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心安定所以得自在

2018-12-23 来源:孔子学堂

 

  最近一段时间,焦虑这个话题一直在大家的眼前晃动。什么秃顶的油腻中年男,90后的中年危机等等不一而足。似乎我们已经陷入了全民焦虑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智慧不够。

  其实在几百上千年前,古人就已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样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和古代那些大智慧的先贤相比,我们的担心和焦虑显得多么的渺小。

  一、心安定,所以得自在

  人生为什么烦恼痛苦?说到底,还是因为一味的迷失在老子所讲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中。

  《道德经》中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对于普通人来说,“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执着得越多,我们就越得不到自由。

  但人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欲望的,因此怎样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门大学问。这就需要我们来修一颗“安定心”。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念之间,人就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修行的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好好的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计把自己各种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各种念头止住了,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轻松、自在。

  二、放下看破,所以快乐

  《金刚经》中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如梦,苦乐如泡影,成败如朝露,荣华富贵如浮云,名利如镜花水月,宇宙间万事万物瞬息变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也不过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怎能永恒地留住自己喜欢的东西?天地间万物,人只有暂时的使用权,哪有永恒的所有权?

  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便会放下对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执着,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人做事。

  苏轼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因为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

  可面对困难艰辛和无数次的挫折,苏轼落魄而不落志,依然乐观面对生活,靠的就是放下看破。

  史载,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碗面条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

  “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

  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那时的海南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而是古人称为“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的鬼门关。苏轼到了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要多惨,有多惨。

  而苏轼却在跟儿子的信里写道:

  “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儿子,你可千万不要对外人说海南的蚝怎么好吃,不然京城里的官员听到了,个个都巴不得被贬海南,分走我的美味呢。”

  苦中作乐,也莫过于此吧!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毫不留情地碾压之时,他却放下过去,享受当下,用诸多具体而微的快乐,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伤。

  古语说得好:“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是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你有多少快乐,取决于你能放下多少对执念的追求,而能守得几许内心的平静。

 

  三、心平静,所以无挂碍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其实外在的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境界。所以要想做到真正的平静,唯有心中无挂碍。

  如《心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之本,就是道,就是空。

  早晨就开始挂念一天工作的压力;到了夜晚,挂念家居的安全;即使连在睡梦中,也挂念远方的家人是否平安!早晨外出,挂念是否会遇到交通阻塞;晚上下班,挂念是否会遇上坏人。没有存款,挂念以后生活艰难;积聚金钱,又怕金融风暴,物价下涨。甚至有人挂念:宠物有没有人喂食?花草有没有人浇水?朋友有没有来过电话?儿女读书是否成绩很好等等。

  挂念,挂念!难怪有人说,心上的石头实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能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如何才能超脱苦难呢?就是要“心无挂碍”。有的人被名枷利锁给束缚住了思想;有的人让爱情得失给束缚住了的心灵。有人说,人生苦短;有人说,人生路长。‘心无挂碍,当然就人生苦短’;‘心有挂碍,当然就人生路长’。

  正如苏轼自己在词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首先,善于把握当下。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多端。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孔子曾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就不要劝说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劝诫了,对已经过去的过失或过错不要去责备了。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

  六祖慧能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把我们的心修炼到这种状态,你就能通达一切,这一定不是嘴巴说的,而是来自于你内在的转化。那个时候,你没有人我相,没有众生相,所有的相在你面前全部都破掉。所以禅宗有一个思想叫破立,你能破多少就能立多少,你破得越多你的成就越大。

  就像佛教里讲的布施一样,越会布施的人会越富有。而有一些人,每天裹得紧紧的,他就那么一点,所以就没有更大的可能在他身上发生。如果能真正地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发现你活在这个天地间是个非常自在的人。

  平静心

  寡欲

  顺其自然

  心无挂碍

  慢了

  静了

  空了

  把握当下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