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你知道吗 在古代冬至曾经是新年

2016-12-21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民间至今尚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冬至曾经就是新年。

  司马迁在《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可见冬至曾是“年”(岁首)由来已久。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就采用土圭法测得了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冬至,并将其定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就相当于现在过元旦,周代在冬至时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盛大礼仪。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以冬至为岁首,所以把冬至当新年过。这个习惯从周代到秦代一直保持了八百多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到汉代以后,汉武帝采用夏历,把正月定为现在的月份,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冬至更为热闹,据南宋周密写的《武林旧事》载:“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谓之像过年”。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去天坛内的“圜丘坛”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的许多民俗今已不存。但二十四节气中所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仍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指导意义。

  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古代的平民御寒条件非常简陋,冬天冻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打发时间、挨过漫长冬季,他们发明“数九”的方法消遣,也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希望。“数九”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过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冬至标志着希望。在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冬至如其他节气一样,也曾经寄托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冬至节气曾经有过的浪漫而古老的传说与礼仪,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其实,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的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