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中国历史上三位女皇的是非功过

2018-03-20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多以男性为主,充分体现了古代的男尊女卑的现实。可是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女皇:第一位是正弦女皇“武则天”,第二位是“慈禧太后”,第三位则是“冯太后”。这三位想必每个人都不陌生,无论她们生前在掌权过程中是功是过,其所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笔。那么在她们统治朝政的过程中有功有过,下面就来聊聊这三位著名的女皇似的人物。

  在中国诸多的女性太后中,武则天和慈禧太后作引人注目,而且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作品中。其实,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北魏一朝的冯太后,却是更早、更具影响力的一位女政治家。客观地说,她的作为远在武则天和慈禧太后之上。

   

  武周皇帝 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则天功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对历史做过巨大的贡献。她打击门阀贵族,促进经济发展,稳定边疆态势,重视科举,重用人才,同时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武则天于公元705年12月病逝于洛阳上阳宫,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5月,武则天灵柩还长安,8月与其夫高宗合葬于乾陵玄宫。

   

  三次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清代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光绪帝的养母。

  “慈禧”系其别名,又称“西太后”、“老佛爷”,一生信仰佛教。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于世。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长达47年。她洞悉人性、功于心计、敢作敢为。作为政治人物,慈禧在男人的统治世界里,夺得了本应有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及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其失败在于她对权力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大半生都在恣意享受追逐权力的刺激。作为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慈禧政治上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太后死后葬在清东陵,1928年6月,在慈禧死后19年,其“万年吉地”被军阀孙殿英砸开盗取。

     

  文成文明太后 冯太后

  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改革家。其祖父冯文通是16国时期北燕的国君。冯太后是477年(太和元年)至490年之14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驭群臣。在文成帝死后两年,开始摄政,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子北魏孝文帝朝更加发扬光大,史称“孝文帝改革”。其在摄政期间推行三长制、均田制、班禄制,建立了农业大国的雏形,也出了很多朝政乱象和贵族圈地行为,政策影响力陆续扩及后续几乎所有朝代,甚至直到今日。冯太后的临朝专权取得了成功,所谓“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又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做,震动内外”。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段,纵横捭(音摆)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伴随着这些改革的同时,她下令兴修水利,振兴贸易,去奢从简,崇儒尊孔,维新文教,昌明礼乐。从而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增,创造了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并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融合,使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因子和勃勃生机,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太后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和改革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她一生奋斗在平成这块土地上,死后葬在大同方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冯太后的政治作为,与我们熟知的武则天、慈禧太后相比,更早且更具特点。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