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2018-01-30 来源:搜狐历史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出自《史记 ·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王知道了,马上就派人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给吧,怕城邑拿不到白白受骗,不给又怕秦军马上打过来。

  最后,赵惠文王接受了宦者令缪贤得建议,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凭着自己得智慧和勇气完璧归赵,受到了赵王得重赏,被封为了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渑池会盟,想逼迫赵王屈服,廉颇、蔺相如力劝赵王出席,廉颇骁勇善战给予了秦王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巧舌如簧避免了赵王受辱。因此,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一听到就不乐意了,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子就官居自己之上,实在是不公平,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上朝时也连连称病。

  有一次,相如外出的时候远远就看到廉颇了,连忙掉转车头就走。蔺相如的门客听说了,纷纷提出不干了,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仰慕您高尚的气节,您现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觉得羞耻!”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军之所以现在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啊,如果我们两个人心生罅隙明争暗斗,就是弃国家之急难于不顾啊!”

  廉颇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于是坦胸漏背,背着荆条去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他们齐心为国效力,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琴艺高超,时常能把对各类事物的感受出神入化地用琴声表现出来,但即使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天,伯牙乘船游览,望着清风明月,琴兴大发,正沉醉在琴声之中时,冷不丁发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也不动地站着。原来这人是打樵的渔夫,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地站着听了起来。

  于是,伯牙邀樵夫上船,当伯牙琴声雄伟高亢之时,樵夫赞美道:“这琴声雄伟而庄重,似高耸入云的高山!”当伯牙琴声清新流畅之时,樵夫又说:“这琴声宽广而浩大,如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后不禁惊喜万分,“知音啊!这就是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可惜后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弹起了他生平的最后一首曲子,然后痛摔瑶琴,终不复鼓琴。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县人。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人。两人在太学游学时相识,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时,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还会回来,到时候去拜访你的父母,见见你的小孩。”于是两人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子快要到了,元伯告诉自己的母亲让她备好酒菜招待范式。

  元伯的母亲道:“你们都分开两年了,而且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相信他一定会来呢?”张少说:“巨卿是个讲信用的人,他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好吧,如果真是这样,我现在就为你们去备酒吧。”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两人举杯共饮,尽欢而去!

  后来元伯得了重病,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尽心照料着他。元伯在临终之时不禁叹息:“没有看到我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遗憾啊!”子征说:“我们两这么尽心得待你还不能称上至死不相负,那谁还算得上?”元伯说:“你们二位是我活着时候的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是我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啊!”之后不久,元伯就因病逝世了。

  一天,范式突然梦到了元伯,他穿着黑色的帽子、帽子上垂着樱带急促地和他说:“巨卿,我在某天死了,将在某天下葬,我就要永赴黄泉了,如果你还没有忘记我,能否前来见我一面?”范式梦醒之后悲叹痛哭,于是穿着为朋友吊丧的丧服快马赶去。

  范式还未赶到时灵柩就已经出发了,但是到了墓地的灵柩迟迟不肯进入墓穴。元伯的母亲抚着灵柩说道:“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于是灵柩暂时停下入葬,不一会远处就看到一辆白马拉的素车号哭而来。

  范式到了之后,立马叩拜灵柩:“元伯,你可以安心地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数千人闻之无不落泪,然后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着灵柩的绳索,灵柩这才前行,顺利入葬。后来范式又留在了坟地,为元伯修坟种树后才离开。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舍命之交”,即羊左之交,目前认为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也称《列士传》)故事(《烈士传》已散失,在之后历代文史资料中有节选)

 

  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一起到楚国求官,行至梁山之时,忽遇大风雪。当时两人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而梁山距离楚国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如果两个人再继续往前走的话,很可能会死在途中,为此,左伯桃脱掉了自己的衣服,角哀对说道:“我比你年长,身体又没有你好,与其两个人一块死,不如你穿着我的衣服带着我的粮食赶往楚国吧!”羊角哀当然不允:“我怎么能这么做呢,我宁愿两个人一块死,或许我们一块走着就能想到万全的办法呢!”

  两人久久僵持不下,而伯桃始终不肯穿衣服,最后冻死在了雪中。角哀悲痛欲绝,只好暂时把伯桃的尸体安置在枯树洞中,挥泪上路。

  到了楚国后,角哀的才学受到了楚王的赏识,角哀当上官后立马向楚王提出了安葬伯桃的事。楚王听闻他俩的故事也十分感动,命仪官厚葬伯桃。

  可是就在伯桃下葬后的不久,角哀就梦到了伯桃。伯桃:“角哀,我的葬礼办得十分体面,可是离荆轲墓太近了啊。他因为刺杀秦王被杀,被高渐离埋在了此处。他的神灵非常威猛,每天持着剑来骂我,说我是个挨冻受饿而死的人,不应该把坟建在他上头抢风水,如果我不把墓迁移,他就会掘坟取尸,把我扔在野外。我因为有这样的劫难所以特地来告知贤弟你,希望你能把我改葬别处,以免招惹祸端。”

