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永春漆蓝:乡愁是一枚竹篮 盛满家的思念

2017-05-03

  风吹烛火火不灭,说的是灯笼,竹篮打水水不漏,说的是永春漆篮。

  福建永春的龙水漆篮,跟永春籍华侨华人一样,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一定很难想象,现今,每回永春寻根祭祖的永春籍华侨华人,返乡时,总要带上几个漆篮。对于120万海外永春籍华侨华人而言,漆篮,不仅实用,还成了思乡之物,是海的那头最绵密的想念。

  龙水村,原名“水路村”,仙夹镇一座半山腰的村落,下雨时,山上来的水经过却不停留。这个村的村名因留不住水而得名。龙水村也留不住人,因山地贫瘠,以种植毛竹为生,也是永春县出南洋最多的村。

  但恰恰是穷则思变的龙水村人,将竹艺和漆艺融合于一体,制作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漆篮工艺”,一举颠覆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宿命”,可以“竹篮打水水不空”。

  关于漆篮的由来,龙水村有一个口口相传的传说。相传龙水村的一对夫妇,妻子善编制竹篮,丈夫精于漆艺。一日,丈夫为在山那边种地的妻子送饭,提着的竹篮里放着一碗粥和一碟菜,不想在跨越一条小溪的时候滑倒了,篮子打翻,粥从竹篮的孔里漏的所剩无几。这位漆匠在惋惜之余忽然灵光一现,回到家里,将桐油灰刷在竹篮上,形成了最早的漆篮。

  据《永春县志》关于漆篮最早的记载,漆篮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从明正德年间开始,龙水一带的油漆匠,便开始尝试给传统产品竹编篮、盘等日用器具上漆,发现上过漆的竹器具不仅坚固耐用、不褪色变形,而且还可耐酸、耐碱。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漆篮开始流传,并且经久不衰。

  几百年来,工匠们不断创新,开始模仿油漆家具中的雕花绘画,在竹篮的提梁、篮盖、篮体上精心地装饰各种优美的金色图案。从此,这种具有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艺术风格的永春漆篮在闽南一带流行,成为当地人们迎神祭祖、寿诞喜庆、拜亲会友时装盛物品的器具,或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或女儿出嫁时陪嫁品。

  制作漆篮的技艺,如果细分的话,有30多道。而按大步骤来说,可以分竹编.灰工.漆画堆雕三步。因为工序繁琐细致,大部分村民只能掌握其中一项步骤。

  漆篮的原材料是当地盛产的毛竹,所有的工作,当然从破开竹子开始。在当地人手里,竹子被锋利的篾刀熟练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不断分下去,直至成为粗细不一的篾片。篾片可以按照漆篮所要求的厚度,最细的堪比头发丝,是名副其实的丝,柔可绕指。篾片和篾丝在巧手编制下成了篮。篮有大有小,有提手的扁篮、格篮、盛篮,没有提手的盒、盘。发展到现在,甚至可以是楼房、塔等建筑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