威把如此重要的军镇交给李筠来治理,可见对他的倚重。

  而李筠为报答朝廷的信任,在镇期间屡出奇谋,数次派兵击破支援北汉的辽军,并攻克辽州与长清寨等军事要地,俘获北汉刺史和大将数百名,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视作“北疆长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李筠屡获朝廷嘉奖、升迁,最终位至检校太尉。

  柴荣对李筠同样器重

  然而柴荣驾崩后不久,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黜后周恭帝柴宗训,建立起宋朝。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派遣使者到昭义,命李筠入朝以示效忠。然而李筠平素看不起赵匡胤,根本就没想过要效忠于他,所以等到使者一到,李筠便将周太祖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并对着画像哭泣不已,以示对故主的思念。

  太祖建隆初,加兼中书令,遣使谕以受周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方僶俛下拜,貌犹不恭。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悬壁,涕泣不已。见《宋史·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周三臣》。

  使者回朝后将李筠的表现告诉宋太祖,赵匡胤本想立即兴兵讨逆,但考虑到新朝初建,内忧外患很严重,便只能采取笼络的手段,不仅亲自写信安慰李筠,还任命他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李筠虽然清楚皇帝不过是想把他的儿子扣为人质,但因为想探知京城的虚实、朝廷的举动,便接受命令,派李守节到汴梁任职。

  宋太祖看穿李筠的把戏,把李守节赶回去

  可李守节刚一进京,赵匡胤便用半是严肃半是调侃的口吻跟他说:“太子,你怎么会来这里?”李守节听后吓得浑身发抖,赶紧叩头谢罪,并称其父并无造反之心。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对李守节说道:“回去告诉你的父亲,朕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想做什么都可以,但既然朕已是皇帝,他就不能稍微屈服一点呢?”

  帝手诏慰抚,且召守节为皇城使。筠遂遣守节人朝伺动静,帝迎谓曰:“太子,汝何故来?”守节矍然,头击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谗人间臣父也。”帝曰:“吾闻汝数谏,汝父不听,故遣汝来,欲吾杀汝耳。汝归语汝父:我未为天子时,任自为之;我既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我邪?”见《续资治通鉴·卷一》。

  李筠因不肯效忠宋太祖,率孤军造反

  李守节听见皇帝这样说,便飞奔回潞州,将赵匡胤的原话告诉他。李筠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索性勾结北汉发动叛乱。然而李筠跟北汉长期为敌,尽管如今转变立场,但双方间的隔阂依然很深,所以联军尚未出征,内部便已呈现深深的裂痕,结果北汉虽然名义上支持李筠,但却按兵不动,李筠的结局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李筠刚刚率孤军南下,宋将石守信、慕容延钊便兵分两路来攻,紧接着宋太祖又御驾亲征。李筠连战连败,只好仓皇逃往泽州,并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在城中纵火自焚。不久,留守潞州的李守节降宋,昭义镇的叛乱被彻底平息,时在建隆元年(960)六月,距离李筠起兵只有两个月时间。

  宋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定李筠叛乱

  李筠心念故主、效忠故国,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以孤军对抗整个宋朝,虽然失败是命中注定之事,但其行为却堪称忠烈。所以后世有人为李筠赋诗道:“拼将一死效孤忠,臣力穷时恨不穷。厝火积薪甘烬骨,满城烟雾可怜红”,对他的忠烈气节满怀崇敬之心,令今人读来尤且感慨不已。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