  角哀听到之后还想再问,就忽见一阵风起,伯桃已经不见了。角哀梦醒之后马上去问附近的村民,果然发现伯桃的墓旁正是荆轲墓。可是墓已建成,实在是无法再毁墓迁移,因此角哀只好备好大礼,前往荆轲墓祭拜,以求原谅。

  可是伯桃再次托梦给角哀,哽咽说荆轲不愿原谅,仍要拆坟抛尸。角哀梦醒后与乡里人讨论,是否可以迁移荆轲墓,乡里人不允,角哀拗不过,只得罢了。回去之后,角哀上书楚王辞官,然后自刎于伯桃墓前。目的是前往阴间拯救伯桃,与伯桃一起与荆轲抗争。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巾军在各地起义。刘焉发榜招军时,刘备已经28岁了,当日看了榜文,不禁慨然长叹。站在他旁边的一个人大声说道:“大丈夫不为国家效力,何故在这里叹气?”

  刘备转身看到了一个魁梧大汉,两人攀谈中刘备得知,黑大汉名叫张飞,字翼德,家中有些田产,平时靠卖酒卖肉为生,仗义疏财,最喜欢结交朋友。

  刘备说:“我本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如今看到黄巾军作乱造反,汉室危在旦夕,心里很焦急。我一心想为国报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叹息。”

  张飞说:“大丈夫何必叹息,你说要为国报效,这也正是我心里所想的。我家中有不少钱,咱们这就一起招募些乡勇,共同成就大事,你看怎么样?”

  刘备听后,又惊又喜,上前激动地握住张飞的手。当下两人一起进了路边酒馆,边喝边谈,聊得十分投机,颇有点英雄惜英雄之感。

  后来刘备和张飞在喝酒谈天之时,从街外走来了一大汉,大汉推着车子来到了酒馆门口,急冲冲地说道:“快给我斟酒来吃,吃完了我要进城投军,杀敌报国!”

  刘备见此人相貌不凡立马上前搭话,得知这个大汉是河东解良人,名叫关羽,字云长。因为一个地方豪强恃强凌弱,他看不过去,打死了那个豪强,然后逃了出来。关羽如今已在江湖上行走了五六年,靠做小买卖为生。如今看到城里张榜招兵,就想报名参军,为国效力。

  刘备听了以后大喜,把自己的志向和盘托出,并邀请关羽一起共谋大事。三人畅谈许久,真是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三人相识只有短短一两个时辰,却很快就成了至交。彼此愿意为对方肝脑涂地。

  说到高兴处,张飞提议说:“我家后院有一处桃园,现在正是桃花盛开之时,不如我三人一起去那里,结拜为兄弟,然后共谋大事。”

  于是次日,三人于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焚香礼拜,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随后按照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第三,结为了异性兄弟,留下了“桃园结义”的美谈。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出处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两人合伙做买卖时,管仲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赚的钱拿的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手下的人看不下去了,大骂管仲是个贪婪无耻的人。鲍叔牙听了之后马上替管仲解释:“管仲家里生活困难,又要奉养母亲,是我自愿让他多拿的。”

  有一次,管仲带兵打仗,每到进攻的时候他远远躲在后面,撤退的时候却早早跑在前面,手底下的士兵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随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不是怕死,他是怕死了没人照顾母亲啊!”管仲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感动,叹气道:“生我的人是父母,可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管仲、鲍叔牙两人从政,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齐国内乱之后,管仲想杀掉小白,让公子纠顺利继位。可惜在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率先回到了齐国,当上了齐国的君主。

  公子小白继位后,决定任命自己的师傅鲍叔牙为齐相,鲍叔牙拒绝了,并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齐桓公说:“管仲要杀我,你居然还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说:“这不怪他,他当时心里只有公子纠,所以才会这样做。只有管仲才有让齐国称霸的才能啊,您一定要重用他!”

  于是,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把管仲请了回来,管仲也帮助了齐国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把齐国治理地非常好!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建安元年,曹操挟汉献帝东迁于许,许都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中心,曹操发布了《求贤令》,招纳人才,很多的才志之士纷纷赶来,,望获得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些纷至而来的才士中,有一个名祢衡的青年,怀揣策文,自荆州而来,希图一展怀抱。成就人生的辉煌。

  孔融专门上疏给皇帝推荐祢衡,说他在国家“旁求四方,以招贤俊”之际,乃是“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在谈到祢衡的才能时,则说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

  “(祢)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两人虽然相差年岁大,但依旧友情深厚,后人称他俩为“忘年之交。”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汉书·独行列传》

 

  相传东汉年间,分宜洞村人陈重自幼与南昌人雷义为友,两人同师学习《鲁诗》《颜氏春秋》,都是饱学之士。当地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陈重非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

  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免职。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

  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时人以“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誉之,赞其深情厚谊似胶与漆那样黏结在一起,难舍难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