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十常侍之死 为何成为三国乱世的开端

2016-12-26

  号外:黄巾起义虽然最后被镇压了,但各地方势力却趁机崛起,东汉王朝又一次遭遇打击。说也奇怪,历史君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东汉从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开始,到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结束,历经10个皇帝,竟然没有一个是成年即位的,都是儿时登基。小的像汉殇帝,做皇帝时只有百日,最大的汉桓帝,也不过15岁而已。小孩子不懂国政,不夸张的说,汉朝这百余年间皇帝可有可无。

  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太后临朝称制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外戚专权。所谓外戚专权,指的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亲戚擅权当政。外戚专权往往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自然压抑了皇权,这类情况在汉朝初年就存在。

  而小皇帝长大后,便要夺回统治权,于是就依靠宦官(也就是太监)铲除外戚。这种悲剧在东汉中后期反复上演,愈演愈烈,宦官每次胜利,都会换来地位提高,权力加大。到了桓、灵时期,他们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这便是宦官干政的起因。十常侍之乱,就是东汉宦官与外戚斗争最后的决战。

  【天平的两端,宦官与外戚谁轻谁重】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要说外戚掌权,并不是东汉独有的,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就曾在高祖死后临朝称制。在众多外戚当中,并非全是大奸大恶之人,虽然外戚任人唯亲,但最终还是可以保证国家稳定,更有卫青、霍去病之辈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

  相比之下,东汉的宦官们呢?说到这,有些读者已经联想到秦朝末年的赵高。秦朝能够灭亡,赵高贡献了很多。他操纵年纪轻轻的秦二世,扰乱国政,最终导致秦末动乱。而汉朝末年,恰巧也有一位姓赵的宦官,他叫做赵忠。

  赵忠和张让都是十常侍的代表人物,就被汉灵帝称爹妈的那两位。这些宦官们在进宫的时候,都是存在生理缺陷的,他们没什么追求,也不能单独执政。所以,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搅得天下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倾覆了东汉王朝。

  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相比,明显是宦官的危害性更大一些,所以专权的宦官,历来没有好下场。

  【乱世因风起,大将军何进之死】

  物到极时终必反,多行不义必自毙。十常侍虽然赢在党锢,但绝不会永久得逞。汉灵帝死后,汉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独揽大权。他要尽杀宦官,于是紧急部署,但是期间终因麻痹,走露风声,何进被张让等人所诱杀。而何进暗中调动了人马进京,部下听说何进被杀,蜂拥入城,大杀宦官,随着张让等人投河自尽,十常侍之乱最终结束。

  所以说,外戚与宦官是天平的两端,任何一方被打压得太狠,都会导致不稳。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宦官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外戚都不放在眼里,外戚重臣说杀就杀,当年的窦武,现在的何进。

  【诛灭十常侍本是大功,为何成为乱世开端】

  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历史问题,跟东汉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有关。前面说到,皇帝在东汉末年可有可无,朝政基本上都是被宦官和外戚把持。十常侍之乱,外戚集团基本上都已经被打压完了,新任皇帝年幼,外戚实力微弱,在宦官集团也被铲除之后,朝廷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再控制住整个国家。

  跟西汉末年一样,豪强地主大氏族再次跟随土地兼并而崛起。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把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给他们军政大权,方便打压黄巾余孽。就这样,一些朝廷重臣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各地势力开始互相攻击,继续土地兼并,最终导致乱世的开端。

  去年,电视剧《琅琊榜》热播,里面有誉王庆国公案,就是涉及土地兼并,皇帝们都会打压这类事件,抑制土地兼并之风。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