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勾践不只是励志的楷模 更是军事奇才

2017-11-24 来源:搜狐网

  孙武从历史的记载中消失后,吴国的南方,越国出了个奇才,他的名字叫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使他人尽皆闻,但是他绝,在军事上他有他的独到之处。

 

  吴国入郢之役后十年,吴王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了,其子勾践即位。邻国有丧正是动干戈的大好时机,阖闾带着他的军队杀气腾腾的就来了。勾践不甘示弱,起兵迎战,两军在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遭遇。

  吴军是经孙武一手训练而成的,它的强大在与楚国多年的交锋中已无数次地被证明。越军能是这样的精锐之师的对手吗?

  勾践深知吴军战斗力之强大,他是个很善于动脑子的人,知道对付这样的强敌,一定要出其不意方能战而胜之。所以勾践根本就不按常规套路来,没有拉开阵势,布置鹿角,观察敌阵,再定下作战决心,直接组织敢死队就吴军军阵展开冲击。快,就一个字,他试图用敢死之士打吴军一个猝不及防。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哪怕你悍不惧死,在骁勇善战的吴军面前还是一个结果,冲不动。勾践连续组织了两批敢死队,吴军阵脚纹丝不动。这种结果对于越军来说只有两个字的效果——绝望,哪怕是玩命之徒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可面对无法战胜之强敌时,也只剩下绝望。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也许就是针对勾践来说的,象他这类人总是能给人惊奇,当绝望笼罩着越军上下时,他还在紧缩眉头思索着,吴军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是他从来没有经历的,单兵的战力越人并不逊色于吴军,可是缺乏吴军这样的训练。面对这样的对手必须打乱他们的阵型才能最高程度地减少其军阵的威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越人善于搏击的能力。可,敢死队都冲不动吴军军阵,怎么才能制造吴军混乱呢?

  对勾践来说,他并不指望吴军和越军一样使用松散的队形,但至少要让他们的士兵离开自己应该在的位置,这样程度的混乱就足够了。虽然敢死队并不成功,但勾践还是没有打算就这样拉开阵势和吴军搏战,这种正规的套路不是他的选择,因为那就意味着只有失败一途。用《三国演义》的说法,现在的情况就是勾践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看着吴军严整的阵容,勾践决定出最后的绝招了。也许他从小就是个不良少年,邪点子、歪主意特别多,乖孩子是绝对想不出这样充满血腥味的歪招来的。这也许是勾践第一次在世人面前表现出他的残忍,为了成功不择一切手段的残忍。

  在吴军阵前,越军再次集结,当吴军士兵们严阵以待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对方不是来冲锋厮杀的,而是排成三排举剑高喊着自刎,瞬间两军阵前就是一片片死尸。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吴军士兵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战场,争相向前拥挤试图抢到一个观看西洋镜的最佳位置。这对一支处于战场上的军队来说可是个要命的事情,整个队列全乱套了。这个在军事上有个术语,就是“混乱”。混乱给军队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使军队失去了依靠整体协作作战的威力,不仅仅是各自为战,而更是破坏了其他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勾践期盼的效果,不用再等,全军冲锋,不能给吴军任何一点恢复阵型的时间。不需要再叙述战斗经过,吴军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组织抵挡,军阵崩溃了,越军大胜。敢死队没有达成的效果,却依靠自杀达成了,勾践聪明的利用了人的好奇心。此时的勾践虽然年轻,可看得出已经是个深通兵法的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攻击失利的情况下依然能找出办法来制造吴军混乱,破坏吴军军阵的行和列,破坏了整个军阵的结构,因此得到获胜的机会。他用的是完全不合作战常规的办法,正因为深通兵道出招却不合常规,在身经百战的阖闾面前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阖闾的作战经验中没有教给他怎么去应对没有套路的招式。

  吴军的战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孙武的责任,纵观《孙子》全篇,基本上都在讲述指挥作战的问题,而对于军队管理谈的很少,只是讲了基本的原则。也许对孙武来说这些东西都太基础了,做为带兵人应该明白,没有必要讲太多,而管理这个东西却是必须很细化的。孙武忘记了一点,他自己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可其他人未必能达到他的境界,事实上整个战争史上除了少数几个天才,绝大部分的失败都是因为违背了基本的原则,在最基础的东西上栽跟头,就好像阖闾就栽在了士兵入伍后第一个要学习的队列上,自己也因伤口感染而死。

  很可能是接受了槜李之战的教训,后世的兵书都有专门的篇幅讲述队列管理的,尤其是尉缭在他的《尉缭子》中就有专门写下了《伍制令》、《分塞令》、《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等篇,可能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作战和队列条令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