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汉武帝打败匈奴!他却享受“超国民待遇”

2018-09-25 来源:说史观今

  汉武帝名声很大,现代人把他称之为“汉武大帝”。历史上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很多汉人皇帝都采取绥靖策略,而汉武帝是少有对北边的游牧民族采取主动出击战略的皇帝。他重用的两位外戚悍将,卫青和霍去病,确实给匈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农耕民族出征游牧人,先天就处在劣势,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一时取胜,所付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幸运的是,面对汉朝的持续的军事压力,匈奴发生了内乱,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公元前120年,匈奴浑邪王率数万人来降。汉武帝乐的差点蹦起来。马上下令厚待降者,关中安置,要啥给啥,锦衣玉食好生伺候。匈奴降人无论怎么折腾,都不治罪。“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

 

  汉朝军队

  由于长年对匈奴作战,实际上已经耗尽民财,供应不上,官府就强抢,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常有办法让地方官完不成任务。汉武帝急了,就要杀长安县令。著名的谏臣汲黯出来横挡,才算保住了县令的脑袋。而浑邪王带着从人进长安之后,凡是跟匈奴人做交易的,又都犯了死罪,因为他们卖给了匈奴人兵器和铁器,这在边关的胡市(与胡人交易的市场),是被严格禁止的。一时间,被抓了要处死者,有五百多人。又是汲黯出来诤谏,批评汉武帝不该厚待外人,苛待自己的百姓(厚待投降的匈奴人,但在禁卖他们兵器这一点上,说明实际上并不信任这些人),没事搅得百姓没法过日子。

 

  匈奴人

  汲黯是武帝一朝的谏臣,这一点汉武帝自己门清。汲黯为九卿之时,公孙弘和张汤尚是小吏,但后来公孙弘做了丞相而且封侯,张汤则做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汲黯还是九卿。汉武帝见卫青,可以在如厕的时候,一边拉屎一边聊,见公孙弘和张汤,都可是随随便便,衣冠不整没有问题,但是,每见汲黯,就非得穿戴整齐。因为,如果衣冠不整的话,汲黯肯定是要批评的。

  虽说汉武帝还不像后来的君主,没多少容人之量,对于汲黯的批评,还能听下去,但听进去是不大可能的。对于主动出击匈奴,汲黯一直持反对态度,因为损耗太大,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怎么可能真的扫灭一个庞大的游牧民族!但被汲黯批评为“外多欲内施仁义”的汉武帝,就是好大喜功,用对外的武功,显示自己的伟大。投降的浑邪王部众,恰是对他好大喜功的正面肯定。厚待外人,不是说他觉得这些人怎么好,而是厚待他们,就是证明自己的正确。不然这些人跑掉,证明就没了。尽管这个证明过程,自家的府库空虚,老百姓民不聊生,这他就可不管了。对皇帝来说,自家的百姓,不过是家奴而已,死活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尽管有汲黯的啰嗦唠叨,投降的匈奴人还是像祖宗一样被供着,成为汉朝天下里一群特权人。只要他们的存在,向人们证明了匈奴人来降了,他汉武大帝的政策是正确的,就足够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