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失利89天后一箭三星成功 王者归来

2017-09-29

    29日中午,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自今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时隔89天后,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卷土重来”的首次宇航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的第251次发射。

  长征二号丙火箭副总师陈闽慷说,目前在航天发射领域中,低轨小型卫星发射竞争激烈。我们提出将长征二号丙火箭打造成定位于中低轨卫星发射市场的性价比卓越的火箭,用3年时间实施长征二号丙火箭V4.0工程,提高火箭的市场竞争能力,确保火箭的领先地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史晓红表示,未来,我们加快完成商业版固体小型商业火箭研制,面向市场提供差异化的商业发射服务;稳步推进亚轨道飞行器研制,探索构建面向市场的商业版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1975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进行了第一次发射,至今成功完成4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超过97%,是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在役时间最久、成功率最高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中国火箭的商业化发射中表现突出。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长征火箭正通过打造专属列车、提供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努力在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

  长征五号火箭失利,将致中国探月计划延后,但中国火箭成功率仍世界领先。

  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此前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的箭体直径大多为2.25米或3.35米,而长征五号箭体直径达到了5米。相比过去“苗条”型的火箭,长征五号被人们昵称为“胖五”。

  “胖五”是我国目前技术难度最复杂、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

  作为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的大块头,“胖五”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能够将我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两倍多。

  “胖五”火箭原计划搭乘我国自主研发的实践十八号卫星上天。重达7吨的实践十八号卫星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重量最重的卫星,应用了激光通信、新型霍尔电推进等系统,将对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在轨试验验证。

  俗话说,走路都会摔跤。对于最为复杂、最高精尖之一的航天科技来说,进军宇宙更是不易!一个小环节上的差池就可能导致发射任务失败。

  据俄罗斯《独立报》7月4日报道,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无疑,此次发射失利将导致上述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延后。(来源参考消息)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故障原因还在调查中,事故调查结果将择机公布。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日前在第68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故障原因还在调查中;受这次事故影响,原定于今年年底由长征五号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任务将往后推迟一些;事故调查结果将择机公布。

  截止2016年9月,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有235次发射,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完全失败3次,部分成功1次,成功率高达98%。(来源新华社)

  俗话说,走路都会摔跤。对于最为复杂、最高精尖之一的航天科技来说,进军宇宙更是不易!一个小环节上的差池就可能导致发射任务失败。

  中国航天事业风雨兼程60多年,殊为不易。我们一代代航天人为之付出很多,可歌可泣。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中国航天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我们奋力跋涉在新长征路上。(来源人民网)

  三大里程碑见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中国武装力量必须开始发展太空进攻及防御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这是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

  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来源新华社)

  中国已然拥有通信、导航、气象和侦察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已进行过6次载人飞行。2011年发射了中国第一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随后两艘中国载人飞船与其对接。不过天宫一号并非货真价实的空间站,宇航员在轨时间相当有限。

  2007年10月,中国开始执行月球探测计划,发射了首枚月球人造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表面。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造首个空间站。

  此外,中国正在制订火星探测计划。

  2007年1月,中国进行了反卫星武器的测试。2009年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武装力量必须开始发展太空进攻及防御能力,因为太空的优势或给予国家“对陆地和海上军事区域的控制权”。(来源参考消息)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