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喧噪朝野的晚清一桩“贿赂”案

2016-11-21

 

  清朝末年, 曾经发生一桩喧噪朝野的“贿赂”案,其幕后导演者就是时在天津的直隶总督袁世凯。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廷派皇亲贝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庆王奕劻之子)、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到东北三省公干,道经天津。 袁世凯为了拉拢庆王奕劻,对贝子载振特别招待。大宴之后,选天津所有名伶演剧以取悦载振,袁世凯亲自陪座。当京剧名伶杨翠喜出场的时候,载振眉开眼笑,赞不绝口。袁世凯看在在眼里,计从心生。

  杨翠喜原是北京通州人,生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2岁时因义和团起事,随父母到天津居住。父母迫于生计,把杨翠喜卖给一个姓陈的土棍,陈某又把她卖给邻居杨茂尊,这样她就姓了杨。那时津沽一带卖艺之风极盛,杨茂尊看见一个名叫陈国璧的人有两个养女,一名翠凤,一名翠红,均以演唱为生,每月能挣三四万大洋,就和陈国璧商量,叫新买来的的女儿跟翠凤、翠红学戏,取个名字叫翠喜。杨翠喜,姿容丰丽,歌喉婉转,表情细腻,14岁就在天津的协盛茶园、大观园、福仙、景春等戏园子唱戏。她演花旦,渐露头角。16岁时,杨茂尊携她到哈尔滨去演出,在那里开始了卖笑生涯,于是杨翠喜就有了优与娼的双重身份。等她重回天津,由于结识了大盐商王益孙和直隶道员段芝贵,其声价大噪,红极一时。卷入清末这桩“贿赂”案时,她才17岁。

  善于察言观色的袁世凯,看到载振十分喜欢杨翠喜,便在演出结束后,指派警官杨以德(绰号杨梆子)奔走说和,对杨翠喜威逼利诱,终于在一天之内,就以重金赠奩名义,取得杨翠喜同意。第二天夜间,杨翠喜就被送进载振的行馆。而实际为载振的出资者,是袁世凯的亲信段芝贵。段芝贵为了谋得黑龙江巡抚这一肥缺,趁机极力讨好奕劻父子,为载振得到杨翠喜不惜花费了重金。随后,他也很快得到了奕劻举荐他署理黑龙江巡抚的回报,成为这桩“贿赂”案的“台前人物”。

  事后,载振、徐世昌没有去东北,而是从天津返京,杨翠喜留在天津没有跟过去。载振要纳妾,必须要告诉父亲奕劻,还得取得嫡妻的同意。可回京后,让载振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载振在天津与杨翠喜之丑闻传出,清廷之中不满奕劻父子之流“贪鄙昏庸,结私揽权”的一派,正好以此为把柄进行弹劾。1907年5月,清廷都察院御史赵启霖把这件事专折参奏,称“上年贝子载振往东三省,道过天津。段芝贵夤缘充当随员,所以逢迎载振无微不至,以一万二千金于天津大观园买歌伎杨翠喜,献之载振。其事为路所知。复从天津商会王竹林措十万金,以为庆王奕劻寿礼”,此折名义上直指段芝贵等行贿人,实则矛头指向奕劻父子,并呈请朝廷彻查此案,予以惩办。

  面对舆论压力,清廷不好回避,慈禧太后便派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等人会查此案。而直接负责到天津调查此案的是顺天府尹孙宝琦。说来也巧,孙宝琦是奕劻提拔起来的,因此从中“予以方便”。孙宝琦先请载振在三日内设法安置杨翠喜,然后再赴津查办。

  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袁世凯见自己导演的“贿赂”弄巧成拙,便急忙采取“补救”措施,指使杨以德等把杨翠喜送给天津盐商王益孙作“使女”,并制造伪证,“证明”王益孙买杨翠喜用资若干,何时过付,何时入门,编的有鼻子有眼儿。孙宝琦就按照袁世凯这套布置呈复载沣等会奏。清廷未作深究,偏听孙宝琦一面之辞,便以“所奏不实,污蔑皇亲”之名革了赵启霖的职,载振等人倒是还了“清白”,袁世凯也脱了干系。

  但是,这种颠倒黑白,以假混真的勾当,不但“报章腾传,丑声四播”,引起舆论哗然,而且都察院大为不满,声言会奏,步步紧逼。为了缓和舆论,清廷不得不摆出样子,先是再次起用赵启霖(清宣统初还被提升为四川提学使),并撤免了段芝贵署黑龙江巡抚,载振也被迫辞去了农工商部尚书之职。袁世凯却安然无恙。

  杨翠喜因为这样一次“朋党之争”,竟然也喧腾全国,名噪一时。杨翠喜最终归属王益孙(生有一子),以后销声匿迹。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经有人把杨翠喜、载振之“丑事”编成戏剧演出;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曾以《书杨翠喜案》,较为详细地记述和剖析了晚清这桩“贿赂”案,揭露了晚清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也为弱女子杨翠喜成为清末朋党之争的“牺牲品”而发出一些慨叹。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