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清朝呢?原因竟是因为这

2018-12-03 来源:白鹿野史

  应该说在明朝和清朝发生的几次战争中,明清双方互有胜负。不过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明朝确实在不断地衰落,而清朝一直在迅速地崛起,最后的结果也是明朝覆灭,清朝入主中原,成为新王朝的缔造者。

  也就是说从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明朝确实打不过清朝。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明朝之所以打不过清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清交战时,明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清朝正在蓬勃发展。

  拿一个处于没落时期的王朝和一个新兴的政权相比,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而言,但凡王朝走入穷途末路之时,都会遭遇以下情况,例如:

  矛盾激化。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巧取豪夺,底层民众民怨沸腾,揭竿而起。社会矛盾如同潜伏的活火山,随时准备喷涌而出。

 

  军备废弛。原有军制分崩离析,地方军阀割据自立,底层士兵食不果腹,整体战斗力全无。

  而这样的政权是根本无力抵抗外来势力侵略的。

  相比之下,清朝作为刚刚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在对明作战中取得优势,皇太极开始大量起用蒙古族、汉族精英人才迅速增强清朝的实力,使得清朝在对明朝的作战中,逐渐取得优势。

  2、农耕文明的天然短板

  在清朝和明朝的战争中,明朝之所以处处被动挨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是典型的农耕文明。

  小农经济作为帝国的经济基础,具有天然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明朝在对外战争中只能呆在原地等着敌人来打。

 

  而相比之下,清军就灵活得多了。作为典型的渔猎民族,女真族也带有部分的游牧民族特征。强大的骑兵部队,使他们具备了打了就跑的能力。

  因为强大的机动能力,在对明朝作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避开明朝的锋芒,选择明朝的薄弱处进行攻击,在战争中处于主动状态,而明朝只能被动应敌。

  长城的出现,就是明朝被动迎敌的典型写照。长城北侧的清军,不知何时从何地发起进攻,而明朝却只能在长城全线进行防守。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就是注定打不过渔猎文明。农耕文明相比于渔猎文明,最大的优点就是韧性特别强。渔猎文明的战斗力是很强悍,但是他们来得快去的也快,特别是当渔猎文明学习农耕文明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得更为迅速,例如鲜卑汉化,金国汉化以及清朝入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南方的农耕文明熬过他们的兴盛期,就可以反败为胜,例如明朝和蒙古的战争。

  不过很可惜的是明朝的衰落已经积重难返,历史不会再给明朝等待的时间。

  3、明清双方的眼光差别

  明清之间的战争不仅是两个民族,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更是影响了我国历史的战争。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明朝和清朝统治者的眼光也决定了战争的最后走向。特别是对第三者蒙古的影响,最终决定了清朝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1571年隆庆和议之后,明朝和蒙古长达200年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明朝的北方边境,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宁静。

  不过这一和平随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而被再次打破。在后金早先崛起时,其势力非常弱小。不过明朝的表现更差,萨尔浒之战直接将明朝北方的精锐横扫一空。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整个辽东,这使得华北特别是北京变得异常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就如何解决后金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孙承宗的关锦防线成为明朝解决后金问题的最后选择。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孙承宗不断经营关锦防线,才使得明朝被拖入了财政崩溃的无底洞,最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如果说修建关锦防线只是明朝的一个简单失误,那么放弃蒙古就是明朝不可原谅的罪过。

  早先在努尔哈赤攻打漠南蒙古时,明朝并没有意识到后金的巨大潜力,因此也没有对漠南蒙古进行有效的支援,本着坐山观虎斗的精神,漠南蒙古最后被后金征服。

  而等到漠南蒙古成为后金的忠实盟友,明朝已经基本丧失了彻底击败清朝的可能。

  而清朝正是凭借着满汉蒙三族精英组成的八旗劲旅,才最后夺取了天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