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康熙皇帝为何要来中都寻找亲姑姑

2018-05-25

  1705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康熙大帝再次南巡,途径曲阜孔庙行“君王大礼”拜过孔圣人之后,又绕道中都(今汶上县)叩拜了叔梁,之后便支开随从,独自一人在中都开始了微服私访,大大出乎了随从们的意料之外,历代先皇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啊,即便是皇帝微服私访,也至少要有三五随从护驾吧,毕竟独自一人出行,任何突发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大家虽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但皇命难违,只好按皇上说的办。至于康熙帝为何总喜欢每次南巡时绕道中都,众人更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此前,康熙皇帝曾经下过一道口谕,中都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凡爱好书法和四书五经且有志报效大清王朝者,均可参加一次乡试。康熙帝亲手出题,由大臣张玉书负责阅卷,竟然一次性地产生了百名中都举人和贡生,中都学子奔走相告、一片欢腾,纷纷夸赞康熙帝重视文化乃圣明之君主。

  进入中都地界时,康熙皇帝对随从们说,你们尽管放心,中都之地民风历来淳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都是孔子宰中都时留下的宝贵人文财富啊,至今延传不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县不大四尚书”“男女别途、长幼异食”等传世佳话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乃文人墨客集聚之风水宝地,我独自一人在此微服私访理应平安无事。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康熙帝早有耳闻,自己流落民间的十四姑“恪纯公主”就在中都,但碍于皇家面子,不便大张旗鼓地派兵拉网式寻找,只好亲力亲为只身前来寻找有功于皇室的姑姑,但这样的心事只有自己一个人藏在心底。

  原来,吴三桂镇守西南时,朝廷考虑到其身为汉人而放心不下,为了有效笼络之,便将康熙皇帝的亲姑姑恪纯公主,下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把吴应熊留在京城为官,其用意显而易见,暗藏“软禁”意味,吴三桂父子何等聪明之人,虽心知肚明,但只能把话咽到肚子里自吃哑巴亏。

  转眼之间,恪纯公主生下孩子已经百日,吴三桂便瞅准机会飞鸿传书至朝廷,言下之意,为了让孙子早日接受孔孟之道,恳求恩准让儿子吴应熊一家移至曲阜定居,康熙帝觉得吴三桂所述理所应当,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不曾想,自认为运筹帷幄的吴三桂,早就耐不住了性子,反叛心切,在吴应熊到达曲阜的二十多天后便揭竿而起向朝廷造了反。朝廷不得不出重兵平叛,不多日,便将吴应熊擒获并处以死刑,年纪轻轻的恪纯公主,一夜之间成了小寡妇,心灰意冷之余,偷偷地把孩子托人送入京城之后,便与一位商人私奔而远走高飞,辗转来到了中都城南的一座偏僻小村庄住下。

  恪纯公主和商人低调地在村中搭起两间茅草屋,隐姓埋名,过着提心吊胆的苦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穷怕了的商人眼见看不到奔头儿,就残忍地一甩袖子不声不响“失踪”了,让孤苦伶仃的恪纯公主再一次成为了可怜的寡妇。康熙大帝知晓了此事,有心派人寻找并接回十四姑,但恐有辱朝廷声威,只好借微服私访之便亲自来中都寻找亲姑姑。

  苍天有眼,在康熙皇帝苦苦找寻之下,终于见到了昼思夜想的十四姑,姑侄相见,以泪洗面,全然顾不上君臣之礼,千言万语,相拥而泣,不知不觉间已近深夜,姑姑只好在附近找了一家小客栈让侄儿皇帝屈尊临时休息,皇帝别无去处,也只好将就着住进了小客栈,店掌柜见其财大气粗,断定其至少是一位京城来的有钱有势的阔主儿,左一声“黄四爷”、右一声“黄四爷”叫得很欢实,为此也没少赚皇帝的银子。

  回京后的康熙皇帝左思右想,还是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亲自黄袍加身,风风光光地来中都接回了问心有愧的可怜姑姑恪纯公主,还派皇宫大内四处巡查,擒得那位忘恩负义的可恶商人并秘密处死。

  经此事件,一传十十传百,中都地界上康熙皇帝住过的小小客栈,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们向往的福地,高官富商纷纷慷慨解囊,就为来小店儿住上一夜,沾沾皇家贵气儿,客栈老板也是一个十足的机灵鬼,不失时机地尽兴宣扬着自己,还张扬地挂出了“康熙驿站”的大红招牌,时间不长便惊动了县太爷,立即前往小客栈亲自查看,胆战心惊之余,生怕此事得罪了朝廷引来杀身之祸,当即下令掌柜撤下大红招牌,但“康熙驿站”的名号已经深入人心了。

  久而久之,人们大都忘记了小客栈所在村庄的真正名字,像事先约好了似的,清一色儿地将此地按照招牌上的名字简称为“康驿”。时过境迁,当年的小村庄已经成为105国道两侧、位于济宁市和汶上县之间的一处著名乡镇,但其“康熙驿站”的光环却依然光芒四射、经久不衰,“康驿”的响亮名号也从来没有更改过。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