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和珅想把女儿嫁他 他为何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2018-10-20 来源:勇哥读史

  乾隆时期,大臣和珅深受乾隆皇帝宠幸,手握大权,权倾朝野。文武百官争先恐后、变着花样巴结奉承和珅。尤其是外省的官员,都想着法子跟和珅套近乎、拉关系。原因很简单,乾隆皇帝对和珅言听计从。要是和珅在皇帝耳边说了谁的不是,这人的官场生涯也就基本上到头了。

  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但不去巴结和珅;当和珅有意拉拢他,还打算将女儿嫁给他的时候,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个人叫索绰络·英和,礼部尚书索绰络·德保之子。英和生于1771年,满洲正白旗人,属于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之一。

 

  我们知道,满洲八旗子弟,出身高贵,从小就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很少愿意跟汉人子弟一样,寒窗苦读,走科举之路博取功名。因为他们哪怕再不学无术,也能在长大后凭借祖萌当个一官半职。英和与其他八旗子弟明显不同。他打小就刻苦学习,攻读诗书,并在1793年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这一年,英和才22岁。

  顺便说一句,英和的父亲德保也是一名读书奇才,他竟然在18岁就高中进士。这样年轻的进士,在清朝276年历史中都极为罕见。

  英和还没考中进士前,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得到了和珅的青睐。和珅认定,假以时日,英和前途无可限量,便有意拉拢英和,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对于其他人来说,迎娶和珅的女儿,是一个求之不得的绝佳机会。你想一下,以和珅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做了和珅的女婿后,必将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和与父亲德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和珅的请求。后来,和珅的女儿钮祜禄氏嫁给了淳亲王允佑的孙子、贝勒永鋆。

  英和拒绝迎娶和珅的女儿,与其性格有莫大的关系。英和和他父亲德保一样,不是趋炎附势的人,不是高攀权贵的人。当许多人拜倒在和珅的权势下时,他们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清高之身,像政坛上的一缕清风。

  世界上没有屹立不倒的权臣。1799年,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掌握了实权,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呼风唤雨的和珅。和珅为官几十年,疯狂聚敛的庞大家产,全部被嘉庆皇帝抄收充公。“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是为嘉庆皇帝做了“嫁妆”。

  “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倒台了,那些与和珅关系密切的党羽、亲友、故交也遭到清除。而极少数与和珅不对付的人,则得到了提拔重用。英和拒绝成为和珅女婿的事情,传到了嘉庆皇帝耳中,嘉庆皇帝自然很高兴。嘉庆皇帝对英和褒奖有加,将他从翰林院侍读学士直接提拔为内阁学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级为从四品,内阁学士的官级为从二品。一次性提拔4级,可见嘉庆皇帝对英和的欣赏程度。

  有了皇帝的欣赏,英和从此官运亨通。短短几年内,他历任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军机大臣,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入值南书房。南书房是嘉庆皇帝读书的地方,入值南书房等于是朝夕陪伴在皇帝身边。陪天子读书,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却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1813年秋天,嘉庆皇帝按照祖制,离开京城前往河北承德,参加盛大的皇家打猎活动——木兰秋狝。英和随行,与嘉庆皇帝一起驻跸热河行宫。可就在嘉庆皇帝完成了打猎,浩浩荡荡地赶回京城的路上,京城出事了。

  当时,一群天理教徒乔装打扮混进了京城,在入教太监的带领下摸进了戒备森严的皇宫(紫禁城)。他们有的竟然冲到隆宗门,如果不是隆宗门被及时关闭,从墙头翻过去的天理教徒又被皇子绵宁开枪杀死两个,后果难以预测。这件事给嘉庆皇帝很大的打击,他后来在《罪己诏》中痛心疾首地称“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嘉庆皇帝获悉天理教徒攻打皇宫的消息后,命令英和代理步军统领一职,先行回到京城,搜捕天理教徒。9月17日,在天理教徒的告密下,英和抓获了天理教首领林清。9月27日,林清被凌迟处死。

  英和干净利落地处理天理教事件,给嘉庆皇帝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久,嘉庆皇帝实授英和为步军统领、工部尚书。41岁的英和,官居从一品,意气风发。

  嘉庆皇帝去世后,道光皇帝继任。英和最初仍然得到道光皇帝的信任,历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翰林掌院学士。不过,1826年,英和因建议开矿,增加财政收入,遭到道光皇帝训斥,被降职为理藩院尚书。1827年,英和的家人在通州经营房产时,增加租金谋利,遭到控告,又被贬为热河都统。

  人一倒霉,喝凉水都会塞牙。当初,英和奉命为道光皇帝监修陵寝。1828年9月,已经竣工的陵寝地宫渗水,将孝穆皇后的梓宫浸湿。道光皇帝连发10余到谕旨,斥责英和等办工大臣“丧尽天良”。最终,将英和抄没家产,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

  英和离京远赴黑龙江那天,孤苦伶仃,唯有他的门生、光禄寺卿鄂木顺额前来送行。鄂木顺额平日不与英和来往,这次英和被贬斥到黑龙江,他却不顾朝廷非议来送英和,一送就是几十里。

  英和感叹万千:“‘吾愧不知人,平日何曾好待君耶?”

  这时候的英和,有没有想到从鄂木顺额身上,看到当年那个拒绝和珅婚事的意气风发少年的影子?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